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本质上有七重维度。从主体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现代化新文明。从文脉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华文明为根源的现代化新文明。从内涵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文明。从外延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民美好追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统一的现代化新文明。从性质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资本逻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新文明。从变局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西方现代化文明危机深重中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新文明。从指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化新文明。  相似文献   

2.
章越松 《探索》2007,3(4):15-19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形成了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价值哲学向度看,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具有坚持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东建  雷朋 《前线》2022,(1):19-2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高度,揭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旨归,彰显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实践逻辑。把握好《决议》的三个逻辑,助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易善武 《求实》2016,(10):28-36
"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客观实际,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改革,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不断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注入新内涵,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类文明形态特质,是一种基于共产主义文明属性下的整体意义上的社会形态,其生成、发展和未来趋向都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特征。从生成条件看,现代文明在资本的剥削与扩张中通过联系建构了关系网络,在其内部与外部两个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从发展过程看,对资本主义优秀成果的吸收与同资本主义文明在本质内容和价值旨趣等畛域矛盾的对立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前进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从未来趋向看,资本主义文明最终会被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所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党的执政理念的合规律性维度与合目的性维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合规律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合目的性就是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才能保证党的执政理念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因此,必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合规律性维度与合目的性维度的辩证关系,按照时代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价值观;准确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坚持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长期指导思想,坚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为何发展"与"如何发展"两大问题。对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发展观是否具有认识上的科学性,反映了主体活动的合规律性诉求;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反映出发展观特定的价值取向和底蕴,体现了主体活动的合目的性诉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坚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宋德孝 《求实》2008,2(2):29-31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为何发展"与"如何发展"两大问题.对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发展观是否具有认识上的科争洼,反映了主体活动的合规律性诉求;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反映出发展观特定的价值取向和底蕴,体现了主体活动的合目的性诉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坚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为何发展”与“如何发展”两大问题。对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发展观是否具有认识上的科学性,反映了主体活动的合规律性诉求;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反映出发展观特定的价值取向和底蕴,体现了主体活动的合目的性诉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坚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合规律性预示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的一般过程,而合目的性则揭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的主体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发展特征体现了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不断丰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基础,对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精神家园有重要作用。要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国情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调控功能和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万寿 《世纪桥》2008,(1):12-13,21
科学的执政理念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而且在于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对执政规律的正确反映,有其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依法执政改进执政方式、培育先进执政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实现科学发展与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理论建构上的与时俱进与理论发展上的一脉相承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品格的本质规定性;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内在价值取向的本质规定性;在发展主体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特质的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规律实际上包括客观规律与行动规律。客观规律揭示自然与社会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不考虑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行动规律则不能不包含主体需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劳动者群众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是执政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在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约束下如何实现合规律与合目的之统一,因此,它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行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实现科学发展与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理论建构上的与时俱进与理论发展上的一脉相承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品格的本质规定性;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内在价值取向的本质规定性;在发展主体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实践特质的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政治文明新形态最具中国特色;而在政治文明新形态中,制...  相似文献   

17.
苗文玉 《探索》2022,(6):14-25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源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浸润、中国共产党对新文明的自觉追求、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滋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就的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以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为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关键、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构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新形态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开启和成功实践,证明“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单向发展论”“国强必霸论”等基于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文明认知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些西方错误理论并不适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主题,也不能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使命追求。这种生成逻辑、运行逻辑、价值逻辑相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独创性地回答了新世纪人类到底应该向何处去的世纪难题。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伟大成就,是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上形成的新文明。作为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文明,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彰显了人民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性激活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底蕴,给中华文明的新发展增添新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跃升,也为世界文明的演变提供了新路径、新选择。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极力推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同时彰显了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是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控制和运用又是要靠执政党的科学理论、决策、制度、路线、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来实现.执政党对社会的驾驭能力体现为遵循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执政合目的性与执政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回望百年来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探寻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从百年大党发展观的演进轨迹可以清晰看到: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发展这一现实问题,都始终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回望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百年历程,百年大党发展观演进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映照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表征着继承和创新的结合等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百年演进史昭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做到: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党立国之本;三是坚持把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作为发展的主线;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