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加强文科建设既是理工科大学实现综合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化发展的必要步骤和内在组成部分。理工科大学也应当按照文科本身的规律,相对独立地加以建设,提高其专业化和学科化水平。“入主流”、“倡交叉”、“创特色”应当成为理工科大学文科建设的方向。多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需要审时度势、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跨越式发展文科.中国海洋大学通过不断创新学科发展思路,突出海洋特色,采取超常规措施,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文科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既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在理工科高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很多制约.以北航为例,针对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加强跨学科教育,加大科研方法训练,发挥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的双重作用,不断完善文科科研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进而推进理工科高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地方重点理工科高校发展文科,应该走一般性战略与特色化战略相结合的文科发展之路。为此,要完善文科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发展战略,推行"外部引进与内部开发相结合"的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发挥优势、突出应用、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战略,从而使地方重点理工科高校建立起适合自身定位和水准的文科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职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特性,即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等职业教育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要在理工科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基础上进行创新,构建既符合高职教育目标又符合文科专业特点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科教师是教师队伍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大学人文教育的主体力量。建设文理搭配、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育体系,培养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人文教育和文科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在目前情况下,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文科教师职业枯竭现象,并成为人文教育和文科教学有效组织的现实阻碍,应当引起教育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以教师职业枯竭理论为依据,借助相关调研数据,分析理工科高校文科教师的职业枯竭的表现、危害、成因,探究克服的对策措施,期望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职业枯竭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要抓住机遇 ,必须苦练内功 ,走改革创新之路 ,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 ,加强学科建设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调整专业设置 ;要更新教材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教师结构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知识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在内部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 :一、高等学校在品牌提升中应处理好全面与特色的关系一个品牌 ,一种文化和特有优势的形成 ,需要多年的经验和文化的积淀 ,它不能一蹴而就。为了实现学校的综合功能和提高人才素质 ,理工科类的高校 ,发展必要的文科 ,以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 ,…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管理:从制度规范到文化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管理需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因此按现代大学制度的理念进行制度创新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现代大学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知识的产出和学生的教化.不仅要靠制度支撑,更需要有大学精神来维系,要靠文化浸润,因此当代大学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又要在此基础上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以催生知识的生产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走多样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借鉴外国大学模式建立自己的现代大学制度。但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学都面临挑战,我们没有可以照搬的现成的大学模式,也不能等别人创立了现代大学制度之后再去借鉴,因为那意味着落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主要要靠我们自己通过制度创新,探索能在迅速变化的经济社会中保持适应性,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先进性的大学制度。这样的现代大学制度不可能是一种固定的理想模式,因为没有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科类大学和理工科大学一样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可以有所作为.与自然科学所具有的效益外显性特征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由于研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复制性等导致其研究成果和结论的功效不易于为外界所认识和直接感知.人文社科类大学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转变研究的取向,关注现实;必须积极探索研究成果的后续管理模式,推进成果市场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难以精确计算,可从服务公共决策方面产生的效益、应用性科学研究产生的社会效益、人才培养方面产生的效益、社会服务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四个方面进行粗略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