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要求资源利用型的煤炭产业也要积极参与到转型经济的队伍中,努力实现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也要求有有效的途径和合理的配置。煤炭企业的经济转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加强市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能够响应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来讲是必要的,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嘉宾观点     
《小康》2010,(1):92-93
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使命陈晓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 从中国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总体来看,可持续发展就是说,必须按照社会和谐、创新、环境友好,资源和能源节约的路子来发展。企业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是对中国建民生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第一位实际上考验的是政府转型的决心,考验政府服务的能力,也考验政府公共决策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产业战略转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峰 《长白学刊》2011,(4):154-157
在各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和竞争热点深度切换的复杂经济形势下,世界产业发展轨迹、文化产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产业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等因素都揭示了我国文化产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遇并实现战略转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政府及学界的合作与努力.  相似文献   

4.
叶时金 《今日浙江》2011,(12):48-48
近年来,上虞市紧扣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开发集聚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优秀人才,人才优势赢得了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人才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5.
企业转型升级从长远来看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长期强劲的劲头。但就眼前的利益而言“保增长”与“促转型”的矛盾(;中突)却在所难免,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大量劳动力失业,社会治安问题等等都会给企业转型升级造成重重障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仅仅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来加以分析和解决,我们更应该从伦理学角度、人性方面来加以分析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转变煤炭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分析和探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劣势并找出劣势的原因就非常重要,这也是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当前比较紧迫的课题。从内部来看,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自身认识不足、缺少发展规划、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有限,这都限制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外部来看,煤炭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不协调,区域政策不到位以及我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法律体系不健全造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软环境的缺失。为此,应从发展循环经济思想、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信息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支持等方面着手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7.
王志成 《乡音》2014,(9):51-52
“IEI”模式,即“产业延伸创新型(Industrial extension innovation,简称IEI)”,是指城市在转型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利用原有产业优势,通过技术进步及产业改造,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原来的产业进行上下游的延伸,扩展原有产业链,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附加值,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李润山 《山西政报》2009,(12):37-37
5月12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在长治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座谈会上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他不仅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科学地分析了我省煤炭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从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科学地提出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任务、目标和措施。讲话高屋建瓴,寓意深刻,是我省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我省保增长、保企业、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一个战略性举措。它不仅对扭转目前我省煤炭企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作用很大。而且对提升全省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9.
叶振宇 《人民论坛》2023,(20):55-59
县域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理论与实践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与政府积极有为共同作用下产业实现动态转型升级的结果。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向未来,地方政府宜率先从优势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城市品质,改善营商环境,适时采取有效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业态。  相似文献   

10.
高层次人才关系到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转型。在人才竞争中,发挥吉林省的地方优势,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保障机制;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深化用人体制改革,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作用,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从人才保障机制的建立、打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和人才适用于管理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一新 《政策瞭望》2014,(10):18-22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如何破除产业发展主要靠低廉劳动力、低端产品、低价竞争的“三低”传统路径依赖,找到一条既立足现实优势、又符合经济规律、更顺应世界潮流的转型发展新路?这是事关温州长远发展、再创辉煌的战略问题,也是事关温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问题.我们在深化对温州市情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的战略决策,把发展时尚产业作为温州轻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把建设时尚之都作为温州城市转型发展的特色定位,努力为温州再创辉煌打造新引擎、营造新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胡国良 《群众》2013,(9):I0026-I0028
从产业分工格局看,江苏制造业发展一直过分寄生于全球产业分工模式下的全球价值链(GVC),而忽略了国内市场需求。在低成本低价格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的竞争环境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全球产业格局,将过去单纯的全球价值链(GVC)模式向国家价值链(NVC)转型,突破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GVC)低端的锁定困境,构建新型高端的价值链体系,是江苏制造业战略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前些年,乡镇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异军突起,发展成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实体。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的原有优势开始减弱。乡镇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迅速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全面转型,这是乡镇企业大跳跃、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业转型 产业层次较低是乡镇企业的痼疾和共性问题。从枣阳市实际来看,本地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效型产业比重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目前,大中型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全面的产业升级。如果乡镇企业故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乡镇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产业层次,构筑新的产业优势。一方面要高点起步、高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立足优势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建立起自己的高科技企业群。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的封闭发展的观念,树立利  相似文献   

14.
温县县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广泛凝聚和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一是发挥统战人才聚集的优势,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围绕产业转型、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开展专题考察调研,充分调动各界人士为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报》2014,(11):64-67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合作工作要求,加快我市企业“走出去”步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部署,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坚持市场导向和自主决策原则,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扩大境外投资,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知名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军者,在产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和品牌等方面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深化我省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对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实力和活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袁健红  齐晓琳 《群众》2014,(2):54-55
发展绿色产业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和未来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竞争。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  相似文献   

18.
发展时尚产业、建设时尚之都,是温州顺应时尚产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温州发挥独特优势和彰显城市特色的必然选择,是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的题中之义,对温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大都市形象,形成未来竞争优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9.
增强云南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清  刘超 《思想战线》2000,26(2):17-19
要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旅游业的区域成本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强化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旅游业的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整个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面对外贸严峻形势,我省许多企业顺势而为,因时而变,“危”中抓“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保市场份额不退让、推进转型升级不迟疑、坚持逆市奋进不退缩,争创外贸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