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现代人事档案管理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金波 《世纪桥》2010,(15):127-12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与实质是"以人为本"。在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充分认识"人"在其中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念,并将其渗透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2.
"五四"涵容着现代中国先进政治意识和先进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历程中,为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现代文明的艰辛努力,提供了丰厚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谢龙 《新视野》2007,1(4):8-10
文章从世界观和文化观两个方面研究作为科学发展观之理论根基的新型人本主义哲学。马克思把"现实的人"及其实践置于哲学世界观的核心,突破了西方传统"本体论"的旧范式,创建了高于抽象理性的具体理性、实践理性的新型哲学,凸显了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的统一、和谐。新型人本主义认定文化以"现实的人"之个性或人格为内核,这是把思想文化的先导作用落实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根本保证;还认定形成独立个性或独立人格的现代市场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也是"自由个性"的起点,因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其酝酿和准备阶段就生成了把社会主义与"个性解放"相结合的传统,当今为实现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应予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观照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诸领域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在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在从"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的过程中,大众媒介对于人的现代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众媒介创生人的公民意识,生发开放、创新的意识,催生现代法治意识,并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政工干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马克思曾经指出:"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社会的现代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深层嬗变的一种标示,必将从根本上呈现人的身体、欲动、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这便把现代人抛掷于"分工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共识的瓦解,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基础的崩溃"这一现代性危机中。道德的统一性丧失,道德分化成为现代伦理最为重要的现象。现代人的道德出路便是,如何开放个体自主的伦理责任,以使伦理秩序获得个体的主动责任感和良知意识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蒋玉林 《实事求是》2006,192(5):19-2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对当代中国道德观的精辟概括,而且是中国人对现代意识的自我确认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活的节奏比较快。新闻也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进入了"读题时代"———许多读者在阅读报纸时只是浏览一下标题。碰到"抓人"的标题,也就是对读者有吸引力的标题,读者会不由自主地阅读全文,即是当时没有时间阅读,读者也会牢记这条标题而对新闻有所了解。这就是说,进入"读题时代"要实现新闻报道的有效传播,新闻采编人员必须下一番功夫制作出"抓人"的标题,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3,(5):62
现代人热爱逛街凑热闹,而在很多大型超市和商场都能看到,"商品售出概不退换"、"物品丢失概不负责"、"本店拥有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等名目繁多的"店堂告示"。那么,这些商家的单方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相似文献   

10.
"先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进步比较快,水平比较高,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这个"先进",可以是"先进的人和集体"。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1.
超越性、否定性及中和性思维是老子所以被称为道家创始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其超越性思维重在超越名利、是非、生死,其价值在于拓展了现代人的生存空间。其否定性思维重在运用以反为正、以反求正的方式保存事物的正面,其价值在于以"理性的机巧"启迪现代人善于把握反向用力。其中和性思维,重在阐述道和、人和、生命和的和谐观,其价值在于为实现当今世界和平提供了理念上的根源性支持。  相似文献   

12.
《探索》2014,(4)
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存在论道路,昭示了人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西方人学存在论的现代转向和革命变革拓展出崭新的平台,但费氏人本学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马克思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的存在论境界,开辟了"直面生活本身"的人学存在论道路。"人的感性生活"构成了人成其为人的最本原的基础、最充足的根据、最后的原因。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出场是人学史上发生的一场"哥白尼革命",它标志着实体本体论传统的"断裂",标志着现代生成本体论路向的开启,标志着"我思故我在"的坚硬内核的瓦解,标志着"实体宰制生活"的基本建制的摧毁,标志着西方传统人学从此走向终结。感性生活本体论直接的是回答了"人是什么"的存在论难题,深层的却是彰显了"如何对待人"(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论意蕴。  相似文献   

13.
学校管理是现代管理中一个子系统,主要是人——人系统的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培养人、教育人,学校管理的最终"产品"也是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双创"和"互联网+"浪潮推动下,电子信息、现代设施和生态、文化、旅游等要素与农业加速融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必将成为农村发展新引擎农夫、山泉,有点田。这是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诗意畅想。在遂宁市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心天地"农场里,红油菜正值成熟季,寒风挡不住前来采摘的人们。这是一群都市人,通过网络认领了当地农民发  相似文献   

15.
邹力行 《红旗文稿》2012,(23):12-15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市场需要政府,政府需要市场"。因此,探索建立"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相互转换机制就更加有意义。一、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严肃的问题。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许许多多的经济学人致力于研究现代经济发展的内部联系以及运行规律,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现代市场经济要不要发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本体具有天然的"不解"之缘.马克思哲学对人之为人的最终依据这个基础本体论问题有过反复思索.从他投身理论创造之时起,其理论思考的主题就没有离开过人的存在方式问题.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现代形而上学意味,是具有"人学"意味的、人生成为人的内在依据.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体论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批判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的需求是价值和意义的源泉,需求的无限性和历史性是规范的依据,同时又是"失范"的根源,需求和需求的满足手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或慢或快地变化着。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中多种原因导致"失范"蔓延,"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失范"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危机。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集体意识,加强不同部分之间的合作协调,是应对"失范"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0,(2):50-50
"任人唯贤"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初期,能够提出"任人唯贤"思想并勇于实践,则是了不起的历史创举。殷周以采用人政策的传统是"唯旧"、"唯亲",依据的是出身门第,这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世袭制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真没想到在恩施这么山大人稀的偏远农村小学,建有如此规范的校园电视台。"5月2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技术装备处蔡耘处长和前来参加湖北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现场会的300多名代表参观恩施市龙凤镇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时发出这样的赞叹。  相似文献   

20.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