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发展中的"上海五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中国上海举行会晤,创建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此后,五国元首每年举行一次会晤。2000年7月,五国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第五次会晤,决定发展五国全面合作,将“上海五国”由会晤机制变成地区全面合作机制。今年6月将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五国元首会晤,必将大大推进五国全面合作和“上海五国”机制向更高层次转变。“上海五国”进程的创建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五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五国和亚太地区安全,为在冷战后摒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的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2.
今年 6月 ,“上海五国”第 6次元首会晤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五国合作机制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最高级会晤 ,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一次盛会。它将使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有关国家的协作关系步入更高一级的合作平台 ,从而进一步推动各国本着互信、协作原则继续探索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合作模式的进程 ,为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上海五国”机制 5年来走过的历程 ,客观评估五国在地区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合作中的成果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上海五国”机制在解决地区合作和错…  相似文献   

3.
1996年 4月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首次会晤 ,并启动了五国元首每年一次、轮流在五国会晤的机制 ,又称“上海五国”机制。五国首脑已举行 5次会晤 ,就地区安全、友好合作以及充实完善“上海五国”机制等问题 ,达成广泛的共识。 2 0 0 1年 6月 ,中俄哈吉塔五国将在上海举行第六次元首会晤 ,进一步探讨深化安全合作的具体措施 ,并推动五国在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一 )从边界谈判到地区性多边安全合作。“上海五国”机制 ,起始于 80年代后期的中苏两国关于裁减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保持边境…  相似文献   

4.
形成背景 “上海五国”机制最初起源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谈判。1996年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后,这种定期会晤逐渐被固定下来。由于五国元首的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这一逐渐完善起来的合作形式被称为“上海五国”机制。  相似文献   

5.
1996年4月,以安全合作为主轴的中、俄、哈、吉、塔五国会晤机制在上海诞生,从此被称为“上海五国”。近五年来,每年一次的五国峰会先后在莫斯科、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和杜尚别召开。五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互信不断加强,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五国间的合作又进一步扩展至政  相似文献   

6.
“上海五国”是中俄哈吉塔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构建起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上海五国”的基础是五国共同利益的存在及其对合作的期望。“上海五国”走了一条“逐渐外溢”的渐进式道路。要完善、发展“上海五国”机制,应加强对话和交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机制,注意控制规模、把握节奏,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7.
"上海五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在各自的首都举行了第一轮5次首脑会晤以后,准备今年在上海召开第二轮第一次即第六次首脑会晤,研究深化五国合作问题,成为当前倍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上海五国"机制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产物。冷战后,中、俄、哈、吉、塔五国从国家安全、地区稳定和国际秩序等需要出发,在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回顾了"上海五国"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着重探讨了该机制的7大特征,并对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上海五国"机制现阶段的合作重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7月大事 :一、“上海五国”杜尚别会议取得成功。 5日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第五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也首次应邀列席会议。首脑们从世纪之交的高度 ,回顾总结“五国”机制的发展历程 ,规划面向 2 1世纪的合作 ,并发表《杜尚别声明》 ,标志着五国新世纪合作的良好开端。五国元首达成新共识 ,认为在新世纪和新千年开始之际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上海五国”机制 ,使之发展为多层次、多方面合作机制 ,更加有效地联合打击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深化在政治…  相似文献   

10.
从“上海五国”机制的启动直到“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毫无疑问是各成员国共同利益的推动。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国际机制理论则认为,机制源于合作,因国家间相互依赖而产生的合作需求是创建国际机制的根本动因。罗伯特·基欧汉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合作产生的动力和可能性,他指出某些国家之间要想达成某种合作,首先要有共同的利益存在,同时要实现这一共同利益必须通过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开创于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的会晤,几年来,该机制摸索出的新型国家关系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今年6月将在上海举行的第6次五国元首会晤,是“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政治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领航定向作用。上合组织二十年政治合作在理念创新、制度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上取得长足进展,树立了创新、合作、开放的崭新形象,彰显负责任国际组织作用。上合组织政治合作的成功得益于"上海五国"提供的理念和经验借鉴、中俄战略协作给予的强劲推动、成员国互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外部压力加大造成的倒逼效应。异质性凸显、共同体意识薄弱和外部阻力加剧是当前上合组织政治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应切实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塑造和培育"上合意识",确立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不断提高合作效率,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稳步前行。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10年里,中俄关系排除意识形态分歧而达到了几个世纪来的最好时期,为“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进程奠定了基础。这一进程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史上首次使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结合在一个多边的地区安全经济合作机制内,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又对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14.
1996年4月26日在上海签署的《中、饿、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以及一年后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成功解决了冷战时期中苏对抗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军事安全问题.这两个文件又成为后来在欧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政治、法律基础.这一历史事件的转化和发酵,开创了对欧亚地区稳定产生持续20年影响的"上海进程".回顾这一进程,不难发现其中清晰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非军事性的冲突因素影响上升,预防冲突开始成为国际社会探索多边安全合作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上海合作组织覆盖的广大地区包含了大量潜在冲突因素,解决区域内国家、社会、民族、宗教层面的矛盾正在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早在“上海五国”时期,各成员国就在互信、协商的前提下,通过预防性外交解决了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斗争取得明显效果后,上合组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并有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新型的预防地区冲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后,六国元首举行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7.
今年 7月 5日 ,“上海五国”① 第五次首脑会晤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出席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应邀以观察员身份与会。从上海、莫斯科、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到杜尚别 ,“上海五国”机制形成以来的五次最高级会晤 ,不仅在五国关系史上不断写下美好篇章 ,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睦邻友好之路 ,而且“为国际社会寻求超越冷战思维 ,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提供了重要经验”②。直面当今世界 ,新旧格局转换带来的矛盾错综复杂 ,和平…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获得了上合组织国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回顾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转变为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两者能够顺利对接具备基础条件:“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上合组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屏障、制度支持与民心根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支持上合组织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资金融通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中国与上合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始终是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力量,提出新“五观”为上合组织破解时代难题提供理念支撑,以“四个共同体”为目标为其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最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上合组织践行新“五观”、实现“四个共同体”目标、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关键支撑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6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东亚地区拉美研究伙伴对话"国际会议在上海大学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搭建平台、构筑网络、汇聚共识、建立机制、促进合作,汇聚东亚地区拉美研究机构的集体共识,发展区域间的学术网络和合作机制,未来与拉美地区亚洲研究网络实现对接,为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EALAC)提供智力支持,助推东亚和  相似文献   

20.
潘光 《国际观察》2001,(2):7-11
本文着重探讨了"上海五国"机制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五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及这一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这一机制是对邓小平关于解决国际争端的思路和理论的一个发展.随着这一机制的完善,"上海五国"将在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