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完善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意义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 ,表达自身利益要求和意愿的一般公民政治行为及过程 ;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而且最明显的政治参与形式。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保证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方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推进和完善公共政策参与必须从发展政策参与的物质基础、建立参与型政治文化以及政策参与制度化等三方面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
吴太胜 《行政论坛》2010,17(5):40-45
公民公共政策参与是公民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活动形式,体现着公民与政策体系关系的民主性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由此引发了社会阶层结构、利益结构的根本性变化。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政策参与的方式、途径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呈现四个趋向:公共政策从个体参与到组织化参与,从个别环节的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全程参与。从部分领域的政策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广泛参与,从传统参与方式到多元参与模式的创新。而决定了公民公共政策参与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外部力量的牵引,更是自身因素的推动,即经济发展和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形成使公共政策参与主体的参与愿望不断增强;NGO的成长和公民社会的发育推进了公共政策参与主体的组织化进程;基层民主政治的创新与发展为公民公共政策参与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公民公共政策参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公民政策素质的提高为公民政策参与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智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利于确保政策的公共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公民参与面临制度保障缺失、政治文化制约、公民组织局限等困境。对此,必须完善公民参与相关制度,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转变行政理念,培育先进的政治文化;加强公民组织建设,提高公民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公共政策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使公共政策参与问题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参与中面临公共政策主体不完备、公共政策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和政策参与渠道不广泛、参与不平衡等问题。促进我国公共政策参与方式的完善,除代议制和公民投票外,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界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职能,增强民间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参与地位;拓展政策参与渠道,将社会讨论引入政策过程之中;大力发挥社会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作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式,因其本身的缺陷常常出现失灵,因此,政府需要利用公共政策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趋势的加剧,各利益主体为了使其利益最大化而相互进行博弈,从而使公共政策在利益的相互博弈过程中出现公共利益的损耗,导致失灵。公共政策失灵主要表现为显性失灵和隐性失灵,为此,必须从制度、公民参与、优化环境等途径对公共政策失灵进行治理。以真正实现公共政策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相似文献   

6.
陈艳珍 《理论探索》2007,(5):128-130
深入分析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动因,对于有效提升公民参与水平,提高公共政策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目前公民参与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利益主导型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直接要求公民参与;政治的民主、开放和现代化,体现为公民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决策,引导着公民参与;克服政府失灵,需要扩大公民参与;社会信息化发展,创造了公民参与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学理上、参与效果上还是利益取向上,中国公民社会都有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然性.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可以划分为人大政协、政府机关、公共舆论、个人接触和司法裁决五种.现阶段,不论是中国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还是方式,都存在着单一、不足的特点,呈现出相当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媒介话语权与公共政策利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权是公众和社会组织自由表达利益需求和政策诉求的权利,媒介话语权的争夺隐含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博弈.媒介话语霸权的存在导致媒介话语权失衡,致使公共政策的利益选择出现偏向.均衡媒介话语权是促进公共政策利益合理分配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公民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完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媒介话语权博弈与公共政策利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权是公众和社会组织自由表达利益需求和政策诉求的权利,媒介话语权的争夺隐含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博弈。媒介话语霸权的存在导致媒介话语权失衡,致使公共政策的利益选择出现偏向。均衡媒介话语权是促进公共政策利益合理分配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公民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完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论构建有效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需要有效的执行才能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通过构建科学的利益平衡机制、民主参与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监督控制机制、权力配置机制、政治社会化机制将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从而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的公共政策执行一般都依赖于官僚制的组织机构,而官僚制组织机构既有的结构性因素往往会导致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甚至失败.官僚制组织追求稳固化倾向,官僚制组织目标多样化和官僚制组织结构多层级性均可能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困境.我国现阶段公共政策执行组织结构困境的应对策略在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减少政府负担;改革传统官场文化,平衡多方利益;增强政策执行科学性,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在政策过程中的效应及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一种以信任为核心,以公民参与的网络为载体,以互利互惠的规范为运行规则的资源形式。充裕的社会资本储备往往产生凝聚力强的公民社会,这是公民积极参与制定、执行和评估公共政策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也是现代自由民主制度产生的必要条件。通过公民参与社会网络培育公民个体之间或团体之间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互惠机制,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然而中国一方面是以利益为纽带维系的深度信任的社会资本呈现出过剩的态势,另一方面以非营利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浅度信任”的社会资本不足,造成公共政策过程中出现“寻租”和腐败,政策变得专横和迟钝。因此必须重构社会资本,以实现社会资本与公共政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优化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体制暴露出诸多弊端 ,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面对以市场为取向的国内改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双重挑战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的构建 ,既要考虑国内多元利益主体的要求 ,又要考虑当今国际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优化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的基本思路是 :扩大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促使公共政策执行的同体化与异体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益集团政策参与的均衡性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伟忠 《理论探讨》2006,(4):126-128
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转型期的中国,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利益格局分化,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避免。借鉴他山之石,结合中国实际,准确理解、有效规范、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利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使之更加符合民意,实现公共政策过程之公共利益取向,对于提升公共政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转型时期第三部门的公共政策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第三部门作为公民社会的载体,正逐步成长。同时,转型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加剧了矛盾与冲突,也对公共政策形成了多方面的压力。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公民通过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可以实现建立广泛而有理性的政治参与机制,保证政策信息的充分性,为公共政策执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为政策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等。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参与不足的现状可以通过政府观念的转变、第三部门自身参与能力的提升、健全立法和完善参与制度安排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是政府进行应急管理的基本手段,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有利于危机的化解。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中政策执行存在缺乏强有力的执行组织、社会参与不足、执行手段单一、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统一的政策执行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执行,整合执行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执行手段、加强执行问责,以促进政府应急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也是我国社会全面变革的过程.在变革社会中,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表现出主动性参与、利益性参与、多群体性参与、智能性参与、法制性参与等一系列新的特征;面对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新特征,作为公共政策活动最大主体的政府,理应采取一系列新对策,即树立开放的政策观念,确立和谐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扶持民间政策研究机构的发展,强化公民政策参与的能力和主体地位,规范参与程序,尝试公民政策参与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服务行政的角度看我国公共政策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政府改革的目标.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公共政策终结工作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由于现阶段我国特定的决策制定方式,政策终结法制建设滞后,政策终结过程中忽视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补偿等原因,导致政策终结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为贯彻服务行政的理念,可从树立服务行政理念、扩大社会参与、加大政策终结利益补偿力度等角度来推进公共政策终结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杨立华 《行政论坛》2004,3(1):18-20
从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出发,讨论“定海古城被毁”事件,认为公共政策并不必然地反映公共利益。“定海古城被毁”事件实际上可能是一起代表部分政府官员利益的政府部门利益通过公共政策的方式以政府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不正当名义严重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由此,提出保证公共政策有效地维护、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层次结构分化,利益关系格局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利用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对有关公共政策的概念界定、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的功能以及完善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等问题研究加以梳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