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27周年之际,中央党校理论部研究生于3月5日召开了学习雷锋精神座谈会。现将主要观点述要如下: 一、雷锋精神的内涵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雷锋精神的内涵,避免对雷锋精神的扭曲是真正弘扬雷锋精神的前提。许多同志认为,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的概括,完整地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即“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也有的同志认为,应当用克己奉公,奉献精神来概括雷锋精神的本质内容。还有同志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共产  相似文献   

2.
好八连精神进驻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上的解放军某部八连,经受住了“糖衣炮弹”的考验,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铁人精神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环境斗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雷锋精神雷锋在他短短的二十二年生涯中,表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县任县委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2012年8月15日,是雷锋因公殉职50周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近50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进入新世纪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相似文献   

4.
每年三月,学习雷锋的活动都会轰轰烈烈的展开,对于雷锋精神的思考也会重新升温。雷锋已逝,雷锋精神却生机盎然,其原因不仅仅是现代社会对“雷锋”的呼唤,更因为雷锋精神本身包含着与时俱进的品格。发展了的雷锋精神与公民精神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雷锋同志以助人为乐的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为人们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在新思想新事物不断出现、价值取向日趋多样的今天,基层干部应以雷锋为榜样,紧跟理想、紧贴使命、紧扣形象,坚定政治立场、立足岗位奉献、加强道德修养,以更积极的心态、更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实践中,当好新时期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习主席指出:“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铸魂工程,必须坚持长期抓、反复抓。”雷锋作为全国军民学习的模范,他对党始终如一的绝对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不辱使命的“钉子”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新时期用雷锋精神作助力,推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崭新风尚和党的先进本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并采取得力措施,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如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雷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和投身民族振兴的忠义精神是自觉的爱国主义意识,是高尚的爱国主义.当前从爱国主义视阈下准确把握雷锋精神对社会和个人的德育价值,对于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努力培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代表人民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向全党同志发出了重温“两个务必”,大力发展艰苦奋斗作风的号召。他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从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雷锋精神与革命文化的价值理念、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入手,探究雷锋精神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弘扬雷锋精神筑牢文化自信根基的最优路径,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推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入脑入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弘扬雷锋精神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正> 九十年代的第一春,再度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雷锋又“回到”了人们中间,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道,也告慰了在天之灵的雷锋!然而,当我们回顾自1963年以来学雷锋活动的大起大落,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不禁使我们感到,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要使学雷锋活动能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有必要进一步澄清被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人以“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为借口,极力歪曲和诋毁雷锋精神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客观地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弘扬雷锋精神的辩证关系,加深人们对学雷锋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青年一代的成长与"雷锋精神""志愿服务"密切相连。具体可分三个阶段:"雷锋精神"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青年成长的激励;"志愿行动"成为改革开放后新时期青年成长的历练;"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成长的指引。青年志愿者要学习雷锋、郭明义、罗阳等先进典型身上体现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在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国家做出贡献,并且在奋斗过程中成长成才,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是一个真善美的价值实践表达,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时代气质的集中反映和高度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基石。雷锋是中国的,雷锋精神将会是走向世界的普世价值。弘扬雷锋精神对现时代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政治价值认同、文化精神皈依、市场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雷锋精神的本质是为民,表征着我党的政治本色,“敢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成为敢不敢扶起社会正义与良心的价值隐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5日,我院召开了"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座谈会。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乔红光主持会议,全体党员干部及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乔红光在会上指出,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并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将学习雷锋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他强调,要将弘扬雷锋精神与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相结合。要学习雷锋为理想而奋斗的精  相似文献   

15.
雷锋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向导;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优良作风的强大动力;雷锋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奉献精神,是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指南;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鼓励全国人民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新时期进行传承雷锋精神相关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促进常态化的学习雷锋活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通过常态化学习雷锋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学习雷锋活动受到普遍的重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推进高校文化建设,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辞“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35周年。35年来,群众性的学习雷锋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已成为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雷锋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研究和总结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经验教训,深入持久地开展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为目的的学雷锋活动,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的政治本色,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但是也应该看到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  相似文献   

19.
学习雷锋活动已在中国大地开展了50周年。经历了中国社会50年变迁的今天,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弘扬雷锋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
学习雷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雷锋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而生动的体现。我们要通过学习雷锋,进一步提高共产党员先进性在自身的体现。也要通过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推动学习雷锋,让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