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李梁 《比较法研究》2013,(2):153-160
澳门的刑法文化在中西法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极具典型性。就发展的历史时期特点而言,澳门刑法文化的发展史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混合管辖权时期(从"单一性"走向"双向性"),殖民时期(法律殖民),非殖民化运动期(去殖民化),非殖民化过渡期(本地化),高度自治期(澳人治澳)。融合中西法律传统的澳门刑法体现出人文关怀、谦抑性、轻刑化等法文化品格。澳门刑法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品格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知法律殖民下的澳门刑法如何完成了本土化,并在这个历程中塑造独具一格的法文化品格。这为当下中国法律移植与本土化乃至中国法的品格塑造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作为澳门过渡期法律本地化进程中第一部颁布实施的法律--《澳门刑法典》成为澳门法律本地化的里程碑。它不仅在澳门,而且在整个中国法律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澳门刑法典》具有典型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的特点,其立法观念、立法技术及一些具体的刑事政策,都反映了当代刑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于澳门的社会制度不同于大陆,其刑法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法律观念都与大陆刑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充分了解、认识澳门刑法,比较其与大陆刑法的异同,对于澳门回归祖国后加强与…  相似文献   

3.
现行《澳门刑法典》(以下简称澳门新刑法典)经澳门政府1995年11月 14日第58/95M号法令核准并于1996年1月1日开始生效,是澳门地区法律本地化的第一部法典。它取代T公布于1886年12月 14日的《葡萄牙刑法典》,结束了澳门地区长期适用葡国刑法典的历史,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刑事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澳门地区和我国大陆地区都属大陆法系,两地的刑事法律都以法典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但由于两地政治、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两地在具体刑事法律制度和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出诸多不同。本文拟对澳门新刑法典中相对…  相似文献   

4.
通过澳门的立法程序将原先主要由葡萄牙延伸运用于澳门的法律转换为澳门的法律,即澳门法律本地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在内容上与《基本法》相衔接,并适合澳门社会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5.
试论澳门法律本地化TOLOCALIZETHELAWOFMACAO戴长洪澳门法律本地化,就是对澳门现行法律,从内容到形式,依据澳门的特点和实际进行重新“立法”,以使其真正成为澳门本地的法律。法律本地化是澳门过渡时期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也是澳门回...  相似文献   

6.
“本地化”后澳门新民法亲属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的法律本地化以澳门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商法典、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的渐次颁布实施 ① 为重要标志 ,其中与澳门民众息息相关的民法典的本地化尤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 ,澳门民法以《葡萄牙民法典》为基本法律渊源并辅之以本地区的民事立法及其民事行为规范 ,法律渊源庞杂 ,且难以为占澳门人口 96%的华人所接受与遵循。此次对澳门民法的“本地化” ,即是对原有的各种民法规范予以清理、修订、翻译、过户 ,意在实现民事立法的法典化、现代化及本地化 ,从而减少立法渊源之繁复 ,适应过渡期后政治及制度性框架并符合澳门社会之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7.
一、澳门法律本地化问题 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政策。而在澳门回归前的过渡期(中葡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至回归之日之间的时期)内,必须对在澳门施行的法律进行清理和分类,并根据澳门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订,使其在内容上与基本法用衔接,并符合澳门社会的特点,满足澳门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与进步需要。对那些从葡萄牙直接引伸到澳门的法律,如果认为仍有需要,则须通过立法程序,使其成为澳门当地的法律后才能过渡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这种对澳门现行法律进行清理、分…  相似文献   

8.
大陆与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若干基本问题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澳门法律本地化,是实现平稳过渡的基本条件之一。继1996年1月1日生效的《澳门刑法典》之后,《澳门刑事诉讼法典》又于1997年4月1日起开始生效。这无疑是法律本地化的又一重大举措。恰在这一时期,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97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9.
一、澳门法律本地化的涵义澳门法律本地化是澳门过渡时期与公务员本地化、确立中文的官方地位并列的三大任务之一。这决定了澳门法律本地化既是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一个要件,也是澳门过渡时期法制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于澳门回归中国的平稳过渡与顺利交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将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和法制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什么是澳门法律本地化,因人们对之有不同的立场和认识而有不同的界定。笔者认为,所谓澳门法律本地化,是指顺应澳门回归中国,在确保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推进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发生了。”① 法制现代化理论认为,人治与法治是诸多影响法制现代化进程变项中的一对关键性变项,而是否以形式合理性的制度安排作为法律运行的原则,则构成了人治与法治的基本区别。法律的形式合理性是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现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趋同化”理论是法学界提出的关于法律发展趋势的两种代表性理论。“法律趋同化”理论恰好可以对“法律全球化”理论进行修正和补遗,并且能调和关于法律全球化正反双方的观点。因此,“法律趋同化”理论更具科学性和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法律趋同化”理论的价值,对于推进法律现代化进程和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读刑事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骊华 《现代法学》2004,26(1):75-80
刑事法治是法治的根本标志之一 ,而刑事法治就意味着以刑法限制国家的刑罚权 ,罪刑法定原则也就成为了刑事法治的必然首选。而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认为 ,刑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刀把子”。因此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除了健全法律制度之外 ,更重要的是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正确认识刑法的功能 :刑法不仅保护国家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也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刑法是人权保障的“大宪章”。  相似文献   

