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说起周立波。不少人对他的印象是“油滑”、“贫嘴”加“矫情”;但说起《中国达人秀》、《壹周立波秀》,很多人又喜闻乐见他的唱歌、跳舞、打假和洒泪。周立波可以说是时下国内的最红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之一.促狭地针砭时弊企图让观众买账,但掌声过后,却没多少人会当真。因为人们都知道,这本身就是一场秀。  相似文献   

2.
笑脸     
他爱对领导点头微笑,领导批评他,他也微笑;领导讨厌他,他也微笑。领导就开始喜欢他了。凭着笑脸他入党、转正成为领导手下爱将。一天,领导见他没笑脸了  相似文献   

3.
美女总裁爱拥抱 老秦快50岁了,没退休,但也不上班。偶尔跟单位几个境遇相同的同事小聚,酒还没喝就骂,逮谁骂谁。以前他不这样,他们都不这样。  相似文献   

4.
荣光 《江淮》2011,(3):24-25
"三新"党员胜光说起当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合肥市瑶海区政协委员胜光很自豪:"我当党员没几年,所以我是‘三新’:新经济、新党员、新代表。"46岁的胜光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他说自己的入党过程"艰难曲折"。他一共四次申请入党,前三次都未能如愿:早在大学读书时,他就申请过入党,但未获批准;参加工作后,他递交了入党申请,谁料还未批准,他却辞职下海创办自己的公司,  相似文献   

5.
<正>对人民的爱,是赤子的忠诚;对亲人的爱,是血脉的传承。高军爱事业、爱百姓,他也爱妻子、爱家庭。他的爱博大深沉,无私无我。他的心中,装满了别人,唯独没有自己。1996年9月16日,经别人介绍,我和高军相识了。第一次见面后,我们彼此印象很好。可是还没有来得及约会,他就到南票执行任务去了。走的时候着急,也没顾上告诉我一声,而且一走就是一个月,杳无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7.
邓林 《新湘评论》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8.
李发国,一个朴实认干的庄稼汉子,村里的年轻人都称他"六哥".说起这个"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人生道路,十年前应该算是个转折点. 2002年深秋,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将还没来得及收割的庄稼全捂在了地里,合民村家家户户损失惨重.眼见种地致富无望,一个灾年又雪上加霜,一些朝鲜族青壮年农民干脆把地撂荒了,成帮结伙去韩国打工.  相似文献   

9.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邓林 《学习导报》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11.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杨玉国已经从事这份神圣的工作24年。1985年,他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24年来,杨玉国悉心地总结出了一套爱心教育工作法。他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生活,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艺术,他满怀着爱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他坚信,一个教师,无论课上得多么好,如果不懂得用心去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2.
正人物档案任洪臣,佳木斯市前进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局长。疫情发生后,任洪臣在防控一线持续奋战,家中老人去世都没能及时到场。2月12日,在家隔离观察半个月后,任洪臣终于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事实上,他在家也一直没闲着——通过微信群密切关注着一线情况,随时用电话协调、安排防疫工作,手机时常被打到没电。至于他为何被隔离观察,事情还得从半个月前的一次特殊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韩金祥刚到农五师一八五团落户那会,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吃面粉都得连队领导担保。6年过去了,他买了房,有了车,不久前腰里还挂上了手机,变从何来?这要从三请“财神”说起。 其实,韩金祥头一脚也踢得挺难。第一年种地由于缺乏经验,不但一分钱没挣上,反倒挂了3000元的账。年终当别人红光满面地领取兑现款时,他却苦丧  相似文献   

14.
冠军     
正局长爱下象棋,带动着局里的干部职工都爱下象棋。局工会顺应时势,决定举行一次象棋大赛,借以决出本局象棋冠军。我在大学时就爱下象棋,还获得过学校的象棋冠军。可是比赛还没开始,局里就议论纷纷,说比赛结果毫无悬念:冠军肯定是局长的。我可不相信,还没比呢,怎么就分出了高下?比赛采取的是分组淘汰赛。比赛到第二天,只剩下局长、我和另外一个选手争夺前三名。另外一名选手败在了局长的手下。当他走出赛场时,我问  相似文献   

15.
龙卷风 《当代工人》2011,(19):42-44
诗曰:陆上牛马走荒野,水中航母颜如花。战歌一曲唱寥廓,点控全球看谁家. 航母不神秘 凶为没见过鬼,一个人走任寂静的夜晚就有些怕.因为没航母,一说起航母.总能吓人一跳,去年,韩刚天安舰事件.韩闰、美国搞军演.美国人要把航母开进来,全世界都盯着东亚看。这也不稀奇,因为东亚没有航母嘛.许多老百姓没见过这玩意儿.  相似文献   

16.
曹立明有个听起来挺"显赫"的头衔——绥芬河和平纪念馆馆长,但纪念馆并非官方机构,而是他个人张罗起来并苦心操持至今的一个民间展馆,所以我们这帮人很少叫他"曹馆长",更爱喊他"老曹"。"我们这帮人",指的是和平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老曹是队长。2017年,我在参加和平纪念馆举办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时结识了老曹,并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一路跟他走到今天。说起老曹,我觉得他一个人同时拥有的好几个"身份",都很值得跟大家说说。  相似文献   

17.
吴秀害上了相思病!在黄河岸边的这座千年小城,这可算是天大的新闻!不过还好这事除了信访局的“好大妈”谢书记以外,还没有别人知道。吴秀是政府大院里出名的美女,大学毕业分到县信访局已经三年了。说起吴秀的美,“好大妈”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一个工厂十几个小伙子集体上访,在政府门口吵吵嚷嚷非要书记、县长出来。谢书记怎么劝也劝不住,但吴秀一出来,这伙人全不吵了,都盯着吴秀看,眼睛都直了!当然这话有点言过其实。不过这三年来,政府办的小伙子们有事没事都爱从大院最深处跑到大院门口的信访室却是实情。为这他们没少挨秘书长的批评,却…  相似文献   

18.
说起白求恩大夫,中国上下老少皆知。可有这样一位外国人,也象白求恩一样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他从大革命时期起,先后6次来中国,用他那如椽大笔,采访撰写文章,向全世界宣传中国革命,最后血洒中国疆场。他就是国际友人、世界著名德籍记者、政论家汉斯·希伯。《洒向华夏都是爱》将向你细细叙述他第6次来华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黄洋  黄爱国 《学习导报》2011,(16):15-17
电影《地雷战》和《地道战》是上世纪60年代初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红色经典影片。但说起它们的军事顾问、负责指导拍摄者,也许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他就是原安源煤矿工人、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王耀南将军。  相似文献   

20.
正沈小平是二师三十团社区渠犁物业公司的一名普通维修工。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团修造厂担任过钳工班班长、机修班班长、自来水维护班班长等职。今年4月调入渠犁物业公司,担任维修班班长。工作26年来,大到管道跑水,小到暖气不热,他总是在接到报修电话时第一时间奔赴故障现场,无论是早上凌晨还是晚上半夜接到电话,他随时都保持待命的状态。尤其是晚上半夜经常会有暖气漏水或者别的水暖故障,那时候,沈小平总是在接到电话后第一个赶到。说起沈小平这几年帮助居民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