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宇实 《新长征》2009,(9):13-14
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民主要求,民主第一次大规模深入到农村,这是中国亘古未有的改革。1986年我省梨树县北老壕村在换届选举中创造的“海选”,成为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它为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出一条伟大的村民自治的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2.
继2003年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取消了近三千年的皇粮国税之后,2006年启动的农村综合改革再掀中国农村改革的高潮。按照中央部署,“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欢欣鼓舞之余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一轮农村综合改革能够完成中国农村改革的最终使命吗?  相似文献   

3.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领导亿万农民不仅创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奇迹,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而且创造了以村民自治为特征的中国农村民主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九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这是我国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然后发展到城市改革。农村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和推广为最基本标志的,尔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小城镇的兴旺,农业商品化、现代化等等,逐渐发展成为滚滚向前的农村改革洪流,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极为壮阔的新农村图景。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报告,提出了中国土地政策改革的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6.
辜胜阻 《奋斗》2008,(7):56-56
一是渐进性改革与激进性改革相结合.以渐进式改革为主.学术界普遍认为.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是激进式改革.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则是渐进式改革。事实上.中国的改革同样存在非渐进性的一面。如果说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渐进性的.那么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则是“快步走”的形式。中国的改革设计者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以家庭生产组织为特征的农村生产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7.
改革30年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让我们觉得有很多话可以说。以农村改革为例,当年我们都在乡下生活过,恢复高考后上的大学,听说农村有了变化,不那么相信。因为多少年农村就没有大变化,贫困就像自然现象一样。后来我们利用暑期到安徽做农村调查。看到了改革引起的变化,更知道改革来得多么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牛有成 《前线》2009,(1):20-2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并对下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总结北京农村改革30年的经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何选择农村改革发展作为主题 30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并由此有效地带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有昌 《新长征》2008,(12):30-31
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想目标、全新的机制创新体系、全新的改革任务和全新的发展方向,它确立了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目标就是实现2020年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09,(2):12-12
“一朝越过温饱线,30年难进致富门。”小岗村的困境,是中国农村的缩影。于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应势召开,农村改革,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新的突破点。紧接着,重庆开启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大幕,将2000万农民的致富问题摆上最高台面。30年后,改革的重心重回农村。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将“三农”问题提到史前高度,各项限制逐步取消,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以工哺农蓄势待发……这一切,为资本进入“三农”掘宽了“渠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有许多地方需要反思。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可以简明地归结为激励问题。对农民激励有效,中国农村就能取得快速发展;激励不足,中国农村就会陷入曲折发展之中。今后,制定农村政策时需要特别注重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消费积极性和进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刘少奇不仅注意从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去探讨社会发展阶段这一基本问题,而且注意从生产力状况去探讨具体的生产关系的变革问题。这在刘少奇关于农村生产力的有关思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从中国现实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出发,他提出了先机械化、后合作化,保护富农经济,发展合作社经济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后来的农村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7,(4):42-44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对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领导者极其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能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由此也诞生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一“一号文件”。回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历次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密云县在传达和贯彻落实中央农村政策的实践中,引起了对过去农村工作的极大反思,同时也遭遇了思想上和工作中的困惑。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改革的初步实践却开始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979年密云县农村改革启动的情况,是微观研究全国农村改革的一个视角,反映当时全国大多数农村的普遍状况,更突显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特性,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16.
严春明 《党课》2008,(11):10-15
前言 从1978年12月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10月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整整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的光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30年里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却足以使它永载史册。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催生了农村改革并结下了丰硕的成果;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农村改革30年的伟大实践和经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本课教学通过问答的形式,简单而系统地解读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来,农村改革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初步实现了农村体制转轨,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农村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并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万众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轮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启动了035年前,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开启了_一场让广袤土地焕发无限创造活力的深刻变革。35年的改革壮举,创造了无数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从短缺到充裕,从温饱到小康。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李学勤 《新长征》2009,(4):38-3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基本经验,客观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的形势和遇到的严峻挑战,科学地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根本措施。这个内容博大精深、充满鲜明改革发展特征的《决定》,反映了我国农村历史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中国农民的新期待,体现着农村发展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20.
尹旭 《共产党员(沈阳)》2003,(2):14-14,16-22
中国的改革是率先从农村开始的,二十多年来,这项改革不但得到亿万农民的普遍支持,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且为城市改革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