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本文从构成中美两国关系的要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台湾问题、经贸问题、人文交流、地区问题、全球治理,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总结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经验。笔者认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基本点在很长时间内可能都不会改变:一是由于两国利益的高度相关性,谁也离不开谁;二是美国认定中国是对美国全球地位的主要挑战,是其主要战略对手。鉴于第一个基本点,中美两国的互利共赢合作将继续下去;鉴于第二个基本点,中美两国的竞争和博弈还将增强并常态化,不时会有磕绊、颠簸、起伏,但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竞争、合作、顺应、妥协,将产生两国互动的新模式,中美关系是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  相似文献   

2.
经历过2009年底至2010年初中美关系的新波折,中美两国战略界都在认真思考两国关系的未来。本文从两国关系30多年的发展历程入手,总结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四条经验,然后全面评估奥巴马当政以来中美关系的最新变化,分析美国对华政策走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若干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两个大国多方面的复杂关系 ,它存在三个层面 :全球层面 ,亚太地区层面及双边关系层面。中美两国的利害关系更多的是表现在亚太地区和双边两个较为具体和实质的层面。除了经贸领域外 ,两国关系更多和主要表现在战略和安全领域。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与安全关系(一 )中美对地区战略和安全形势的看法。美国强调亚太地区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的方面 ,认为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是地区安全的三大危险 ,并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对地区安全的挑战。中国认为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威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为 ,是…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可以避免战略摊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建交初期无法想象的发展,中美间的根本性分歧开始明朗化,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但国际体系的现状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中美两国的根本战略利益和基本对外政策决定了中美关系保持长期稳定是有可能的,两国可以避免战略摊牌。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两国关系从曲折、波动逐渐趋于平稳和竞争。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的定位趋于稳定、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会更加理性地对待中国,中美关系还将进一步趋于平稳发展。但未来的中美关系仍然存在着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两国需要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新的战略稳定框架,以确保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国迄今尚未能形成可以为两国关系实践提供战略指导的新框架与新论述。美国方面出现了以亚太政策代替中国政策等问题;中国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也未能获得美方很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缺乏宏观战略共识指引的新时期。这是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面、消极面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让人鼓舞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危机管控、全球议题合作等领域,正在以逐案处理的方式,为两国摸索新的利益边界。这种探索或许能够导致中美两国形成新的稳定框架,其产生的"正能量"与中美结构性矛盾自然产生的"负能量"之间的"竞赛"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移动方向。不过,两国领导人的这种尝试未来也将面临美国政治周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中美两国在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开启了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该机制的开启,表明人文交流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彰显中美两国政府均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公共外交的发展,也彰显了中美两国均以双方人文交流为推进两国关系的新增长点.可以预见,中美将互为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和目标国,中美教育交流有望加速朝对等、双向和互惠的方向发展,"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中美关系"将增加新的动力.为此,中国政府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中美人文交流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政府和各界人士都认为,中美两国要发展稳定合作关系就一定要扩大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点,两国关系应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这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中美至少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际战略、历史文化、国家利益等很多方面不同的两个大国,两国间的重大不同甚至矛盾、分歧将长期存在.因此,中美关系要长期稳定发展、建立新型大国合作关系,就不能仅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同时应以不敌对、不挑战、不威胁和不反对对方重大利益和主要方面为基础.中美两国关系只有确立和依据这两大支柱,才能保持长期稳定和发展,真正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0年头几个月中美关系的波折再次证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台湾问题等核心利益方面的不同、分歧、矛盾、对立、甚至时有对抗,限制了两国关系与两国间合作的发展.中国方面应清楚中美之间的这些不同、分歧、矛盾、对立,努力发展自己,以更有力、有效地应对美国干涉、挑战、威胁和危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言行,使中美关系能够真正沿着健康、积极、合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基础不断扩大,并逐步走向机制化。实现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还有待于中美两国做出不懈的努力。对中国而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理念;对美国而言,应积极调整心态,消除对中国发展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有着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由于美国继续以冷战思维来指导其对华政策,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新变化与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探讨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新发展、新变化及其对中国带来的新挑战。本文认为,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内涵和实质却正出现重大变化,包括中美关系的背景和主题发生变化、战略重要性上升、深度和广度同步增强及美国对华战略正在形成新的框架等。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动因是中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中美两国战略观的转变及国际大背景的变化。中国主动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今后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将面临如何适应美国对华战略的新变化、如何面对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如何把握美国国内政治社会生态的新变化等三重挑战。  相似文献   

