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因素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笑平 《前沿》2004,(5):107-110
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不会很大 ,但在现实中为什么人们普遍感到大学生就业难呢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从而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如何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就业与保障》2014,(6):48-50
正又到一年大学生毕业季,是选择就业?加入国考的队伍?还是挤进考研一族?抑或是一次次冲进人流滚滚的招聘会现场?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正面临着融入社会的第一道选择题。在温州,有这么一批大学生,他们带着创业的梦想进入大学校园,在经历了一番"象牙塔"里的市场洗礼后,梦想正在照进现实……且来听听三个大学生的创业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能给如今的大学生就业,这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比尔.盖茨的神话,在许多大学生的心目中勾勒出创业的远大宏图:创业就是从事高科技?就是要一鸣惊人?就是一夜暴富?一个个成功创业的传奇在许多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心里激起千层浪。但,当创业的理想遭遇现实的艰辛时,也许一切并不完美。280万,是今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教育界人士估计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当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社会一个大问题时,有人提出"创  相似文献   

4.
薄茹 《北京观察》2010,(4):32-33
<正>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变、就业压力骤增的现状下,政府在高校招生、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向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向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数据来自课题组2003年在长沙地区部分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向调查。调查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题组调查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等6所大学,涉及近30个专业。调查对象均为全日制本科生,其中男生占57.6%,女生占42.4%;理科生占30.2%,工科生占31.7%,文科生占16.9%,商科生占21.2%;城镇籍学生占53.8%,农村籍学生占46.2%。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3份,回收率为97.3%,有效率为96.8%。…  相似文献   

6.
又到毕业季,今年格外难。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还有21万未就业的2012届毕业生。国家出台哪些新政帮扶大学生就业?还有哪些政策尚未落实?社会应该为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做些什么?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如何突围"最难就业年"?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了新机遇,指明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就业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面对高校大数据就业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个人隐私保护存在的困境等问题,需要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学生精准就业数据化人才信息平台和精准就业数据化互动平台,强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数据信息动态管理,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提高了大学生就业质量,但是,伴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面积扩招,大学生就业质量急剧下降。本文在关注大学生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索了建立大学生就业质量科学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决定一个高校的发展,牵涉到千家万户,是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外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就成了大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就业心态,并针对这些不良就业心态提出了合理的引导办法,以期对农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端正心态、促成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才总量缺乏,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还这么难?这就是说,就业市场还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剖析,从而提出对策。一、就业市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就业信息不畅且成本高。国家已经明确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整体就业规划,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门路。我国大学生实际数量并不算多,但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局限性,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二)人才高消费误导就业市场。“人才高消费”是人才资…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技能培训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基本途径记者:一直以来,就业结构性矛盾都是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无法回避。您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袁良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开阔视野     
大学生首次就业薪水低于农民工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遇到了空前的压力,大学生首次就业的薪资水平也一路走低。2006年年初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的月平均预期工资水平为1100元,而我国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预期月薪水平仅为1000元,人们对投资“教育”产生了一个深深的怀疑:我们是否进入了一个新“脑体倒挂”时代?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出现过“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等“脑体倒挂”现象,那时候的脑力劳动者大多就业于体制内部门,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了,有的人说那是高校扩招的结果,有的说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了问题,也有的说那是学生所学与市场脱轨的后果……凡此种种,最终买单的还是大学生——就不了业。反过来,当大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时,他们会说:这些都算我们的责任吧!我现在只想要一个岗位,哪怕是基层、哪怕是西部、哪怕是自主创业。那么,社会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了吗?2007年是我国就业全面服务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头等大事。下面这些信息值得行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浏览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又是一年毕业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国之大计,就业对于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就业的路径如何选择?十八大将"政府促进就业"扩展为"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把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今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2014年到2017年将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扶持80万以上的大学生实现创业。  相似文献   

15.
满怀抱负,寒窗苦读,大学毕业后在哪里就业创业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大学生村官黎锦林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农村就业创业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黎锦林大学毕业后先在政府部门工  相似文献   

16.
俞伦 《今日浙江》2009,(11):44-44
针对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奉化市专门出台了在特殊形势下扶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制订了“八个一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案,逐级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主导作用,力争大学生全就业。主要做法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详细阐述了当下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及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积极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李玲 《半月谈》2003,(12):9-12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跨过今年这道“就业槛”?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何新思路、新举措?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4所大学分管就业工作的负责人,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     
2006年夏,又一波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潮峰涌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为找工作南北转战,东西奔走,各种悲喜故事又轮番上演。兴奋、懊丧、冲动、失落写满了年轻人的脸,就业的压力让临近毕业的“天之骄子”们喘不过气来。为了就业,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有的家庭甚至在思考“举一家之力、倾一家之产”去供养一个大学生是否合算?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与此同时,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思考的是:许多的中小企业正在为“用工荒”发愁,农村大量基层组织急需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一边是为找工作发愁,一边却是“用工荒”,二者的脱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及大学生们,难道不该好好地认真地去思索吗?今特编发下文,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有所启发呢?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市场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典型心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天之骄子”们何去何从呢?这不仅是站在就业十字路口的毕业生们考虑的事情,同时也是全体大学生和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一些调查资料,从社会生活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角度,对大学生典型的择业心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