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的文献》2012,(5):3-1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70%—80%的落后面貌,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截至1956年,扫盲运动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近一亿人脱盲,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本刊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档案中,选发1952年到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部分指示和决定,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从1952年到1956年,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识字运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扫盲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纵观这次扫盲实践,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值得借鉴:面向广大群众,把文化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普及上;寻找突破口,提倡并大力推行识字运动,制定计划有序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多方支持,充分保障,为大规模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做好准备;重视总结经验,讲求工作方法,适时指导扫盲工作。  相似文献   

3.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放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扫除文盲、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成为海淀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北京人l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据1949年统计.职工80%以上是文盲.农民90%以上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劳动人民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业余文化学习.在1952年、1956年、1958年分别掀起了三次群众性文化学习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北京市又出现了一些青壮年文盲。为彻底解决文盲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再次开展了大规模扫盲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文盲状态,具有现代的文,这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大革命,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就开始重视扫除文盲工作。有组织地在广大工人、农民群众中开展识字运动 ,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 ,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旧中国,绝大多数人是文盲、半文盲。新中国成立后,扫除文盲、普及文化学习和教育成为迫切任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扫盲运动由此发轫。在此背景下,辽宁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  相似文献   

8.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前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50年,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成就辉煌的50年。建国50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基本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从1949──1998年,共扫除文盲近2亿人,文盲率从80%降至14.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学龄儿童入学率由解放前的20%左右提高到99.3%,已在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数比解放前最高年份分别增长了22倍和40倍;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无到有,得到了空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对扫盲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来,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991年和1992年全国脱盲人数均达500多万人。但是我国目前15周岁以上的文盲仍有1.8亿人,要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国家教委希望新闻宣传单位注意加强对扫盲工作的宣传。 一、宣传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意义。国际社会历来把成人识字率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要摆脱贫穷落后,首先要扫除文盲。有人说:“现在集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主要目标是在85%的人口地区普及9年义务教育,在10%的人口地区普及6年义务教育,在5%的人口地区普及4年义务教育;在全国90%以上的人口地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争取平均文盲率隆到5%以下,农村识字标准为1500...  相似文献   

11.
林木 《党史博览》2009,(2):F0003-F000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这场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行文化传递的主要方式。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体系,才能将国家和民族中的优秀文化不断传递下去,成为其发展的持久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达到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上海局,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和军委各部,国家机关各党组和各人民团体党组: 中央同意教育部党组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规划和意见。现在发给你们,望各省、市和自治区党委按照这个规划的精神,结合本地情况,制订本省市和自治区的扫盲规划,并且把它列入本地全面规划中。《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将在最近以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出。  相似文献   

14.
建国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吉林省的教育事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达到相当规模,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才支撑。在全国较早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62%,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5.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初中毕业生升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显著成绩,据教育部统计,到200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5%,超过同期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也应看到,巩固广大农村地区“普九”成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到2002年,我国还有9%的人口地区尚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女文盲逐年减少,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妇女的文盲率为90%1995年我国女文盲率已下降为24.5%.到目前,我国累计扫盲近2亿人,其中65%是妇女,女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女童入学率只有20%.到1997年底,适龄女童入学率达到98.3%.1997年15岁以上女性人均受教育水平为6.41年,1990年提高近一年,快于同期男性增长幅度.  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异迅速缩小,1949年,普遍高校中有女学生2.3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8%到1997年底,全国有女研究生53517人…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古称梓州的三台县在经历了春旱、洪灾等自然灾害后,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43.5亿元、财政收入2.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956元,经济增长幅度达12.2%,农民人均比1997年增收203元;全县人民为之奋斗了十多年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也顺利地通过了省政府组织的评估、验收。1999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今的三台,两个文明建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我国现有两亿多文盲这个庞大的数字?一方面它说明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确实不发达,需要尽快发展,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解放以来,扫盲工作有很大成绩,历史累计,共扫除文盲一亿四千多万。文盲已从解放初期约占总人口80%下降到现在的235。从文盲的年龄构成看(据1982年全国第3次人口普查10%的抽样调查),41岁以上  相似文献   

19.
罗平汉 《党史文苑》2014,(12):32-38
1956年4月2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初级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12月.全国农村96.3%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初级社者占农户总数的8.5%。高级社者占87.8%.意味着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高级农业合作化。但是在初级社到高级神的转变过程中。南于相当多的初级社还来不及巩固,就匆匆忙忙地转为高级社,甚至还有未经初级社阶段,而直接由互助组进入高级社:再加上经营管理、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引发了1956年底至1957年春部分地区农民闹退社闹粮食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十五”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0%左右,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