13.
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法》以特别刑法的形式确立了澳门刑法中的危害国家安全罪。依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原则,从叛国罪的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要素中的罪过形式等方面进行法律分析,有助于绘制出了澳门刑法中叛国罪的犯罪边界。  相似文献   

14.
何之慧 《行政与法》2003,3(6):23-24
法治化即法制现代化,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是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法律观念是立法的基础、司法的前提,是法治化必要的思想和心理条件。但由于我国的传统习惯和社会主义法律发展史的曲折经历,法律至上观念一直较淡薄,势必影响“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制约我国的法治建设。本文从法治化的内涵要求及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现存状况出发,论述了法律工具主义意识对中国“体制型”法治发展的阻碍,并提出法律至上观念的内涵及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 概述 为与回归时其法律必须实现本地化的要求相适应,澳门总督根据《澳门组织章程》制定了规范商标保护的第56/95/M号法令(简称“澳门商标法令”)。该法令取消了澳门在商标注册上对葡萄牙行政机关的依赖,将有关制度运行所需的权力赋予了经济司,从而在澳门建立了自己的商标注册制度。澳门商标法令基本重申了葡萄牙工业产权法中商标法部分的规定,保留了原有商标制度的运作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对原有法律制度的继承,同时,又根据澳门社会的特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本地文化的独特内涵,以使之能真正与以华人为主体的澳门社会相融合,该法令对一些特殊问题作了新的规定和安排,特别在法律术语、中文在商标注册及商标使用中的地位、立法技术等方面,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澳门现行的《刑法典》是1995年7月25日经澳门立法会通过,于1996年1月1日生效的。在澳门即将回归祖国和我国刑法修订之际对我国大陆与澳门的刑法作一比较,并加以分析,有助于研讨将来交往中出现的刑法问题。一、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澳门刑法第1条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以及不容许类推定罪处罚:“一、事实可受刑事处罚,以作出事实之时,其之前之法律已叙述该事实且表明其为可科刑者为限。二、对危险性状态可科处保安处分,以符合科处保安处分之前提之前,该等前提已为法律订明者为限。三、不容许以类推将一事实定为…  相似文献   

17.
刘路瑶  刘德福 《行政与法》2010,(12):106-109
法治社会至少是目前为止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随着和谐社会观念的提出,法治社会进程或多或少迟缓了脚步,但其缓慢的进程恰恰是反思法治、改进法治继而为加快发展的时机。正如快速的奔跑难以容下迷思而闲庭信步催生灵感一样。过分对法律的迷信和过分对法律的轻慢均是法律建设不可取的态度;揭示法律的有限性并试图寻找克服其有限性的方法,是法律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周少华 《法律科学》2008,26(2):60-71
在理论上,刑法之确定性意味着刑法制度本身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发现刑法问题之正确答案的机制;在实践上,刑法之确定性则表现为刑法制度所坚持的明确性、稳定性、可预见性等诸多具体标准。法律的确定性是法治对法律的基本要求,刑法之确定性则是包含在罪刑法定这一法治原则之中的一项当然要求,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浩 《江淮法治》2010,(13):33-33
中国自清末变法以来的百余年间,通过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一套自己的法律体系,整个社会也发生了现代化的剧烈变革。“法制”建设在物质层面上可谓成就巨大,但“法治”的脚步仍然任重道远,在法律意识和精神层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李燕萍 《中国法律》2007,(6):37-38,123-125
回归之前,澳门地区属于准殖民管制型法制,特点在于大多数法律脱胎于葡国法律,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这些法律对於主要由华人构成的澳门社会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未能真正深入澳门社会。也就是说,法律规则与法律目标分离、法律设计与法律实效脱节。因此,法律本地化就成为澳门法制转型的中心议题,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特区政府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