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韦宗友 《国际观察》2016,(6):141-154
近年来,美国显著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其立场也日益偏颇。美国不仅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国,指责后者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甚至直接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南海部分岛礁12海里内的区域范围,开展赤裸裸的"炮舰外交"。不仅如此,美国还强化与菲律宾、越南的军事安全关系,大力提供军备援助,提升它们的海上军事能力和执法能力。美国还积极撺掇菲律宾将南海问题诉诸仲裁,激化中菲海洋矛盾。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深度介入和偏袒立场,不仅使得南海争端日益复杂化,也给中美关系及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和平共处投下了阴影。双方都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南海争端演化为中美之间的对立与对峙,并进而防止该地区陷入新的冷战。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上,尽管双方政府立场不同,但两国学者对印度在南海的利益和印度的介入动因有一定共识。关于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发展趋势,两国学界内部都有不同的声音,但从总体上看,双方都认为两国因南海问题而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越南学者就南海争端发表了大量论述,学术研究机构也就南海问题围绕与争端相关的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开展研讨。很多观点把中国视为南海争端的主要对手,要通过发掘“历史依据”以证明越南对我南海岛屿拥有主权;有的主张通过国际法、国际机制解决归属问题;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法律依据具有“某种”合理性。中越南海争端是利益之争,而非战略对抗。越方也有学者认为要从亚太区域国际关系大背景考察南海争端。从长远和现实看,中越通过谈判途径解决海上争端,在争议解决前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是中越两国基本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南海政策;对非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和泰国的南海政策;对于东盟的南海政策,本文指出协调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进行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讨论南海问题构成了东盟对南海问题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在对策思考方面,本文指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应该侧重以下几点:继续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保持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确保东盟不致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利的一致立场;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越两国的海洋合作有着坚实的政治、法律基础,但在南海争端的影响下,两国合作明显受到掣肘,尤其是在高敏度领域进展缓慢。从前景来看,中方的顶层设计、越南对开展海洋合作的客观需求、越南高层的人事变动或为未来的中越南海合作带来难得的合作机遇;但合作同时面临南海争端久拖未决、域外势力介入、越方的防范心理严重等不利因素的干扰。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南海局势总体开始缓和,但中越之间的南海争端仍未有松动迹象。未来,中越海洋合作可在继续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提下,努力消除外部势力的干扰,以政治互信和经济互动带动两国海洋全面合作,或可成为化解中越南海争端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越南出于“海上安全”、经济社会发展、近岸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大力发展“近海”渔业。然而,越南“近海”渔业意在凸显其单方面“专属经济区”权利主张和对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主权声索,侵犯了我国南海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将升温南海争端,损害地区传统安全,不利于共同开发和南海争端的良性发展;越南的“近海”渔业对南海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有不利影响,但客观上可能促进南海非传统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越南各界一直将西贡政权视为伪政权或傀儡政权。越共十一大后,越南国内在该问题上的观点逐渐趋于多元化,新编《越南历史》出版后,该问题引发了越南各界的激烈争论,焦点主要在于越南民主共和国是否系全越南的唯一代表,“越南共和国”是否是合法的国家?该辩论标志着越南国内对于西贡政权原有的传统立场受到了挑战,而将西贡政权合法化的阶段性两个越南的观点在越南渐有市场。在越南国内对该问题的争论中,虽包含部分学者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追求和对以往立场的反思,但总体而言,越南国内在该问题上的做法名为历史评价问题,实则指向南海争端,同时也与越南推行的民族和解政策有关。中国学界在研究认知西贡政权问题时必须摆脱中国思维束缚,超越单纯的意识形态因素,在越南政治文化的语境里从多个角度探寻越南行为的动因,然后再回归南海问题,方能提出较为符合实际的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8.
中越两国在1973年前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没有争议,从1974年起,越南武装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中有些岛屿,挑起主权争端。越南为达到侵占南海岛屿目的,积极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多项措施。南海问题对中越关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南海共同开发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南海争端愈演愈烈,共同开发停滞不前。但毋庸置疑,若以和平手段解决南海争端,那么共同开发就必定会作为一项重要的过渡性争端解决措施而被各当事国所采用。南海泰国湾地区共同开发案的制度设计,能够为南海主海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空间节点实施共同开发提供法律框架范本。为此,本文选取“马来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两个业已实施的共同开发案例,分析其管理机构与模式、合同制度、费用分摊与收益分享机制、管辖权及其冲突之解决、争端解决方式等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以期未雨绸缪,对我国未来在南海构建行之有效的共同开发机制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邱普艳 《东南亚》2014,(1):96-101
20世纪50、60年代,南越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不断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同时期的北越政府因需要中国的支持,力求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南海问题上同中国保持一致立场。至60年代末,基于大国关系的变化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北越政府支持中国的立场开始发生动摇。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南海潜在的巨大石油资源和南海重要战略地位的吸引,加上中越关系的交恶、破裂,越南公然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南沙群岛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为核心的中越南海争议,与战略资源的攫取以及地缘安全交织在一起,加之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各国海洋主权观念的增长等因素,中越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和激烈。  相似文献   

11.
