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小城镇政府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实施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 ,小城镇政府应当干些什么 ,即职能如何科学定位?小城镇建设如何步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特点的规律 ,切实转变小城镇政府的职能。行政学原理认为 ,国家是一种“公共权力”。这启示我们 ,小城镇政府作为我国基层级政府 ,其政府权力也应当限定在“公共权力”这一范围内。小城镇政府合理权力的界定 ,是看其所行使的权力是否适应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 ,凡是社会和城镇居民能做 ,而且能比政府做…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小城镇建设话题,笔者近日走访了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张少农。 张少农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就晋城市的实际而言,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工作是扎扎实实地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吴江县的小城镇经历了由衰落到发展的阶段。七十年代以前,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大大削弱之后,这个人口“蓄水池”也就逐渐干涸了。七十年代初期,小城镇有了转机,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呈现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4.
《瞭望》周刊连载《小城镇,大问题》一文后,引起各方强烈反响。费孝通教授最近写信给《新华日报》“小城镇建设探讨”专栏编辑,就农村商品流通渠道问题发表了见解:发展重点户、专业户应相应地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农用运输汽车扩大“乡脚”,促进农村经济起飞;破除汽车厂为农村服务的障碍;农业促进工业,工业又回过头来促进农业;资本主义是“大鱼吃小鱼”,社会主义是“大鱼帮小鱼”、“小鱼帮大鱼”,形成“大小相辅相促”模式。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有关部门对11个区县的城镇化工作进行考核时,在“小城镇的风貌设计与建设”一项中明确提出:小城镇建设要体现当地人文环境元素,不能乱刮“仿古风”。这一要求很有针对性。近年来,丽江大研古镇、湘西凤凰、江苏周庄等城镇以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业异军突起。这使得一些地方在小城镇建设中盲目效仿,刮起一股“仿古风”,一味堆砌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我刚接触到费孝通教授有关发展小城镇的论著时,就知道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走活人口这盘棋,要做两个“眼”,一是发展小城镇,一是开发边区。当时,对这个论断的意义及费老的行动步骤,不大理解,也不十分清楚。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下旬,我去费老家中商量将他在《瞭望》发表的关于江苏的小城镇的调查汇集  相似文献   

7.
郭蕊 《理论探讨》2006,(2):87-89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走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8.
考察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产业集群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是小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提升了小城镇整体的发展水平;推动了小城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等等。今后,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小城镇功能建设应从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向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建设转变;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  相似文献   

9.
樊奔 《理论参考》2010,(2):50-52
逆城市化的意义——助推城乡可持续发展 “逆城市化”对“城市化”而言是吐故纳新,对村镇来说,则是巨大的发展能量。“逆城市化”潮流涌向哪里,哪里的乡镇发展速度就快。利用“逆城市化”趋势发展小城镇和乡村,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成为中心城市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广阔平台,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0.
据当地媒体前不久报道,从2003年1月1日起,湖南省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核算改革试点工作。届时,所有的政府财政性资金全部取消“二传手”,即所有的政府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14)
中国农村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化”,10年前就已经为中央决策部门所重视,当前小城镇建设及其相关的政策问题再度引起广泛讨论。这是因为,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市场疲软、增长乏力的局面因受城市化滞后的影响而难以...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张重书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和稳定。上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有两万多个小城镇 小城镇如何撑起一片“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建制 镇已超过两万个,比1978 年增长近10倍,大约2亿多人口生活在小城镇。也就是说,在中国目前4亿多的市镇人口中,小城镇撑起了“半边天”。 小城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对解决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功不可没,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发展战略也很有必要。但从中国整体的城市化进程而言,如果在15年间转移25亿农民,2万多个并不都很成熟的小城镇,显然没有这么大的“胃口”,主力阵容应当还是大、中、小城市。国民经济研究所的专家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要加大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力度,破除制约人口转移的体制障碍;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中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发展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城市发展“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大发展”、“小城镇,大战略”转变历程,反思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战略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回归到研究增强中小城镇发展问题上。依据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理论,研究得出了中小城镇建设在城镇体系结构和城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作用,提出了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地方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发乡展,更好引导发挥企业和居民“以足投票”的作用,为完善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由于市场经济基础薄弱,精神文化基础相对落后的特点,小城镇建设更多依赖于以交通带动为主体的“马路经济”和以资源发掘为主体的“开采经济”,缺乏促进农村经济深层次变革的市场机制,缺乏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文化底蕴,因此许多地方普遍存在着盲目发展的弊病。位于鄂西北山区的谷城县石花镇,在产业优势、市场升级和文化积淀上做文章,充分发挥了小城镇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和推动作用,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带动了城镇和农村的共同进步。文化内涵有没有用在老一…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道路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扬 《求知》2006,(5):12-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和.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十五”时期的实践表明,这条城镇化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现行小城镇投融资体制,在当前小城镇经济发展中是最有影响的因素之一一、小城镇投融资改革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融资领域逐步下放权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宏观管理到微观运行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小城镇投融资体制形成了新的格局。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投资主体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有社会法人和私人,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私人投资,占到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总投资的三分之一。二是融资来源多渠道。由过去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投资单位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财政拨款和利用外资等…  相似文献   

19.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减少农民的数量。农民到底流向何处?很多学者都认为小城镇是农民流向的主要选择地。然而,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四川省广汉市有代表性的两个小城镇的调查发现,基于西部农民的有限理性和小城镇的产业现状,极大多数农民都没有选择当地小城镇为主要流向地。  相似文献   

20.
高怀霞  聂广顺 《求知》2006,(5):29-3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武清区委、区政府提出“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城区建设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在城区建设的带动下,以全区建制镇、乡为依托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小城镇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发挥的作用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我们深入河西务、王庆坨、石各庄等十多个乡镇进行了调研。调研后发现,我区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