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一场由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海啸”突如其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这场震惊华尔街并同时撼动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海啸”是否会登陆中国?中国应该如何未雨绸缪,理智地应对这场“金融海啸”?  相似文献   

2.
日韩争相“海外垦田”御粮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罗街头的面包店到联合国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粮食峰会,“粮食话题”正一天比一天热。面对被称为“无声海啸”的这波危机,美国的超市开始限制顾客购买大米的数量,巴基斯坦重新推出了早巳废弃的定量供应卡制度,粮食出口大国哈萨克斯坦表示要完全禁止粮食出口。英国《泰晤士报》的文章更是用“世界粮食危机将大米变成了黄金”用这样一个标题概括了粮食危机对全球的冲击。然而,在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没把目光盯在“限量”上,而是通过海外垦田促进本国粮食安全,日本与韩国就是其中的代表。有消息称,东京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首尔也渴望实现同样的目标。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日韩争相“海外垦田”应战粮荒的做法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背景]今年一季度,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再度飞涨,粮食供求吃紧.当前全球粮食库存已达到30年来最低点,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粮价上涨被称为一场“无声的海啸”,正引发二战以来首次全球粮食危机。与国际粮食“吃紧”形成对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突破1万亿斤大关。国家现有1.5亿吨至2亿吨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出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更加明确、直接、有力的信号——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今年预算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70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主要直接补贴给农民,采取十项重要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5,(5):27-28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应急预案”从一个生僻词逐渐变成了流行语。在我国。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开始成为严重威胁。全球新发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如何?我们编发这一组稿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宗合 《辽宁人大》2009,(2):42-43
源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价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陷于次贷危机核心区域的美国及欧洲经济影响深重。这场危机给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中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那么,全球金融危机离百姓生活有多远?百姓生产生活正在或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05,(2):15-15
2005年1月18日-22日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神户召开。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由外交部、民政部、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和专家组成。会议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不仅积极参加各类会议,并在大会一般性会议、印度洋海啸特别专题会议、亚洲区域会议和专题会议上进行了发言。李学举部长在参加世界减灾大会期间,先后会见了白俄罗斯驻日使馆白特亚诺夫斯基临时代办、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萨尔瓦诺主任、日本村田防灾担当大臣、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莫里斯执行干事、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艾格兰德副秘书长、澳…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8,(3):72-72
国际粮价自2002年开始上涨,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表示,粮价上涨是一场“无声的海啸”,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这句老话,朴实而真实,分量重于泰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说,最近一段时间,全世界新增1亿缺粮人口;WTO组织说,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毁掉了贫穷国家的农业;联合国特别报告: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每个受害者背后都站着一个凶手。这是场无声的大规模谋杀。”那么,这场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何应对这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这已经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关注焦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萨克斯教授就认为,正是近年"原产商品的缺乏和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导致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并最终引发目前的危机。粮食与燃料价格的飚升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关键性地影响着金融市场、人们的购买能力,甚至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0.
张艾 《群众》2011,(6):35-36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阶段”。这一阶段使得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其每一微小变化趋势都对宏观经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应对“后危机阶段”经济发展新形势、新挑战,迎接新的增长周期?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精英     
在联合国“里约+20”大会以“粮食与城市”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大会主办单位联合国社会经济事务部和环境规划署把联合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与“环境日感谢奖”颁发给全球生态恢复与发展基金会执行主席、北京绿天使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建民,以肯定和鼓励他在为全球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到来的时候,世界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中自又对世界做了哪些回应?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同和谐发展?就此联合国经济署高级官员赖尚龙先生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今天,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很多企业出于生存考虑开始大幅度裁员,全球人力资源显现出“过剩”迹象,对于原本“供过于求”的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作为员工的我们,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保存自己已成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首要问题。其实,职场危机不是金融危机导致的,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只有正确认识它,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容应对职场危机。  相似文献   

14.
“小毛驴”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国际粮价上涨,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关注。去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粮食会议上充满忧虑地说,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每天处于饥饿状态。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中国人,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今天,中国人的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吃饱,上升到如何吃得更放心。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了一场影响巨大、蔓延迅速、波及广泛的国际金融海啸,使世界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海南的岛屿型经济受影响程度如何?我们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十条新措,又将给海南带来哪些利好?这些都是当前海南经济工作中亟须应对的重要课题。本刊特推出以下两篇专稿,对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球玉米储备只够维持8周,小麦储备只够维持12周”;“世界粮食供应正以从未预见过的、史无前例的速度减少”;“粮价已涨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饥饿的风暴正席卷而来”……这是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高官的警告,也是迄今为止,来自联合国的最严厉警告。  相似文献   

17.
世界勤俭日     
1924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9个国家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会议最后一天(10月31日),意大利教授FilipoRavizza倡议这天为“国际节能日”。2006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10月31日设立为“世界勤俭日”。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前进论坛》2009,(7):11-12
2009年5月31日至6月6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卫生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主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全面展开。本届宣传周配合宣传联合国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我国大气环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刘学军 《群众》2009,(6):30-31
初夏已来临。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并未退去。在这样一种“严寒气候”里,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谋划的头等大事。我认为,只要我们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坚定“逆水行舟”的信心,找准“逆境突围”的路径,增强“逆势上扬”的锐气,就一定能妥善应对金融海啸的侵袭,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方修仁 《今日上海》2009,(12):56-57
作为国际危机管理协会亚洲区副总裁,并担任着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下属地方政府减灾联盟的顾问,白涛有着非常强烈的紧迫感。“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政府在危机发生时的协调处置能力,检验着社会在危机来临时的紧急动员机制,测验着人们在危机形成时的心理承受程度。”白涛的这段话,道出了危机管理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