泰国本身并非南海主权申索国,但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扮演协调者的角色。泰国官方对南海争端给予极高的关注度。本文试从泰国主流媒体近两年所刊载的泰国官方对南海争端的表态,尤其是总理和各部首脑的发言,对泰国政府在南海争端中的基本立场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毗邻东南亚,又是美国在亚太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军事盟友。澳大利亚对南海的态度与立场,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东盟和美国的立场。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澳大利亚官方和主流媒体报道的官方对南海争端的态度和发言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澳大利亚官方对南海争端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除进行军事、民事、油气开发等非法活动外,越南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舆论宣传力度,借助媒体、法律、民间活动等广泛表达国家立场,以博取国际同情、对华侧面施压,并试图通过"搅浑水"将南海争端国际化、复杂化、多边化。一、背景越南是一个十分重视海洋的国家。在国家统一后,越南海洋传统得到恢复,海洋意识急剧膨胀;进入新世纪以来,越南更是把海洋战略摆到一个突出的位置。2007年1月,越共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14.
郭渊 《亚非纵横》2013,(1):35-41,60,62
战后几十年来,日越石油关系曲折发展,这种变化是由越南油气开发战略和日本自身的战略需求结构决定的。进入21世纪,为了确保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日本政府运用神手段与越南建立战略关系,积极介入南海争端。但日本对南海的介入将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自2011年南海问题升温以来,作为东盟成员国中对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及水域提出主权申索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官方对南海争端的立场十分值得关注。本文以马来西亚政府喉舌报《先锋报》为主的媒体网站2011年至2013年的与南海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评论为分析依据,进行跟踪评论,解读马来西亚官方对南海争端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单方面对中国启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的强制仲裁程序,中国已多次对外宣示"不接受、不参与"之立场。强制仲裁实难解决南海争端。中菲仲裁案的管辖权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即便进入实体审理阶段,菲方亦无必胜把握。由于两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争端未被提交仲裁,菲方若败诉,可能在不违反判决的前提下提出许多法律理由将其持续在南海对抗中国的作为"合法化",中方若被判败诉亦可如此。判决并不具备解决中菲南海冲突及争端的法律效力,两国针对核心争端的各自立场及法律论点不会因本案判决受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越南海争端始于1975年,近年来随着全球及亚太格局的改变,中越南海争端愈演愈烈。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日本积极插手中越南海争端,对局势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视的作用。本文从日本的介入手段、介入意图以及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冷战后中越南海博弈中的日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海洋划界前临时安排是缓和争端方矛盾的最佳途径,它能给予各方充分的时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并能为海洋边界的最终划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其划界争议的解决尤为复杂。近年来,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海洋划界前临时安排,但这些临时安排存在可操作性差、约束力弱、合作层次低等弊端。未来我国在与南海争端方签订海洋划界前临时安排时,应努力克服上述弊端,使其价值能真正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南海问题与中越关系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月,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再一次声称,"长沙群岛"(即我国南沙群岛)为越南的固有的领土,并列举了一系列所谓"历史依据"。与此同时,越南国内媒体不断发表、刊登越南的历史学家们所拿出的所谓的史实以证明南沙群岛最先由越南人发现并登陆。这表明,自从2007年11月我国政府在我海南省设立行政区划三沙市以来,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仍在愈演愈烈。本文从我国政府在南海设立新的行政区划导致越南强烈反弹着手,从纵深分析越南导演南海问题紧张复杂的实质以及其对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准确地分析美国的南海政策逻辑对于中国解决南海主权争端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是由于其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美国在南海争端上的干涉主义立场也从“多边协商体制”走向了“积极干涉主义”的道路。美国学者对美国在南海利益的界定,美国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将会增强其在南海争端上的影响力,具体来说,美国将运用国际法否定中国对于南海的领土诉求,利用经济实力干涉南海争端,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将与中国海军实力的差距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构建多边安全机制,提倡运用国际多边机制解决南海问题,力求将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南海争端是非常复杂的,解决南海争端也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争端时需要占据道德和舆论制高点,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同时注重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建立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处理好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关切,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