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十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制定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公众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政治关系中公众政治权力得以体现的重要方式。同时,公众的这种参与也是公众与公共政策体系之间的博弈过程。这一过程,在当前不乏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十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促进公众政策参与的合理、合法、有序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利益分配的重要手段,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公共政策议程作为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共政策质量的优劣。实际上,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机制与协商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必须在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议程建构的协商民主诉求回归、优化结构和功能、创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协商机制等三个方面,来探寻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议程优化的实现路径。这将有助于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政策议程,促成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良性互动局面,最终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质量,实现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条件下的政治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所独具的外部性以及网络开放交互的本质性特征给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带来了冲击与挑战,网络媒体条件下政治参与机制形成的网络政治,成为了公众与政府重要的互动平台,也成为了政府制定和公开政策的一个新路径。但是网络媒体条件下的政治参与也给公共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的挑战。政府只有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双重属性,并加以合理的运用,才能使网络媒体更好地为公共政策制定服务。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方利益团体参与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推行,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现有参与渠道却利用不足,以致公众利益诉求无法满足,导致政策可按受性差.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9,(2):73-79
在政策参与过程中,公众所表达出来的政策意见常常呈现离散状态,难以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依据,如果能够找到政策意见聚合的逻辑,就能够提升政策参与的效能与效果,这也是公众从初步实现政策参与的"存在感"到政策意见被采纳的"获得感"的一种演进,是公共政策民主的实质性体现。在政策议题场域中,政策意见聚合的能量主要来自强化入场动机的公民身份认知、改变政策意见流向的价值认同以及引导公共讨论有序的话语规则等,这是一种自内而外、从主观感受到客观程序、从心理到行为的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国阶 《理论探索》2007,(1):126-127
公共政策制定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行为,但起主导作用的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本身并不是一个纯净、高度匀质化、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受政策制定结构、政策制定过程、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把握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复杂性,强化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众参与,才能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合理、合法和有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王雁红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24-32,124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公民意识的日益觉醒,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这一议题备受学者、政府官员与民众的关注。本文特选取获得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杭州开放式政府决策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视角出发,剖析杭州开放式政府决策的过程、决策特点和公民参与的形式,总结并诠释杭州市开放式政府决策的实践作法与相关经验,认为构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机制关键在于回答好四个问题:谁参与、参与什么、怎样参与以及参与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政策过程:价值、困境及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志君 《理论探索》2007,(2):124-127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与公民民主权利相契合、确保公共政策对民意的有效回应性和科学性、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径。由于各方原因,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政策过程面临诸多困境,其出路是建立开放性政策制定模式,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建设,确立公民的政策主体地位,营造宽容—妥协—合作的政治文化氛围,同时形成一套有效的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众科学素养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素养不仅是公众对科学应具备的基本涵养,更是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深刻影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广度、深度和效率。公众科学素养是培养政策参与意识的基础,决定了公民的政策参与能力和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发挥。我们既要看到其因果关系的不明确性以及诸多的限制因素,又要寻求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政府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而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新方式,对于政策制定既具有有利影响,也具有不利影响。探索在网络语境下如何趋利避害,使公共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民主,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影响公共政策失效的因素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更多着眼于政策构建、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领域,政策评估研究相对滞后.公共政策失效是公共政策评估的衍生概念,也是公共政策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政策效度,减少或降低政策失效的比例,对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造福公众,维护政府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与激情的平衡——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适度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关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也成为学界的热点.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度非常低,这会导致政策合法性的缺失、公共政策的失误、公共政策执行的困难和公共权力的异化等问题.而公民的过度参与则极易引发政治动乱,不利于国家稳定,会极大地影响政策制定的效率,给政府和公民带来极高的参与成本;会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导致公共政策的扭曲.因而,公民适度参与既可避免支持者对公民参与抱有的单纯激情,又可避免批判者对公民参与持深度的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社会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宇 《理论探讨》2007,(5):161-163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中国在社会转型中的必然。社会的转型带来了一连串的社会背景的变迁,从各个层面上呼吁公民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去,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建立在公开讨论协商和公民、社会与政府共同参与政策制定的民主氛围。对于推进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具体社会背景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从而推动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和科学。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6,(6):103-106
城市风险治理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结构,不仅需要政府准确、及时地制定公共政策,还应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城市风险治理过程中。"互联网+"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搭建了良性互动和有效耦合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的路径在于:培育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互联网+"思维,畅通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网络平台与渠道,构建公众参与城市风险治理科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8,(1):107-113
公民参与城市政府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为判断城市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实际状况,本研究对分布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等地区的五个城市政府网上公开的具体参与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吸纳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议题范围和数量有明显差异,参与环节以政府对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公开的环节居多,参与方式以各种媒介为主,参与结果公开有限。可以判断,在地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具有行政选择性特征,公民参与层次和参与环节发展不平衡。分析这种参与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公民本身因素等方面,这也是进一步扩展和发挥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实际功能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在我国现代政府治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政治民主价值准则是人民群众有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了解相关政策信息的权利,而政府的义务就是积极引导公民广泛参与政策制定。当前随着我国公民参与度的不断提升,民主化进程和法治社会也在迅速发展,规范和发展政策的制定,形成公平、公正的决策体系如下: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提高政府官员民主意识,消除官本位思想;防止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渗透;大力推行信息公开;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中公众消极参与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莉 《行政论坛》2006,(2):44-46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政策的质量。但目前公民的参与热情不高,出现了消极参与的现象。这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资源的有效分配,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不利的。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一状况,其主要措施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参与成本;形成公民导向的绩效评估,增强参与有效性;加强民主意识,减少参与顾虑;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增强参与热情;拓展参与渠道,提高参与制度化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的党政关系在政策过程中的折射。因此,分析党的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是正确实现党对政府的政治领导,使党的政策指导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一、党的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区别 从严格的逻辑意义上讲,政党的政策不能直接称之为公共政策,因为公共政策应是能够解决公共事务并对公众具有直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行动准则和活动目标与措施,而党的政策只能是对本党党  相似文献   

19.
论政策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理论探讨》2004,(4):96-97
当前,我国政府正面临着角色的转型,在角色转型的过程中,负责任的政府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政府实现其角色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来实现的,因此,对政府政策责任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义的政策责任,是指政策主体在制定或执行政策过程中,所应履行的全部社会义务的总称。狭义的政策责任,是指政策主体在政策制定或政策执行过程中,没有履行好应尽的政策义务,所应受到的谴责和制裁。政策责任具体表现为四种形式:道义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政策责任的实现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确定公共政策伦理;明确政策责任主体;培养政策责任能力;提高政策透明度,鼓励公众参与;完善政策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意味着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政府与公民的主动沟通,即两者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进行全面的合作。这种互动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需要,应进一步地加强和引导,即做到:强调公民的主体地位,以提升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合法性;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确保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知情权;拓宽公民参与途径,以深化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并完善后继配套措施,以巩固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