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人学理论是《淮南子》哲学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人的本体结构方面,《淮南子》认为精神与形体和谐共存,才能获得感性生命的长存。在养生方面,它不仅主张以"养气"达致"养形",而且更主张以"养神"实现精神对形体的控制作用,并借以提升人之精神境界。但《淮南子》主要是把人视作为社会性、文化性和能动性的存在,强调人只有通过"心虑"、"学"、"教"才能使其从自然人转升为智性人、文化人和社会人。  相似文献   
2.
超越性、否定性及中和性思维是老子所以被称为道家创始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其超越性思维重在超越名利、是非、生死,其价值在于拓展了现代人的生存空间。其否定性思维重在运用以反为正、以反求正的方式保存事物的正面,其价值在于以"理性的机巧"启迪现代人善于把握反向用力。其中和性思维,重在阐述道和、人和、生命和的和谐观,其价值在于为实现当今世界和平提供了理念上的根源性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文化的建构中,如果说儒家是以伦理哲学见长的话,那么,道家的贡献则在于为我们的民族缔造了一种智慧哲学。它们在数千年的沧桑流变中两相辉映,互动互补,犹如双开的绚丽花朵,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点缀得异彩纷呈。道家的智慧哲学是围绕着对“道”的阐释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先秦人学思想的成熟——孟子"心性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对古代人学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以性善论为特点的心性学诠释有关人的问题,透过“性善”高扬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尽心”凸显了人之主体自我、“知天”确立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并将人的主体性体现在这个最高境界中。因此,较之孔子的道德伦理型人学思想,孟子的人学思想则属于心性本体论人学,它弥补了孔子“仁学”理论上的缺憾,促使先秦人学思想趋于成熟,并影响着后世人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儒学作为一种文化支持,它在东亚工业化中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仁爱”、“贵和”的道德观为其营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进取有为的入世观、重俭抑奢的消费观、廉洁勤政的民本观为其提供了经营哲学;重教尚贤的教育观为其实现精英治国治企提供了人才资源。但儒学作为精华与糟粕的混生体,它具有宗法性、等级性、封闭性等先天不足。今后,它只有重新调整自己,向着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科学与民主逼近,方可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论“管子”中的经济哲学丁原明管子思想在齐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管子》书中闪烁着许多卓越的思想,其中的经济思想充分显示了当时齐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理论成就。为了发掘齐文化中的经济智慧,本文拟对《管子》中的经济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以人为本的经...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内含着对儒家"德治"理念的合理概括与理论提升,体现着道德对政治的人文、情感观照."德治"是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光辉的部分,其主体系指统治者或管理者阶层,其内容则包括以德正己、以德利民、以德养廉、以德立公等.若以西方近代法学为参照,儒家的"德治"不属于"人治"的范畴,故"以德治国"与现代民主、法治并非相悖,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建构一个道德、民主、法治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