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最好桥梁。这次“中国文化节”将有助于美国人民通过文化艺术,看到中国人的内心,了解中国人的追求和梦想。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价值     
文化是一种理念 谈到文化,解释有很多种,其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从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理念。平时人们不经意的日常生活都体现着某种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印刷文化与电视文化分别以语言和图像对事物进行“逻辑”模写,但它们的逻辑图式不同。印刷文化贯彻的是文本的逻辑,它以字词、语段、章句之结构与演绎的方式,经过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活动去实现逻辑的操作与表达,其认知构建是严密的、高度有序而抽象的。电视文化的逻辑则是生活情境的图像化逻辑,其逻辑基底是日常生活,其逻辑内涵是活动情境,其逻辑语将是真实形象。它通过恰当地处理人的活动的“态式” 与“向式” 关系、情境的具体语符与抽象语义的关系,以及主题形象与从属形象的关系,实现能指与所指的逻辑统一。由于两种文化的逻辑图式不同,它们在负载文化、传达信息、媒介认知的过程中各有不同的特点与意韵,构成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之不同的制约。这是研究文化认识论值得深深关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与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许多方面可以进行对比,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最近,来自美国芝加哥的王鲁申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撰文,对中美文化进行了一次由表及里的比较。文章指出,在20世纪初,有人说美国到处是高楼大厦,中国到处是低矮平房;美国人富有上进心,而中国人知足常乐。而在今天看来,中国到处是高楼大厦,很多美国人却愿意住平房;中国人互不相让,而美国人却是我赢不了你就加入你。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开始人们感觉美国人穿着开放,过了几年后看到中国人更敢穿。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什么?费孝通认为,"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文化具有传承性,但不是生理的遗传,而是后天的习得.人拥有何种文化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基辛(Roger Keesing)就此写道:"通过文化学习,一个婴儿可以变成部落民,或印第安农夫,或纽约曼哈顿公寓里的居民."既定的文化犹如空气弥漫、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衣食住行、如何处理生老病死,无不由文化来界定和指引.但我们常说的文化,更多的是文艺的另一种说法,特别是指由大众传媒的普及带来的大众文化(相当程度上等同于传媒文化或文艺).  相似文献   

6.
张贞 《理论月刊》2008,(2):104-107
中国逐渐进入"以消费促进生产"的社会形态,"日常生活"的地位和重要性随之提高,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格局主要由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组成.这三种文化形态的本质内涵和相互关系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精英文化认为日常生活是应该被否定、被超越的对象;主流文化出于政治目的总是倾向于在意识形态层面对日常生活进行隐秘性的组合拼贴:大众文化则充分肯定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和意义.从"日常生活"角度分析、评价并建设三种文化形态,是构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沈壮海 《传承》2011,(4):58-59
随着"文化软实力"之说渐为人知,文化是实力、文化即国力等思想观念也随之更为深广地流行于世。"软实力"理论的最初提出者和系统阐发者约瑟夫·奈在其"软实力"理论体系中反复论证文化这种软实力资源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从多种角度表达了他对哪种文化才能够生发软实力的回答。当然,这位美国学者更多的是依据他眼中的美国文化的一系列特质而展开其论说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播:赵本山兵败美国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在文化走出国门这一点上,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理念。但事实是,中国的,未必就是世界的。让中国文化打进美国乃至世界,诸如此类的口号经久不衰,但现实却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化,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该把自己的什么文化拿出去让别人欣赏。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网上有大量报道为证。  相似文献   

9.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 在多年的调研中,我深切感到,要保护和传承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关键的一条,是首先要保证这些文化艺术有好的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要保护好民俗这块土壤,必须让民众从民俗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快乐和乡情亲情,让他们在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情致和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有了这一点,各种乡土艺术、民间信仰等,都会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文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不断凸现出来,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伴随着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在国际上不断地受阻,不少学者开始探究其缘由,而亨廷顿就是其中一位,他貌似在忧虑美国国家特性的丧失,其实是在担心不利于美国在21世纪更好地推行其文化霸权。可以说他是彻头彻尾的美国文化霸权的卫道士。  相似文献   

