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全球化的巨大冲击,新时代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应该在不断开拓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上,融入到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借鉴吸收其中的精华成果,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永葆生机和活力,适应我国当前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温和琼 《前沿》2011,(6):126-12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进一步唤醒其文化自觉,强调凸显东方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发展内涵;民族地区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其地方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地传承和批判、现实地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刚健自强、包容汇通、尊法崇礼、天人和谐、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文化全球化既令传统人文精神受到冲击,也为传统人文精神注入新鲜血液。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实现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文化资源,推动传统人文精神的内容和发展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霸权,造成了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遭到疏离的局面.本文将结合全球化进程的特点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从这种疏离的状况形成过程出发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创新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在新世纪 ,中国共产党要在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中不断确证自己的地位 ,就要做到 :顺应全球化时代潮流 ,创造性地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内涵同先进文化发展的内涵统一起来 ,把执政党的合法地位同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起来 ;把党的制度化认同和社会文化性认同结合起来 ,这是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代表进行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2 1世纪必定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光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文化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全球化背景下的外来文化、市场经济制约下的社会不良文化、纷繁复杂的大众文化、光怪陆离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以及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兴文化等都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极大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追求创新,积极探索对策,努力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文化发展环境,切实增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创新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文潇 《前沿》2005,(3):185-187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变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传统的物质和技术层面的竞争渐趋让位于企业文化层面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必须通过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营造灿烂的优秀企业文化, 为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文化基础和氛围。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文化的特性研究入手,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包括法文化)的全球化,由于各民族、国家的特异性,势必会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文化的多元化;同时,由于各民族、国家间的同一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又使各种不同的法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吸收成为可能。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应坚持与时俱进,在体现本土性的同时,借鉴和移植域外法文化,实现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的运作原理和实际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其"开发、创新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产业化促进民族现代化,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社会经济良性互动"的特色发展道路.并指出这种发展模式适应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的要求,对其他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文化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我们不仅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取舍上张弛有度,还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使世界文明之园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一词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媒介频频出现,它最初是指资本、金融、生产、消费等的全球化现象,即经济的全球化。它是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通过全球的跨国直接投资和世界性金融市场的作用,不断实现一体化的过程。全球化的进程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无论其历史文化传统如何,无论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如何,都不能持久地游离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外。在这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走向如何,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首先,由…  相似文献   

12.
陈玉峰 《前沿》2010,(16):171-1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文化的全球化也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全球化趋势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即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应正确认识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化的世界性、民族性。在全球化趋势下,要发展民族文化,就要提高民族经济、政治实力,就要求同存异,进行文明对话与交流,就要超越、发展和创新,就要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媒介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正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全球化模式鼓吹文化的同质化或普遍主义,宣扬西方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一元论,压制文化多元主义的发展,对其他民族文化和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应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实现自主发展?通过追寻并激活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利用自身文明的成就创造新的价值观,重建共同体的文化主体性,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文化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世界必将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剧烈变动、复杂纠葛的世纪,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全球化、传统经济与新经济、法治与治理、政治国家和公共领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各种发展主题和趋势必将纵深发展、交互渗透.在这样一个背景和框架下,21世纪的中国法也必将在法制现代化的主旋律之下,紧紧围绕这些主题和趋势,不断扬弃,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为世界法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基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文化的方向性、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和经济性,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现代艺术产业迅猛崛起的背景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对于传统文化与艺术产业的融合发展,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产业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化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还应在形式、内容和理念层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纪红梅  邰鹏峰 《传承》2010,(9):148-149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融合、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改良和创新。当代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为中国文化的创新之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再造中华民族的创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此运用了文化全球化发展理论,并使用了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前条件下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涵要重新定位;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必须体现变与不变相统一的原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秉承多元一体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吴晓亮 《前沿》2007,(6):99-100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的教育环境下,应突出爱国主义、创新精神教育等内容,并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而不断地丰富、发展。深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大学生刻苦学习的动力以及拓展高校德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融合、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改良和创新.当代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为中国文化的创新之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再造中华民族的创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