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官有所畏,古亦有之。《宋史·贾谊》记载,为官从政有“五畏”:一曰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曰政事苟且,且官人不任其责;三曰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曰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曰刑赏失中,而心不知所向。即便封建时代天马行空的皇帝,也有惧怕之时,而收敛自己的行为。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中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座藏于袖中,结果此鸟窒息而死,面对谏官,虽眼  相似文献   

2.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3.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4,(1):55-55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5.
邓俊峰 《前进》2013,(5):55-55
敬畏,是对人对事的一种态度。常言道: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领导干部保持敬畏之念,不仅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关乎党性修养和作风品行。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所谓“怕”,就是敬畏。实践证明,那些所谓天不怕地不怕的领导干部,即便现在不出问题,也难保将来不出问题;即便在这个地方不出问题,也难保在别的地方不出问题。而那些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自觉做到防微杜渐的有“畏”之人,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正所谓,当官之人,有“畏”方能有“为”。  相似文献   

6.
沈峰 《前进》2002,(8):48-48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原来皇帝也受到一定的监督。中国古代有一种官叫史官,这些史官多数是能秉笔直书的,因此不少善于自律的君主怕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被史官记上一笔,弄得遗臭万年,那么皇帝能不能在位时,就直接看看他的史官如何记载自己的事昵?我讲一位明君唐太宗的故事: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监管朕的起居,记录我的言行,这些记录可给我看吗?”褚遂良回答:“史官记载人君言行,善恶皆录,这样人君才不敢为非作歹,没听说人君可以自取观看的。”太宗又问:“朕做了坏事,你也记录吗?”褚遂良答道:“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这时有一官员叫刘洎插嘴说:“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的人士也会记的。”太宗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8.
提倡领导干部应“有所为”和“有所畏”,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更是执政的需要。所谓的“有所为”,那就是领导干部能够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也许有人不解地问,共产党员在和平年代居然提倡应“有所畏”,要怕谁呢?为什么要怕呢?所谓的“有所畏”,就是为官者要对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犯党纪国法心存畏惧;要对失职渎职、失信于民,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心存畏惧。现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总是没有一点“有所畏”,不仅个人易犯错误、栽跟头,党也有面临变质和“翻船”…  相似文献   

9.
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吏治。在一次早朝上朱元璋问左右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钢的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历史虽已久远,然而万钢所说的“畏法度者快活“,于今人仍有启迪的教益,尤其对于领导干部 “畏法度者快活“的道理不言自明,大凡畏法度的人,必不肯超越法度的“雷池“半步、干见不得人的勾当,也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半夜鬼敲门,更用不着担心东窗事发后坐班房,掉脑袋,没有了这些劳精费神的忧虑,当然活得潇洒快活。  相似文献   

10.
人往往是在经过了一番沉痛的教训之后,才能悟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原湖南省嘉禾县委书记周余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因强制拆迁被撤销党内一切职务以后,他在反省书中写道“人常说,无私即可无畏。但反思‘嘉禾事件’,我的第一个教训,就是‘无私也要有畏’。对待党纪国法要‘有畏’,对待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要‘有畏’,对待人民群众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要‘有畏’。”  相似文献   

11.
有个典故,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问众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者最快活……听完这些回答,朱元璋面露不悦之色。这时,有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极为赞赏。  相似文献   

12.
畏法度者快活□景凯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钢的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13.
清代河南巡抚叶存仁离职时,僚属为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用小船给他送了一批礼品。叶存仁怕直接拒收有伤僚属的面子,就写了首诗婉言谢绝:月明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其中,不畏人知畏己知对现今如何提高各级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荣东 《今日浙江》2010,(24):56-56
“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之为官从政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得其真;二畏政事苟且,且官人不负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善不得方;五畏刑赏失中,而心中不知所向。  相似文献   

15.
据宰昌府志记载,有一次朱元璋考问一批准备重用的官吏:“天下什么样的人快乐?”有位叫万钢的人回答:“畏法度者快乐。”朱元璋连声赞叹:“说得好!”立即任命他为广平府佐官。“畏法度者快乐”,乐在安其心。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每个公民,在从事各项活动中都必须自觉地严格地  相似文献   

16.
所谓“怕德”,就是惧怕的道德。我这里讲的“怕德”并非是那种见歹徒行凶抢劫 而胆怯逃躲不敢过问、天灾人难急需救助因怕己失不敢上前。而是劝那种对国家三令 五申的禁令敢违、党纪国法明文禁止的敢犯、道德规范不容许的敢做的那种非正义“大 胆”,者,希望多点“怕德”。 “怕德”是自尊的表现。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这正是对那种非正义“大胆”者的一句忠告。怕人知、怕抓住、怕报应,知怕就会在  相似文献   

17.
人往往是在经过了一番沉痛的教训之后,才能悟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原湖南省嘉禾县委书记周余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因强制拆迁被撤销党内一切职务以后,他在反省书中写道:“人常说,无私即可无畏。但反思‘嘉禾事件’,我的第一个教训,就是‘无私也要有畏’。对待党纪国法要‘有畏’,对待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要‘有畏’,对待人民群众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要‘有畏’。”  相似文献   

18.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相似文献   

19.
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孔子说过,“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一种敬畏;唐太宗李世民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是一种敬畏;毛主席讲“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也是一种敬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到一起官员腐败案件,由此不禁想起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为官的“无所惧”与“有所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