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要革命和变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它又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得到思想资源、智慧和启发,但也要防止以高扬传统文化为旗帜,反对马克思主义、拒斥西方先进文化的保守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  相似文献   

2.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扩张而引起的一股以认同、回归、捍卫本民族文化传统为根本特征的世界性文化潮流,是对我国社会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实证研究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已在高校师生中传播,并对高校师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较大消极影响。文化保守主义影响高校师生的原因有社会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保守主义理论本身的迷惑性等,应对高校师生加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5,(11)
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形态格局中,不同意识之间的碰撞和交锋是客观存在的。以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大陆新儒学"关系为例,就当前中国问题是什么和产生原因的判断、当下中国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案设计、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在其指导下所制定的实践方案的真理性认识、中西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处理中以谁为主导等方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大陆新儒学的挑战给予了回应。这些回应,既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责任性,也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核"正当性的辩护和阐述。同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大陆新儒学挑战的回应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尚需在以后的实践中注意和改进,例如回应和批判的"力道"有待加强、回应的深度有待拓展、回应的方式和策略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王金玉 《唯实》2007,(8):22-25
与韦伯等经典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趋同性不同,多元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差别性和独特性.现代性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制度特征,并因而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当代新儒家在内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儒学价值对于东亚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性,并进而强调回到传统、回到儒学.因此,强调儒学在现代性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也成为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核心关切.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多元现代性,否认现代性只能从基督教文化生发出来.但文化保守主义究其实质仍是韦伯命题的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5.
王金玉 《唯实》2007,(9):22-25
与韦伯等经典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趋同性不同,多元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差别性和独特性.现代性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制度特征,并因而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当代新儒家在内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儒学价值对于东亚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性,并进而强调回到传统、回到儒学.因此,强调儒学在现代性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也成为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核心关切.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多元现代性,否认现代性只能从基督教文化生发出来.但文化保守主义究其实质仍是韦伯命题的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马克思主义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作出论析.考察了新文化保守主义产生的背景,指出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元思想体系,因此,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态度来对待,必须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既要包客多样,又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7.
何晓明 《新视野》2007,1(4):63-65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又要认识并处理古代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文化民族主义,就是坚持历史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不容否定、不应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坚持传统文化变与不变相统一、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时代文化的共性相统一、文化的返本与开新相统一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归根结底,文化民族主义以维持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为根本旨归,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为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8.
如何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命题,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生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必须与中国的意识形态相结合,并经过民族文化的内化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政治过程和文化过程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开启,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自身现代化的历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建设上探索出一条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道路。作为崭新的文化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得到具体而生动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才能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才能够找到光明的道路,有效地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中共对文化民族性和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从机械否定到辩证分析的过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经济决定论和文化阶级性出发,不承认文化民族性命题,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而《新民主主义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国文化持辩证和相对肯定的看法,首次承认文化民族性并将其置于新文化属性的首位。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中的文化民族性,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论、新启蒙运动、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等形成复调式的对话关系,含有吸收、批判、创新、包容等多重意蕴,对中共在统一战线中争取文化领导权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的新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需要坚持三个维度,即:"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三个维度分别论述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使二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也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关系。当代保守主义者虽都强调复兴传统,但其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对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同思想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正确引导这种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霍晓玲 《探索》2012,(5):109-114
文化保守主义是当代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流派。它具有影响范围广、实践性强、流派复杂等特点。这一思潮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既有积极价值,也有不良影响。我们应历史、全面、客观地看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建设中的一支有益力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农民是最具大众意义的群体。农村现存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扎根于中国农村的土壤中。基于此,本文从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入手,探究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可能性,进而为其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国传播、应用和发展,这一结合必须依赖一条科学可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主要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角度,从概念、思维、价值三个层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推进马克恩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佛教中国化的路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同民间文化结合的路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其主体人民群众、无产阶级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创新性原则、现代化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朱险峰 《世纪桥》2011,(21):41-42
毛泽东希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必须中国化才能被中国人接受。于是,毛泽东从五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步思想吸收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哲学语言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用中国大众语言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创造中西混合语言;用通俗的形象化语言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中国化,为毛泽东创立独特的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激荡,观念纷呈,争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埋头做"鸵鸟",对当代中国的思想论争不闻不问,对其他思潮的挑战不理不睬。这些思潮究竟是如何挑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而后者又该做出怎样的回应?本文试图作一简要概括和评析。三大思潮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在中国当下的各种社会思潮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自由主义、儒家保守主义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思潮都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