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彭剑 《长白学刊》2006,(3):93-95
1937年12月13日,中国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在此之前,从12月9日到12日,负责保卫南京的唐生智曾试图利用外国侨民谋求与日军休战。本文考证了这一事件的始末,并对唐生智这一举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唐生智之所以会谋求休战,与他的持久抗战主张相关,也与他对保卫南京的估量有关,还跟日军进军迅猛导致形势的急转直下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南京!南京!》、《佥陵十三钗》等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播放,一度鲜为人知的南京保卫战的有关历史细节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随着有关史料的发掘,南京保卫战的历史原貌逐渐清晰。南京保卫战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1937年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后,自太湖南北同时西进,威胁南京。为打破日军试图通过占领首都南  相似文献   

3.
《黄埔》2020,(3):8-9
2013年11月11日,我与“宁波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一起,来到宁波采访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老兵华宣恩。华老当时身体还不错,只是耳背得厉害,我们的采访都是通过画板书写进行。1937年8月,华宣恩黄埔军校11期毕业后即刻上庐山参加训练,由于是浙江人,曾受到蒋介石召见。后来被同乡陈孔达将军分配到他在湖南湘西的第73军做见习排长。11月,升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唐生智准备指挥防守南京,急需一队亲信警卫营。华宣恩所在的这个营正好被唐生智点名征调到南京卫戍司令部。  相似文献   

4.
1945年,李良荣将军率领的 80师取得了大湖战役和福州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激发了八闽大地军民进一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反攻福州一役,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撤退计划,日军被迫提前放弃福州,仓促向连江方向逃脱。李良荣将军判断敌人必沿连江——罗源——宁德方向撤退至浙江,便果断下达追击令,令239团  相似文献   

5.
"一·二八"之役淞沪守军撤退前夜,盛传税警总团王赓旅长在上海租界幽会前妻陆小曼,被日军逮捕并丢失重要军事地图,致使守军不得不退,并致舆论大哗。关于此事的真相,有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样的下场呢﹖田代皖一郎,时为中将军衔。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辞拒绝。8日凌晨,田代召开会议,下达进攻命令,日军猛攻卢沟桥及宛平县城。中国驻军奋起还击,并于8日夜夺回了龙王庙及铁路桥,打击了日军的气焰。11日晨,日军统帅部做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命香月清司中将接替指挥不力的田代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闻讯后,羞愤交集,15日突发心…  相似文献   

7.
淞沪抗战失败后 ,蒋介石决定“固守南京” ,一种观点认为是唐生智“独持异议”、“坚主死守” ,并“自告奋勇”承担防守南京之责所致。根据众多亲历者提供的资料综合分析 ,蒋介石未作出决定前 ,不但有“固守南京”的思想基础 ,而且做了相应的防御准备工作。相反 ,唐生智无“坚主死守”南京的思想基础 ,他提出对南京“非固守不可” ,只不过是“随声附和”。同时 ,他要求承担防守南京之责 ,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勉为其难”之举。  相似文献   

8.
蒲元  薛刚 《黄埔》2023,(5):67-73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的战幕在上海八字桥揭开。会战爆发后,中国军队英勇奋战,给日军沉重打击,但因装备落后等原因,战况并不顺利。10月26日,大场镇被日军攻占。大场失守使我中央作战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第三战区不得已命令部队向沪西苏州河南岸撤退。  相似文献   

9.
人民解放军1958年炮击金门,是第二次台海危机的重大事件。炮击前,蒋介石做好了应战准备,且试图以此为契机,实施军事"反攻复国"的战略。炮击时,美国力促金门守军撤退,以造成"两个中国"。蒋介石反对从金门撤军,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事实上与毛泽东遥相呼应,使台海问题继续停留于"国共内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可南京大屠杀l叶7年1二月11日,。天早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为期6周的血腥大语杀图为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无辜百姓必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1939年4月7日,意大利4万军兵,从4个港口登陆入侵阿尔巴尼亚。图为在阿尔巴尼亚街道上巡逻的意大利侵略军。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以53个师的兵力,对波兰不宣而战,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文图为德国侵略军在波兰领土上挺进A‘{·七”事变1937耳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城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守军进攻,“七·七”事变爆发图为1937年7月,日军占领北平城。可…  相似文献   

