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书法本来是汉字的艺术化和个性化。汉字的结体规范、妥贴、谐和、悦目,用笔抑扬顿挫,有粗细大小、节奏,章法有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有韵律,则产生美感,故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书法之外另加“艺术”二字而称为“书法艺术”明显累赘,因为“书法”二字已含了艺术的成分。正如一个人之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它的个性。惟其如此,真正的书法作品必是极具有个性的,况且,自古就有“书者、心画也”、“书如其人”之说。 然而书法又确是汉字,而汉字又是中华汉语言的…  相似文献   

2.
文品清时贵功名晚节难———应中逸其人其艺马天彩诗书画印诸艺,往往是作者情感和神韵的一种表露。唯有“得天地之朝气,藏山川之灵秀,聚江海之雄浑,汇人心之精神”融于笔端,情感和神韵便不期而至,故中国古代有“艺如其人”的说法。观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笔迹学研究工作在我国被搁置了几十年。今天应该是到了揭开笔迹与性格关系之谜的时候了。对笔迹与性格关系的研究,早已成为历代中外学者特别是笔迹鉴定家和书法家所重视。早在公元初年,我国西汉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杨雄就提出了“书,心画也”和“书如其人”的观点,即书法可以表现人的气质、性格、学识、才能、思想和品格等。中世纪的欧  相似文献   

4.
曹光天 《前沿》2013,(13):56-57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天”是具有人格神特征的,它外在于并高于入的自在地主宰世界的“天”,它与儒家心性论传统中内在于人的义理之“天”同时并存.《论语》所说的“天”,既有人格神的天,又有义理的天,如获罪于天无所祷的天、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天、天丧予的天即是“准人格神”的天,而性与天道的天、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即是义理的天.  相似文献   

5.
正置封建时期种种迷信和骗人的神诬邪说屡禁不止的时候,钟肇鹏先生出版于辽宁教育出版社的《谶纬论略》一书,可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醒世之作。《谶纬论略》的特色主要是:1.探源揭秘,批附正谬《论略》认为,谶伪的主导思想是渊源于中华先民盲昧时期神道设教时祈所谓神灵降?..  相似文献   

6.
<正>世全是我的同事,同在广西书画院供职,经常一起参加书法活动,对其人其书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温文尔雅的性格,坦诚对人的心胸,是世全给人的一贯印象,复观其书则骨力洞达、奇趣横生。古人云:字如其人,此论虽无法以一概全,然大多是靠谱的。用在世全身上,可谓恰如其分,世全的平淡,也可以说是淡泊,都没有掩盖住他的睿智与刚毅,在他的笔下时隐时现,闪耀着善与美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春秋》1997,(1)
广览珍品饱闻笃论人称“午夜斋”主的杨文田,自幼酷爱书事。他舞笔弄墨30余载,深切体悟道:“中国是一个书法王国,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作为穷书者,要有点成就,不研习前人用心血和智慧凝固、结晶的书法理论和书艺成果,特别是自亘古流传至今的诸多神品、天理,那就等于瞎子,举着笔墨行于沙丘。这将是习书人的失误和悲哀。”由是,广览珍品,饱闻笃论,日耽翰墨,终日不辍,便成了构架杨氏文田书艺现象的指迷津逮。杨文田,这位从山东阳谷县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经过少年时代“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热追求和戎马生涯20余载艰苦顽强地“自我表现”,终于收拾幻想一片,追随笔迹的延伸,逐步沉淀着心思,开始向着书法漫长的历史驿站和供奉书仙墨圣的殿堂行进。  相似文献   

8.
正章草兴于汉代盛于晋唐,摹其形不难而得其神不易。西汉扬雄云"书为心画",心中乏文墨,形于笔端则苍白无神。郑诵先老先生的书法凝聚其文人气质,所作章草自然浑朴古拙,遒劲有神。启功先生曾评道:"诵翁植基柳法,落笔自园,以作章草与西陲出土之古墨迹极相吻合。"程茂全是在郑老晚年拜入其门下的,深得郑老喜爱,并教其书法与国学知识,且赠其一字曰"淳一"。"淳一"即是志淳于一,这也是程茂全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不得糊涂     
据观察,市面上临摩的古代书法大师名言警语大作,莫过于清代大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书的“难得糊涂”最抢手。有书法爱好者云:“墨酣势足,风骨铮铮”,更有“思想家”曰:“人生哲学,处世良方”。前者欣赏艺术,是对大师的景仰;后者对之顶礼膜拜,实在有些偏颇,至少是  相似文献   

10.
我与经典     
书法经典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主要参照。如何理解经典、承续经典、发展经典、超越经典是书法家们不可回避的不二之途。经典有其时代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当然是经典,但它在魏晋时代就不是经典,甚至连“正统”都不是。“王字”之所以成为书法的“经典”,是因为它为魏晋以降的行草书发展(从技巧到风格)提供了“范式”。徐渭书法,是对明以前书风的反叛,作为“风格”的一种典型代表,它同样成为明以后的书法经典。  相似文献   

