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据台湾公布的蒋介石和宋子文的日记,加上诸多其他材料的佐证和推导,可以得知:发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虽然早有释放蒋介石的筹划,但是在国共谈判成功之后才释放了蒋介石;周恩来对张学良释放蒋介石是知情并同意的,还提供了关键性帮助,但对张学良亲送蒋介石是不知情的。当然,这些与周恩来给中共中央电报的有关内容还有些矛盾,需进一步研究。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张学良的安全等,中共一直对西安事变的宣传有所保留。在新形势下,应如实研究西安事变,弘扬其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就要严明党的纪律。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无法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伟大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在全党重申严明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使全党同志提高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历史证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尤其是八大科学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还短、思想准备不足等原因,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曲折,甚至于1966年发动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直到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在恢复和继承中共八大路线的基础上,根据面临的国内外新的形势,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基本成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早期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因白色恐怖、战争动乱等,显得比较神秘,鲜为人知,但它对历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断健全选举的组织结构早期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即指中共一大至六大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因其都是在中共幼年时期进行的选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颇有争议,尤其是张春英教授提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起义运动"是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极大地挑战了传统认为解放战争只有两条战线的观点,对这段历史进行了颇有新意的探索.笔者在此谨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陕甘边根据地在中共党史和解放军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很值得深入研究。从总体上来说,陕甘边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模式,具有在流动中不断壮大、在勇于探索的同时顾全大局、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根据地建设等三个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正是这块根据地能“硕果仅存”的重要原因,也是区别于其他根据地模式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占善钦 《传承》2009,(2):12-13
陈云在调查研究中,特别注意使用比较调查方法(包括左右比较法、前后比较法和中外比较法)。最能体现陈云比较调查法的,莫过于陈云对于建立和坚持东北根据地的调查。陈云的实践说明,比较调查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我们在全面认识一个事物的基础上,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和决定计划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期间,党依据所处的内外环境和政治任务的不同,对领导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前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本文对这一探索的过程、内容、特点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公博在《苦笑录》曾提到:"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谜题,一个是究竟起因为何的中山舰事件,一个是如何结束的西安事变。"而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一场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却在其中实际取得领导地位,并由此推动整个局势的转变。中共的决策,如何影响了西安事变,并如何引导西安事变由审蒋  相似文献   
10.
陈公博在《苦笑录》中曾经提到:“中国现代史上有两个谜题,一个是究竟起因为何的中山舰事件,一个是如何结束的西安事变。”中共的决策,如何引导了西安事变由审蒋走向释蒋,一直迷雾重重,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