13.
论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前“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不仅宣告了中美长达22年相互隔绝的结束,也拉开了中美经贸关系恢复和发展的帷幕。30年来,中美经贸关系走过了从恢复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尽管中美关系磕磕绊绊,但双边经贸发展却迅猛异常。由于两国互补性强和相互依存加深,经贸关系不仅有力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也对中美关系大局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中美经贸关系成为维系两国关系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中国加入WTO,将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贸关系将继续扩大、更加稳定和成熟。只要双方能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以平等协商、积极务实的态度解决经贸关系中的磨擦,中美经贸关系就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执政后,中美两国对双方关系的主张严重错位,中美关系在经贸、政治和人文交流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拜登政府上台后,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做出了一定调整,但仍将延续对华强硬的政策基调,同时更具针对性和平衡性。本文将综合广度和烈度来归纳分析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态势的重大转变,并结合拜登及其政府主要人员的对华认知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做出分析和判断;认为在今后的中美战略博弈中,中国需要维持战略理性、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底线,认清现实,理清思路,积极发挥在中美关系上的影响力和塑造作用,促进中美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美国都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中美关系也被很多人认为是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对立”、“联合”、“既合作又斗争”、“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等阶段,但真正决定未来两国关系基本状态与性质及走向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台湾问题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及如何应对。未来的中美关系既取决于美国,也取决于中国,取决于中国的对美战略。综合来看,中美共同利益仍大于分歧,除台湾问题外,两国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对抗,这即是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美关系的基本状态和格局。  相似文献   

16.
卞庆祖 《和平与发展》2012,(2):22-28,70,71
中美关系自尼克松访华以来经历了多次跌宕起伏、反复曲折,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日益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经贸关系是推动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多的共同利益,谋求互利共赢的愿望成为维系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动力;而中美综合国力的消长使两国力量结构渐趋平衡,为双方平等对话、发展关系创造了条件。40年来美国对华定位的摇摆一直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成为中美关系起伏曲折的主要原因,其中,中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对抗性的消极因素,而台湾问题则是影响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陈积敏 《和平与发展》2015,(3):1-24,110,115,129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耗损及其霸权焦虑的上升,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正是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回应。从当前的时代特征、中美关系的相互依赖性以及两国的国家行为来看,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逢其时。但同时认知差异、利益冲突与议题分歧,也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大挑战。为此,双方需要加强战略沟通、调适各自的心态与行为方式,并在具体合作事项上相互协调,共同推动这一新型关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大事综览     
2002年10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美首脑举行会晤。22—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问美国。江主席先后访问了休斯顿和位于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的“西部白宫”(布什总统的私人牧场)。两国元首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再次强调中美平等友好合作对两国和世界的重要性。双方决定加强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和交往,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反恐交流与合作,加强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恢复两军交往和副外长级战略安全、军控和防扩散等磋商。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反对台湾独立。 美方认为中美关系改善的理由充足,但现在说两国关系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还为时过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指出,“9·11事件”后,“美中关系通过反恐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这暗示两国关系正迎来30年来最为稳定的时期。但在世界性的大竞争中,两国将作为对手激烈交  相似文献   

19.
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表明中美关系进入常规性基本上正常和稳定发展的阶段.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逻辑结果,和双方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深化与扩大的反映,合乎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尽管中美关系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摩擦和龃龉不可避免,但总体看,两国不会发生全局性对抗,建设性合作关系将继续在曲折中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中美两国曾处于相互隔绝甚至是彼此敌对的状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开始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这三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如果不及时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中美关系有出现倒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