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平台     
我国学者构建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研究在我国结出了创新之果。继德国学者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化理论之后,中科院研究员何传启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提出,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二次现代化不是文明进程的终点,将来还有新的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的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  相似文献   

2.
陈双阳 《公安研究》2009,(10):34-37,57
近日,广东省公安厅以2007年和2009年确定的两批共32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为样本,分析了影响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对策措施,即注重全局性谋划,从“乱而后治”向“谋治在先”转变;注重体系性建设,从头痛医头向织网严管转变;注重全民性治理,从单兵作战向民力可用转变;注重文化性重塑,从染缸熏人向文化育人转变;注重治军式治警,从有心无力向齐心协力转变。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弱质产业。民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农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即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根本。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边远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转变农业增长…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变、伦理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变,等等。这种整体的结构性变革和发展,使新时期党群关系显现出新的特点,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党从根本上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加速了农业大州向经济强州的转变。1997年,全州粮食总产量达9.36亿公斤,比1990年增长23.3%;农业总产值22.98亿元,增长2.7倍;地方财政收入84354万元,增长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增长47.7%。从实践情况看,发展农业产业化,根本的,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培强产业“龙头”,搞好配套服务,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组织领导,五管齐下,着力推进。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楚雄经济运行的重要产业。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农业已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开始走向了市场。农业增长方式也正在从粗放型的单纯追求数量向集约化、基地化、产业化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科技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迫切需要大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和乡镇企业人才。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莱阳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民占全市总人口将近80%,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谢光国 《政策》2000,(2):51-51
当前,有不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陈旧,领导方式过时,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这些,直接影响了决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必须解放思想,从领导方式和工作思路上实现“五个转变”。 1.由抓种植业向抓产业化经营转变。产业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鸿沟,对农产品从采收到进行必要的加工进入市场,只是农业生产的延伸。事实上,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统称为农业产业,在他们的农业产值中,真正属于种养业的只占20%左右,而80%的农业产值是通过加工和运  相似文献   

8.
黄永红 《重庆行政》2010,12(1):22-25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由传统型社会转变到现代型社会的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转轨,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适应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要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通过城乡统筹,转变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要从经济资源行政配置为主,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能分开,转变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省政府机关后勤共有经济实体23个。从行业分布看,有印刷、建筑装饰、房地产开发、汽车维修、汽车配件销售、餐饮服务、经贸、无线寻呼、农场等;从所有制结构看,有全民10个、集体11个、股份制2个。1997年资产总额达9490万元,全年实现经营产值6112万元,实现利税534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2.8%,产值利税率为8.7%,全年上缴创收资金185.4万元。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搞好后勤经济的二次创业,必须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机关后勤经济实体的经营策略,由单纯的项目经营、实物经营向资本经营、盘活资产、保值增…  相似文献   

10.
万宁县农业生产经过46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和生产方式逐渐从分散经营朝着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199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9.2亿元,比1978年增长30.3倍,粮食总产量98431吨,比1978年增长40.7%;农村人均纯收入1650元,比1978年增长31.3倍;67000户农民率先达到小康水平,占全县农户的60%多。本文拟就万宁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问题作一次粗略的探讨。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万宁县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在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现代化都市的崛起,都市区域内的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正在由城郊农业的低级阶段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都市农业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型的经营方式,是已被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实践证明的成功之举。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课题。如何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进一步加深对实现农业产业化迫切性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整个国民经济看,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的产业,主要表现在:()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产业,又是风险大、比较利益低的产业,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农业受自然…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敖汉旗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正确认识和把握旗情,确定了以财政增收和群众增收为根本目标,以招商引资为主线,全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过全旗人民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生态建设由生态效益主导型向经济效益主导型转变、农业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县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的“三个显著转变”,取得了综合经济实力、小城镇建设等“八个突破”,全旗财政收入连年持续增长,2006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25.9%;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互联网     
双学双比 大连市“双学双比”活动实现四个转变,形成四支队伍。四个转变一是教育培训由实用技术向高新技术和学历教育转变;二是竞赛内容由发展商品经济、庭院经济向参与农业精品工程和产业化转变;三是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体能型向现代的智能型转变;四是扶贫帮困由争取政府支持、社会救济、他人零星资助向基础扶贫、科技扶贫、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转变。四支队伍是:文化科技型、经营管理型。决策领导型的女性人才队伍;流通领域的女性经纪人队伍;女科技致富领头雁队伍;女社会服务信息员队伍 (大连市妇联)妇儿工委工作 卫生部、国务院妇…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水产畜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我区农业领域第一个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随着传统养殖向立体化经营转变,节能环保对农业生产要求的提高,广西水产畜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最近,记者跟随全区深化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宣传报道采访团深入到南宁、  相似文献   

16.
一观念的转变:农业是发达的产业农业产业化既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场革命,又是农村发展观念的除旧布新。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中,首先面临的是:怎样认识农业,如何选择农业的发展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普遍存在三个认识偏差。一是从世界范围讲,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就一定是农业国,而经济发达国家就一定是工业国。因而一个国家要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跃进,唯一出路是工业化。二是随着农业就业人口比重越来越少,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越来越低,因此断言农业是一个逐渐衰退的产业。三是认为农业天生是“弱质”产业,是低效…  相似文献   

17.
《江西政报》2006,(14):1-1
近年来,我省按照中央的部署,明确提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完善新体制下的就业再就业机制,着力构建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稳定就业的格局。2005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638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41万人,分别比2000年净增124万和28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由2000年的47:24:29调整到40:27:3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累计达到82.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相似文献   

18.
张栋  程晓舫 《中国发展》2013,13(4):20-23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只有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次转变尚未完成,第二次转变已经开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性明显,因此要同时考虑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人大建设》2008,(9):55-55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邹东涛近日在《北京日报》撰文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历程分为六个成长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主导产业是农业。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转变过渡,农业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主导部门是工业部门,如食品、饮料、烟草、水泥。3.起飞阶段: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20.
对失地农民来讲,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转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逐步融合到城市社会之中,实现城市化的过程。被征地农民的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民由居住在农村转变为居住在城市,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