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2,(13):38-38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根本不可能有答案了。但有一个答案至今仍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人能分到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2.
感动 《党的建设》2010,(3):51-51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里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  相似文献   

3.
经验之奴     
万戈 《学习导报》2011,(10):59-59
老部下严肃地质问厂长:"为什么你年轻的助理得到提拔,我却没有任何机会?我已经跟了你10年,他才工作两三年而已。"厂长淡淡地说:"他愿意抓住每个机会来取得进步,而你连培训都不想参加。""但我有经验。"老部下辩称,"10年经验,使我了解工厂的方方面面,我从来不像年轻人那样草率行事。""在我看来,这就是你最大的错误。"厂长打断他的话,"不错,那个年轻人这几年做了几件冲动的错事,  相似文献   

4.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商标是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为什么要用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做商标?有人说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有关,因为他自己的人生,就是被“咬了~口”的苹果。其实,乔布斯不是被“咬了一口”,而是被“咬了几口”。在评价乔布斯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有一段妙论。她说:“每个人都是缺了一口的苹果,或者缺了美貌,或者缺了运气,灿烂如乔布斯也缺了健康。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上帝看到一个乞丐非常可怜,想帮他改变乞讨的命运。于是上帝问乞丐,如果我给你1000美元,你想干什么?乞丐说,我可以用它买一套好的乞讨工具,讨更多的钱。上帝接着问,如果给你1万美元呢?乞丐说,那我就雇人把其他乞丐赶走,好让我一个人在这个地方乞讨。上帝又问,假如给你10万美元呢?乞丐说,我就雇几个人帮我乞讨。上帝长叹一声,看来我无法改变你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商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为什么要用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作商标?有人说这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有关,因为他自己的人生就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其实,乔布斯不是被“咬了一口”,而是被“咬了几口”。在评价乔布斯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有一段妙论。她说:“每个人都是缺了一口的苹果,或者缺了美貌,或者缺了运气,灿烂的乔布斯也缺了健康。唯独不能缺的是那个苹果核:创新的精神和前进的动力。只要没被蛀空了苹果核,缺一口又何妨?”  相似文献   

7.
农夫与麦子     
《学习导报》2011,(16):50-50
一次,有人问农夫是否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3):78-78
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我看了。""怎么样?""和《红楼梦》有一拼!""我的文笔有那么好?""不,满纸荒唐言。"评价法官:"知道市民对你的评价吗?"贪官:"知道。有一年春节,为了表明我清廉为政的决心,请人写了‘来客欢迎’,‘送礼不要’的对联贴在门口。  相似文献   

9.
金子和铜     
《新湘评论》2010,(15):6-6
伊斯法罕城有个人,看到一个孩子在玩一枚金币,就想把它骗到手。他走近孩子,给孩子看几个铜币,说:"你把你的这个给我吧,我这些全给你。""好哇,"孩子一口答应,"不过,你得装毛驴叫!"  相似文献   

10.
金子和铜     
《学习导报》2010,(15):6-6
伊斯法罕城有个人,看到一个孩子在玩一枚金币,就想把它骗到手。他走近孩子,给孩子看几个铜币,说:"你把你的这个给我吧,我这些全给你。""好哇,"孩子一口答应,"不过,你得装毛驴叫!"  相似文献   

11.
张志政  马树刚 《党课》2014,(3):41-48
教学对象:军队中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教学时间:1.5小时。 【为什么要上这样一节党课】 前几天有位转业战友感叹:“当了十几年兵,转业安家费还不如人家几个月的收入,部队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主持人)反问:“以你的军旅历程,这辈子还有什么苦不能吃、有什么地方倒下来不能睡、有什么难事让你害十白、有什么能让你屈服?”  相似文献   

12.
讽刺与幽默     
基本权利下午有一节法律课,王老师上课后问:"同学们,我昨天布置的阅读材料都看过了吗?""看过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王老师听了很欣慰,他指着前排的李明说:"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都有哪些?"李明站起来眨巴了几下眼睛没吭声。王老师见状有些恼火:"你不是都看过阅读材料了吗?"看李明低头不语,王老师降低了要求:"那这样吧,你说出一种你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廖荣典有个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他认为,假如会见10名顾客,只在第10名顾客处获得200元订单,那么怎样看待前9次的失败与被拒绝呢?他说:“请记住,你之所以获得200元订单,是因为你会见了10名顾客才产生的结果,并不是第10名顾客才让你得到200元。而应看成每个顾客都让你做了200+10=20元的生意。因此,每次被拒绝的收入是20元。当你被拒绝时,想到这个顾客拒绝了我,等于我赚了20元,所以应面带微笑,敬个礼,当作收入了20元。”  相似文献   

14.
讽刺与幽默     
只有一个千里马指标赵文彬(据《赵文彬漫画》)跑题甲:"你有什么理想吗?"乙:"成为亿万富翁,有漂亮老婆、豪宅、豪车。"甲:"停,我问的是理想,不是空想,跑题了。"换种说法一天,我开货车被交警拦下了,说是超载,要罚款。我忙赔上笑脸,说是初犯,让他放我一马。交警不为所动,说:"你再啰嗦我把你的驾照扣了,咱们回队里处理。"我只好闭口。他把罚单拿出来,刚动笔就停了下来,想了一会儿,问我:"超载两字怎么写?"我说:"没念几天书,我也不会,你问旁边等车的那个小姑娘吧。"  相似文献   

15.
黄永玉 《新湘评论》2014,(18):46-47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从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很多层次、很多讲究。  相似文献   

16.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心说:“假如我给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相似文献   

17.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8.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19.
学会舍弃     
《学习导报》2011,(4):47-47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块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块最精美的就够了。"  相似文献   

20.
学会舍弃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块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块最精美的就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