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先锋队》2013,(4):6
背景:近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从总体上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其中调查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无独有偶,截至1月10日14点,在新华网发展论坛推出的"社会总体信任指标下降,你有反向情绪吗"投票中,选择"我容  相似文献   

2.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诚信和信任危机。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信任心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威慑型、了解型、认同型三个维度分类,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中体现的三种博弈关系,即囚徒困境博弈、重复博弈和信任博弈。最后,针对这三种博弈,提出青少年社会信任心态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现阶段,社会群体间的不信任在加深,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而社会情绪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但负向情绪的引爆点低。要从制度层面来解决社会信任问题,从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机制上降低信任风险,特别是从公权力这个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入手重建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4.
书架     
《当代贵州》2013,(32):61-61
《政府质量:执政能力与腐败、社会信任和不平等》;《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中国史》  相似文献   

5.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诚信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瓶颈性问题。本文基于对《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2019)》(CSMR)的民调数据,揭示了受访民众对政府官员及办事人员信任程度不高的现象,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主客观因素。结合北京市2019年推出的"接诉即办"改革,探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重构民众政治信任差序格局的优化路径与策略举措。新时代加快政府治理思维转变,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对于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张汝立  刘帅顺 《求实》2022,(1):27-42
社区信任是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前提条件。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行政信任和人格信任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任机制。行政信任是指对社区行政组织的认同,行政主导、行政在场和行政加冕程序强化了行政信任的生产与再生产,使行政信任具有了可迁延性。人格信任是指对社会组织这一外来治理结构的总体性疏离和对其中个体行动者的特殊化信任,具体化信任、功利性信任和总体不信任是人格信任的基本特征,因此人格信任具有不可逆性。超越对社会组织的人格信任需要从建立总体性关联、把社会组织推到前台、提升服务自主性与专业性、加强制度宣传与公民教育等四个方面着手。唯有如此,才能走出社区治理的"共同体悖论"困局,真正发挥社区信任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11,(6):63-63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评论说,今年两会,“社会心态”首次写入“十二五”规划,引发了各界强烈共鸣,也凸显了观察中国社会发展的心理视角。“弱势心态”折射利益分配不公:“不闹不解决”心理反映维权渠道不畅;“咆哮体”宣泄着一些人境遇不顺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资本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信任,无时不在影响着社会个体的行为选择和认同取向。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检视社会信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教育程度、自治组织信任以及非官方媒介信任等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负向显著性影响。收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没有显著性影响。政治信任、官方媒介信任以及人际信任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有正向显著性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必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夯实社会信任基石。  相似文献   

9.
李杰 《求实》2015,(5):26-31
转型时期国民负向的社会心态集中表现为迷茫困惑、浮躁焦虑和消极失落。针对这些负向的社会心态,应当增强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自尊自信的健康社会心态;消解"金钱至上"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以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领社会风尚;消解"权力至上"和"人情关系"的思维方式,确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激发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的社会心态疏导机制建设,培育国民健康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0.
自4月21日起,《人民日报》评论部连续刊发四篇关注社会心态系列文章,针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进行点评。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文中提到,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以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凸显。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主体面临的是更加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风险社会。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基于环境状况的变化和社会变迁下秩序重构问题的现实考虑。多元治理意味着主体对于包括权力在内的各种资源相互依赖。参与治理的各类组织需要通过不断地沟通,进而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行业协会作为市场治理领域中专业类组织,成为影响行业领域及市场秩序的主要力量,通过行业协会行动逻辑研究,能够呈现现实治理语境中不同主体间关系变化的真实状态。文章结合一个服务地区企业的行业协会——X组织的成立、运作及活动案例进行阐述,希望进一步丰富对于组织间关系网络及区域间秩序建构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是指一系列的人际互动网络、信任关系、非正式的规范及组织,可以划分为传统社会资本和现代社会资本。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总体上呈现出传统社会资本逐渐式微而现代社会资本又未完全建构起来的转型格局。传统社会资本的逐渐式微,体现为家族宗族社会资本的衰落、亲邻关系的弱化和传统习俗规范的逐渐消逝。现代社会资本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现代组织资本欠缺和现代契约信任资本不完善。  相似文献   

13.
信任状况是观察一个社会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二战后,社会信任被整合进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界的基本研究对象,并在20世纪末进入中国。在吸收西方研究范式的同时,国内学术界围绕信任的概念和发生机制从文化学的角度予以阐释。文章建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搜集和整理,发现当下社会信任呈现出高社会信任值、差序格局两个特点,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保证了社会有很高的社会信任存量,并使得信任呈现差序递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俊秀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发表《当前值得注意的六大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一文,文章提出: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社会心态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相当的动态性,又因为全球化大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冲撞而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当前,需要特别注意我国社会心态中的一些问题和倾向:一是多层次、高标准的民众需求挑战民生工作;二是社会不  相似文献   

15.
西美尔开启了当代社会学信任研究的先河,但他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货币哲学》和《社会学》中,西美尔提出的信任理论具有开创性的价值。他认为社会开始于人们之间的互动,在当代,互动的主要形式是交换.尤其是以货币为中介的交换,这种交换离开信任就无法进行,进而,整个社会的运行离不开信任。西美尔认为,信任是重要的社会综合理论。信任不同于弱归纳性知识,不仅包含有认知性因素,还包含一种类似于信仰的超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纽带,是党执政的资源。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人民对党的信任度。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是党在人民中所享有的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党获得人民群众自觉认同、自愿服从、衷心拥护的重要方面。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总体是信任的。但是,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对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普遍信任度缺失、弱关系网络资源严重不足、自组织不充足和不规范等特征。建构公民身份意识、培育社会信任、发展民间组织、促进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对提升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实现增量发展,促进由政治统治型向社会治理型的过渡,培育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代在变,人们的期望值也在变。过去追求"三十而立",现在却渴望"三十而富"。"钱多",当做一种奋斗目标;"焦虑",成为一种社会心态。为此《人民日报》连发两篇"关注社会焦虑"的文章,追问"三十而富"的前因后果。"三十而立"是一句古语,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人到了30岁,就应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承担独立的人生责任,坦然面对遇到的一切困难。按照孔子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现在,一些人到了30岁,就想"财务自由"、"从心所欲"。  相似文献   

19.
仲海涛 《新长征》2013,(1):10-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并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布局,并在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对这一布局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仔细研读这两篇重要文献中关于总体布局的相关论述,不难看出其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突出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现状以及社会资本与组织信任的关系.研究发现:(1)人们普遍缺乏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尤其是对于体制外组织的信任更低一些;(2)人们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可以分为四大类别:体制内教育组织、政府性组织、体制内企业组织、体制外企业组织,并且信任程度依照上述顺序减弱;(3)社会资本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组织信任.最后,本文提出了发展民间组织、畅通公民与组织间的信息渠道、加强政府信任建设、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平感、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关爱弱势群体、加强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