11.
杨蕾 《时事报告》2004,(6):33-3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文化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社会,消费已经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部分,还是一种生活和生产方式及通过它所表现出来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形态。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提升的今天,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审美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其中之一就是审美转向了日常生活之中、身体之中。本文通过对"审美文化"、"日常生活"、"身体"等概念的辨析,以及对它们在当下审美文化中的表现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审美借助现代、后现代文化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及其身体,在其中发现美、创造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它唤醒的或者参与的日常生活会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会使人更加愿意生活,更加愿意在生活中看见、创造并体验审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单正平 《新东方》2001,10(3):57-61
现实中的中国人,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对中美文化关系的理解,复杂而微妙。戈登医生是中国人想象中的理想美国的化身和代表,他对三个中国女性的态度,大致可以视为美国人对中国的三种态度,而三个中国女性则分别象征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戈登医生》表现了作者对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而这个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美关系的艺术象征。  相似文献   

14.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11,(15):19-20
“唱唱跳跳,涂涂画画,热热闹闹”,这是人们对初始阶段生态文化建设的直自描述。搞几场晚会、组织几个活动、出几期黑板报……如果说前几年生态文化建设更多的在乎一种形式;那么,今天的生态文化建设更多地表现为内涵的深化、理念的深人人心。从政府执政理念,到公众监督环保的机制,再到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环保自觉,生态文化已经深深植根到浙江人的心底。  相似文献   

15.
美国胖子     
同样是西方发达国家最繁华大都市,在巴黎与纽约的街头走,不用比较街边建筑的历史风貌,也能一眼就辨认出哪是法国哪是美国,只要你找准了辨别物——胖子。哪里胖子多哪里便是美国。当法国人优雅地检点自己身上每一块赘肉时,美国人却在迅速地发胖。美国人的发胖正如美国文化的开放性,那么一往无前,那么肆无忌惮。于是美国大街上满眼都是胖子。  相似文献   

16.
徐圻 《岭南学刊》2006,(3):90-9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归属感日渐式微。不能将文化转型中发生的负效应视为不自然的和可以避免的,而那种用回归传统文化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张是没有出路的。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就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  相似文献   

17.
曹晓静 《前沿》2013,(1):194-195
东路二人台脸谱艺术的特色是在演员脸部的核心位置画上动物、植物、水果、花草,将这些图案与人的五官融为一体,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特征。通过视觉文化解读东路二人台脸谱艺术的文化自觉意识,可以发现其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冀北、晋北等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东路二人台脸谱艺术是集劳动、生活、艺术趣味、人文思想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二人台表演艺术增添色彩与活力,是感悟生活之美、感悟家乡之美、感悟传统文化之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念里,实践理性决定着文化。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却片面地把文化当作是从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背后的实用利益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认为文化是关于人与事物的意义秩序,正如亲属制度是部落社会的象征符号一样,商品经济生产是西方社会的象征符号。萨林斯对西方社会文化所作的人类学研究表明:在文化与实践理性之间,是文化决定着实践理性。这种结论实际上是夸大了文化对实践理性的影响和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首先要实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和喈。人与社会的和谐之一又与文化的维系息息相。而文化统战这一新理念的提出,为深入研究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内在规律及文化积淀开辟了新的思路,也为凸现和展示各领域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整合当地现有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发掘文化精品,科学地发展文化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20.
董晶晶 《前沿》2013,(17):176-178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西方文化悄悄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但是,没有太多的人了解西方文化内涵。中国人只是简单地模仿,并不知道其实质。本文以美国婚礼的八大看点人手,深入分析了美国婚礼文化的内涵。通过分析,使读者不再盲从,不再崇拜美国的生活方式,珍惜我国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