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1999 年10 月1 日,我国新《合同法》就要正式生效。届时,《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将同时废止。本文根据我国关于涉外法律适用原则的规定,结合其他国家的立法与实践,对依“意思自治”原则选择合同准据法的一系列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2.
涉外婚姻法律适用问题历来为各国所重视,对涉外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适用,主要有意思自治原则、夫妻属人法、最密切联系原则等。我国立法对涉外夫妻财产关系适用的法律未作规定,不能适应涉外婚姻的现实需要,应该依据我国国情,参照国外的先进做法,完善涉外夫妻财产关系立法。  相似文献   

3.
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着强制性规则的适用标准。针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劳动者签订的涉外劳动合同,我国法律规定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上的直接适用法制度。境外企业签订的合同则可以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向,选择相应国家的法律。法院在认定境内企业和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下的意思自治条款时,不能将违反我国强制性规定作为合同无效的直接原因,应允许当事双方选择其他国家的法律,尽可能尊重当事人的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4.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自14世纪开始已被许多学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确定合同准据法的法律适用原则。我国《合同法》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和更具有操作性,并能较好地与国际接轨的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原则,这对积极推进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必将产生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思自治原则由合同扩展到侵权、婚姻家庭等诸多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将意思自治原则置于基本原则的地位,较民法通则大幅度提升了其在冲突规范中的作用并扩展了它的适用范围。作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立法的重大突破,有关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规定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甚至具有创新性,但是个别条款仍有待完善,需要司法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总体上只作了原则性规定,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的诸多争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规定和澄清,原有司法解释也仍然是我们分析争点问题的起点.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的争点问题集中在意思自治、特征履行方法、特殊合同的法律适用以及合同准据法的支配范围等问题上.原有的成功规则应该保留,对于未及规定或规定有缺陷之处,未来司法解释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上升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总的补充原则,但该法及司法解释并未就"虽有规定但不完善的情况"以及对于非合同民事关系如何确定"最密切联系地"作出规定,后续的司法解释可以从连结点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规定完善。该法及司法解释也未对"侵权行为地"作出明确定义,这就给界定"侵权行为地"带来了困难。该法在相关属人法的具体适用方面还存在连接点欠缺的情况,需要通过增加连结点的方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未选择的则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这就表明,在涉外合同领域,我国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也采用意思自治原则,并且把意思自治原则作为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2015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的《国际商事合同法律选择原则》以最大化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其目的。然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最大化实有赖于立法对其最合理或者最低程度的限制。以此为视角,评析上述原则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在选法范围以及效力上限制的规定,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上述原则规定合理和进步以及仍存在的缺陷的地方,从而能够为我国在未来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上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后,国际私法中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原则出现了新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示范法》和《民法草案》中相关规定进行评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对改变和平衡企业的劳动关系影响重大,反对该法实施的声音也一直存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众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就业形势紧张,缓行《劳动合同法》被一些人认为是保企业、促就业的出路。本文认为,坚持以《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动关系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缓行劳动立法不是稳定就业的出路。解决就业及稳定劳动关系,须矫正劳动关系领域违法用工行为、扶持中小企业和挖掘就业机会、澄清对劳动立法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2.
劳务合同以雇佣合同、委托合同和承揽合同为三种基础类型,三种合同的区分具有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的双重意义,区分的标准自罗马法以来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合同法》上,三者的区分标准虽明确,但尚不足以解决问题,对于模糊领域中的某具体合同的类型归属,需研究其不同类型归属的法律效果,依据价值评判以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规定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以保护弱者权益是国际私法领域的一大发展趋势.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也对此做了明文规定,弥补了我国在这一立法领域的空白.但是,新出台的规定在对弱者保护的问题上显得单薄并且缺乏弹性,仍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违法合同的效力认定涉及到私法自治和公法强制、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直困扰着我国的民事理论和实务。本文通过实证、比较、逻辑等多视角分析,认为应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5项(违法)纳入《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4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射程当中,从而一律通过利益衡量的方法来决定违法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弊端”论之辨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了诸多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是五种形式的合同之一,况且,《劳动合同法》还增加了企业解除合同和裁员的规定,不会导致用工机制僵化;所谓"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实质上是一些违规企业承担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义务;《劳动合同法》向劳动者倾斜是实质公平的体现,但并不会因此不保护企业的利益,从长远看,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论《合同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法律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向。合同法作为法律制度尤其是私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和维护了一定的价值目标。它确认和维护了交易秩序、合同自由与交易公平 ,以及交易效率。对合同法的上述价值目标的研讨 ,无疑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合同法的要义 ,更好地运用和实施合同法 ,使这部合同法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用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补偿金制度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用人单位的解聘成本,是《劳动合同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然而任何法律规定都具有其滞后性的一面,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会超出法律制定时的预想。因此,《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施行以来,在适用上出现了很多问题。结合实践中的案例,研究经济补偿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程序、书面形式和签字确认等问题与传统合同制度有很多不同 ,如何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合同相关立法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法律课题 ,本文即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指出应在我国合同法中增加电子商务合同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民事立法承载着构建私法基本制度和张扬私法理念的使命。改革开放之后,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到《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基本实现了民事领域“有法可依”的法制目标,张扬了私法自治、私权保障等私法理念,标志着中国私法的进步。然而,历经60余年、四次民法起草,民法典“渐行渐远”,亦表明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之艰难,中国私法仍在途中!  相似文献   

20.
契约法是债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契约的成立建立在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之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地位经历了不同的展现阶段,人的意志自由也有着不同的表现程度,而意志自由恰恰是作为契约的合意基础而存在的,从而对于契约法的发达程度造成了重要影响;同时契约的运用空间反映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状态,并对人的主体性的动态需求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