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什么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标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科学地作出了回答。这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一、“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明确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按照这一根本标准衡量,我们既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  相似文献   

3.
(一)“三个代表”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真理观的一致性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同样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和检验改革成败的是非标准 ,即“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三个有利于”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同样强调了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首要的作用 ,强调了生产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的建设中成功的运用。并且 ,“三个…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指导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针。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的尺度。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律师工作,是否也应当以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自己工作成效的标准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将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来看待,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那时,私营经济当然被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打倒、改造。但是,那并不是马克思主义!1980年4月12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2页)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加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逐步改革,多种所有制成份出现了,其中私营经济的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同。实践证明当前私营经济的发展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但是,由于我们的改革还在深入进行,并未完善,私营经济的发展仍使一些人心有余悸。因此,从实际到理论分析一下私营经济的性质和作用,对我们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所有制结构改革是有益的,下面就从海丰县的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角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始终的一个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他在这方面的一些论述,对我们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发展一切教育事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重视教育问题,首先表现在他着眼于全局,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教育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为我们判断是非确立了一个科学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公安机关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立和坚持生产力标准,用生产力标准指导和检验公安工作,才能为保护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的中国最根本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这一根本性任务,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那样:“任何事都要靠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邓小平选集》193页)实际上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进行拨乱反正的同时,就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后,以人才为  相似文献   

9.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苏星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指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选》第3卷第372页)邓小平同志这“三个有利于”思想是针对判断姓“资”还是姓“社”问题时提出来的,也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度提出来的。这是判断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是非对错的最高指导原则,执法执纪部门的工作也离不开这个最高原则,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准确把握。 毋庸讳言,近两年,一些地方的执法执纪部门,由于对“三个有利于”思想理解上的不一,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处理偏差较大。据了解,某地近两年办理的经济犯罪案件中,除对涉及老百姓的一些盗窃、诈骗等案件大胆判处有罪以外,其他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必须是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从事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已成共识,无须赘言;它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宣传教育工作来说,毫无疑义,也是一项必须牢记的根本指  相似文献   

12.
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之中通盘考虑,而不是就“三农”论“三农”,这是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视角。在此视角下,邓小平把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三个总抓手。邓小平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主要有: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改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一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如下十大命题展开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伟大的试验、伟大的实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对外开放;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判断改革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改革开放与姓“资”姓“社”问题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迈前一大步,都需要冲破姓“资”姓“社”的疑虑、责难和种种困扰。为了解除顾虑,鼓励人们大胆地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条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邓小平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从多方面思考、探索,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若干经济现代化的理论问题。 第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形式主义,是指一切片面追求形式而不注意内容的观点、方法和作风,是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方法和作风,严重损害党群关系,贻误改革和建设事业,必须引起我们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自觉力戒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王伟光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理念,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怎样才能实现“为民”这一崇高的要求呢?牛玉儒同志用他一生的实践,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为民必须有三情:感情、实情和激情。一是为民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对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认识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伟大战略思想终于战胜了“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潮 ,转变为全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事实证明 ,正是这一硬道理拯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标志着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社会发展问题上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科学发展观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根本 ,三个特性”。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将指引我们奔向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20.
真理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本问题,邓小平同志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