11.
儒风 《前进论坛》2010,(2):55-56
看一张书法,首先要看它是否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而思考的前提是它与我们惯常的传统思维、审美观念发生了怎样的碰撞,它是否提出了新的观念,是否开启了新的视觉空间。迟静杰从渐修到顿悟得到了天垂,诗意是书法之魂,必须营造另一种境界。正如苏东坡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认为,书画同源,“书中有诗,诗中有书”同一理。  相似文献   

12.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大量“辰、戌、丑、未”集中出现的条目。其原因是因为“辰、戌、丑、未”所代表的“四季土”在五行体系中居于其余四行衰、墓之地。关于“四季土”有两种含义:以建除论,“辰、戌、丑、未”值四季季月之月建,此乃秦人所创;以五行生旺论,土分旺于四时之季月各十八日,此卜为汉人之说。二者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浦 江,浙江 中部 的 一个 小县 ,38 万 人口 、920 平 方公 里面积 。然 而,这 里活 跃着数 以 千 计的 书 画 家 和书 画 爱 好 者 , 每 年有 数 以 百计 的 书 画 新苗 考 入 全 国 各 地 美术 院校。这里素 有“书画 之乡 ”、“书 画家的 摇篮”的美 誉。2000 年 5 月 16 日,浦江县 被国 家 文化 部正 式 命名 为 “中 国民 间艺 术( 书画)之 乡”。 此 后 ,浦 江 的 名 气更 大 ,书 画 气 氛 更加 浓 厚 。2003 年 底 到 2004 年 初 ,全 国 第八届书 法篆刻展 在西安 举行 ,浦江 有 7 位书法 作者的作品入 展,比 书法强 市上 海的名额…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8)
正刘艺生长在一个有浓厚艺术气氛的家庭,其父刘锦堂(又名王悦之)为著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与徐悲鸿、林风眠同时期的中国新美术运动先驱之一。刘艺自幼受家庭熏陶,7岁起开始练习书法,70余年笔耕不辍。秋水为神雪泥鸿爪——追求独特艺术风格刘艺书法五体兼擅,尤以章草最负盛名,书风古朴庄穆,洒脱飘逸,别具风采,影响深远。作品先后参加过历届全国书法展、中日代表书法家作品展、旧金山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展等重大展览。  相似文献   

15.
列宁“链条———环节”论三探———列宁对辩证法实质的规定和运用与邓小平对辩证法实质的把握和实践李福麟随着对列宁“链条———环节”论探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一个蕴含于其中的极其重要的基本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现代特征问题。如果说...  相似文献   

16.
董书民草书     
《创造》2005,(9)
书法家董书民以草书见长,亦能写一手大气磅礴的榜书。他的书法总体风格是气势丰沛,笔力道劲,且笔笔有来历,令人观之,常有古意盎然之感。近年,书民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晚报》等诸多报刊。他虽非幼承庭训,然自学贯通,人至中年始临池挥毫,一经融汇,遂蔚为壮观。古人论书,尝以品德、襟怀、学识、勤奋等划分,其实并不尽然。先贤论书亦往往玄妙高深,如清人杨守敬《学书迩言.序论》中云:“……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而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讲“字如其人”,意思是字是人的又“一张脸”。唐代选官时,书法是定夺候选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至少从中可以看到候选人的修养。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注重此类“基本素质”的招聘单位发现,很多大学生能制作精美的电子简历, 但填表时却写不好字,甚至提笔忘字。墨笔书法更是被越来越多地遗忘,一些小孩对毛笔、墨  相似文献   

18.
晓音 《黄埔》2006,(5):58-59
为了弘扬毛体书法艺术,2005年底,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了“当代中国书法名家贺惠邦”书法邮票。据悉,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个发行书法邮票的书法名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十多家有影响的报刊都作过报道。此事引起众多书法爱好者和邮票收藏者的关注。贺惠邦何许人也?其书法有什么特点?本文简要述之。贺惠邦,山东莱阳人。196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为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毛体书法研究创作中心主任、人民艺术家、一级书法家、教授,是目前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毛体书法家,被誉为“毛体书法带头人”“毛体书法艺术传人”。他从事毛…  相似文献   

19.
刘舫溪 《黄埔》2011,(6):76-77
光鹏的书法纯正、雅逸,如刚出浴的少女,而其本人粗犷、健硕,有运动员一样的体格,不愧了"山东大汉"的美誉。有时我就怀疑,这"字如其人"是否有点以偏概全?在我的想象里,光鹏的书法应该玩得恣肆、苍茫甚至有点野逸才对,断不会玩得这样雅,但看过他书法的人,却不得不慨叹:这——怎一个"雅"字了得?于是,我想,这"字如其人"是否应改为"字如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8,(1)
清代晚期的著名金石书画家赵之谦著有《勇庐闲诘》一书,简述我国鼻烟小史。“勇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鼻神之号,典故出自《龙鱼图经》。赵之谦在书中记述:鼻烟是明代万历九年,由意大利人利玛窦带入中国的。明末清初,我国已有人吸鼻烟。他们把烟草制成粉末,贮于瓶内,用鼻嗅之,以图兴奋。后来,贮鼻烟的瓶逐渐由口小腹阔的“壶”代替,即称为“鼻烟壶”。清雍正年间,罗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