11.
吴昌华 《黄埔》2007,(5):38-41
第二十三章 淞沪抗战 张治中请缨杀敌   1937年8月13日,侵占平津之敌又从东海向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侵略,史称“八·一三事变”。8月9日,日军两人乘军用汽车向虹桥飞机场猛冲,因枪杀中国士兵一人,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晨,日军即以此为借口,从日租界和黄浦江的军舰上,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2月首都南京失守后,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对日军事抵抗,蒋介石针对全面抗战以来,尤其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军队暴露出来的各种弱点和缺陷,在对军队的一系列讲话、训词和指示中反复阐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以及各种纪律,组织和指导将官训练班、军官训练团的教育和训练,并在军队幕僚制度、激励制度和抚恤制度等军队现代化制度建设方面付出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政府军将领和士兵的军事素质及作战能力,为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及以后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叶荣开 《黄埔》2013,(6):24-25
1943年11月18日,常德城的保卫战在距常德东门约八十华里的涂家湖打响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疯狂猛攻,我守军第三营在三天之内阵地尽毁,人员伤亡过半。团长柴意新立即将第三营调回城内暂时休整,急调原防守城东北一线的第一营接防石公庙、新民桥、皇木关、叶家岗、岩包一线,一营遂设营指挥所和核心工事于岩包阵地,扼守常德城东大门。  相似文献   

14.
1938年春,为打通津浦线,歼灭陇海路中国守军,华北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华东日军在攻占南京后,渡江北上,企图沟通南北战场,占领战略要地徐州,并最终会师武汉。国民政府鉴于战场安危,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力防守徐州,把日军主力钳制在津浦线北段,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1938年1月到5月,中日双方先后集结百万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广阔地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史称“徐州会战”。整个会战历时五个多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部署下一阶段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时间。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击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  相似文献   

15.
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日军迅速席卷了华北和江南,中国近百万精锐兵力损失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此时,日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像一把巨大的钳子沿津浦铁路收拢,地处津浦线与陇海线交叉点的徐州成为战略焦点。如果日军拿下了津浦线,其南北两个战场连成一片,日军"西进郑州、南攻武汉"的战略企图也将得以实现。当日军在淮河一线受阻以后,就改变津浦路作战战略为南守北攻。因此,历来有"山东南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8,(4)
二、金陵古城三公馆“虎踞龙蟠形胜地”的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一个时代的政治中心,自然是蒋介石在大陆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自1927年4月,蒋介石在这座被称作“江南佳丽地”的六朝古城定都,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其间虽经历了蒋氏的三次下野、抗战期间的迁都和解放后近半个世纪岁月的流逝,蒋介石在南京的三处府邸都保护得十分完好,至今依然保持着当年“华字佳构”的风貌。汤山别墅 南  相似文献   

17.
小资料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一个侵略步骤。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队将南满铁路柳条沟地区一段桥梁炸毁,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同时,日本关东军开炮轰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从而制造了侵略我图的“九·一八”事变。当地守军的士兵及下级军官均愤然要求与敌军作战。但由于蒋介石事前即向东北军发出了“绝对不抵抗”命令,几十万东北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20,(3):10-10
吴春祥,南昌县人,1918年生。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湘西反攻战等几十场大小不等的对日战役。吴春祥自幼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前,19岁的吴春祥在南昌电报局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到南京加入了黄埔军校教导总队军士营第2连。不巧的是,吴春祥刚刚穿上教导总队的毛呢制服没几天,就遇上日军攻击南京。吴春祥的军士营营长吴曙青率领他们驻守过紫金山、光华门阵地。  相似文献   

19.
七七事变 1937年6月,日本侵略军不断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宛平附近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并强求中国军队撤出宛平等地。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军队严辞拒绝,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及二十九军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不顾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与日军进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致使宛平和卢沟桥失守。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进行抗战。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7…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6,(1)
正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