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十七届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提出,是三十年改革开放最重大成果之一。这个体系的主线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只有紧紧抓住这个主线,才能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层次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架构可分为四个层面:基础理论、基本理论、具体理论、方针政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超出社会主义自身发展范围,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这标志着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总结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人》2010,(8):10-14
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全  相似文献   

6.
聂运麟 《学习论坛》2010,26(7):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因为它正确地回答了我们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具有不同于当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由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要范畴等五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理论层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7.
白东伟 《世纪桥》2010,(1):24-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含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本文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发展的三个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深化对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在当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明确提出并系统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涵丰富而深刻,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的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学习论坛》2010,26(5):78-80
“中国模式”不能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也不能用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论来解释和说明,只能用文明类型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中国的政治主导型文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中国模式”就是现代政治主导型文明,其基本特点是:一心为公、为民的执政党的领导;国家可掌控的市场经济;“政治-伦理-科学”型的文化。它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有很大的不同,也与现代经济主导型文明(西方文明)有很大区别。后者的基本特点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受经济力量控制的议会制民主政治:“商业-宗教-科学”到的贲什..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源所在。这既需要我们立足于基本理论观点,又要与时俱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彰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方法论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方法论是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应有内容。思想维度的转换和方法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的重要认识论依据。“WHAT—WHY—HOW”三层相互联结的理论追问,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论。从抽象到具体是我们党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发展逻辑,是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明确的目的至上性和手段服从性,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它在对时代特征的把握上,实现了科学理论形态向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转化;在对历史方位的把握上,实现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它高扬开拓创新的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它的哲学贡献在于以实践为主导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找到了思想彻底解放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环境社会科学代表了一个研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性质的学科群,这些学科面对着共同的研究主题,即环境问题。同时,这些学科在理论目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原则上也存在差异。这一学科群现象的出现是学科范式发展的新的趋势,也是对变化中的社会事实的积极的理论回应,它将有助于我们从多向度的视角去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也将推进各学科之间的理论互动与合作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反全球化运动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以来,反全球化运动的示威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世人对反全球化的讨论和评价也没有间断过,同时,反全球化的“精神领袖”们也在理论上对全球化理论进行质疑、批判、驳斥,这为反全球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探讨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反对新自由主义、反边缘化理论、贸易保护主义、比较优势陷阱理论、民族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风格可分为内容风格、思维风格和形式风格三个层次。其主要内容是:鲜明的时代特色,坚定的政治方向,彻底的实践品格,可贵的务实精神,敏锐的战略眼光,宽阔的开放意识,伟大的创新精神,强烈的大局观点,崇高的人民利益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深邃的辩证思维,独特的理论形式,崭新的语言艺术等。时代性、民族性和革命性是邓小平理论风格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科学理论是关于经验事实的思想构造,它建立在经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又高于经验、感性认识和现实。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知识大部分来自间接经验。随科学理论的大量积累,理论很难以具体的形象保存和传播,接受者接触到的是文字抽象符号。人如果缺乏感性认识基础,如果孤立地学习、研究理论,将可能缺乏学习、理解的激情。"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结构和内心世界。解决接受科学理论感性认知"不足"难题,一要读点历史,学习、了解、体会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针对的现实问题,增强理解问题的历史感;二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铸成符合科学理论的自身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奋斗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实现了两次理论上的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要坚持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继续进行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创新必须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排斥源自于对贫困研究领域中对贫困及社会不平等的探讨,如今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制度研究、贫困问题研究以及弱势群体研究等方面所重视,并成为这些领域的核心概念。国外关于社会排斥理论所提的三个范式,国内学者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估,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