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方式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忽视了对学生内在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真正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吕国铭 《学理论》2010,(27):299-3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合为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与提高面临着更为突出的课时少与内容多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必须转变过去偏重于具体法律知识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代之以强调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思维方式培养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以期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关键法律知识点的讲授达到真正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蒋玉军 《学理论》2012,(14):267-268
部分学校部分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普遍是老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学生实践更少,造成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没劲的尴尬局面。要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喜欢,终身收益",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个中心四项原则"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换原则,老师个人表演向和全体学生共舞转换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向严格要求老师转换原则;从最终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化原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2)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合理,应以理论水平、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实践能力作为考核维度,坚持全面、客观、知行合一的原则,科学考核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的思想道德品质,充分发挥考试考核的功能。改进高校"基础"课考试考核的对策如下:实施多元考试考核评价;注重学以致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重视考核学生日常思想政治表现。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4)
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应该做到:坚持把教材与教法学法及教学对象(即学生)相结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认知体系递进转化;拓宽教学空间,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交融;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完善考评机制,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参与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源于老师对参与式教学缺乏完整的认知。而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设计参与式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保持开放,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深入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改革,科学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升华教材内容,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知识导向型"权力道德教育范式主要体现为通过对权力主体道德知识的灌输,培育其权力道德意识、以期能够自觉践行权力道德价值的活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这种"知识导向型"权力道德教育范式已不能适应现时代权力道德教育的需要。必须转换教育范式,从"知识导向型"转向"生活导向型",让权力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各级权力主体在生活中体味权力道德的真谛、自主体认,形成自主道德选择,培育权力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陈晓芳 《学理论》2015,(2):184-185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展开教学活动、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从而使得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确立问题教学法的基础性地位,明确问题教学法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并通过学习团体的协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莉 《学理论》2012,(15):244-245
在已有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运用了新媒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比如通过搜索引擎搜集教学资料或时事案例,通过建立个人网站或博客为学生提供教学课件和资源的下载,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作业沟通或专题探讨等。但如何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课的教学上综合运用新媒体,目前的研究和探讨仍然较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践,探索运用新媒体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戴建春  邓复群 《学理论》2009,(4):101-103
道德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起着规范主体的思维、言行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目前,道德内在动因推动力与法律外在规范约束力呈现出了一定的不协调性,从而导致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对象表现出意识、行为或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的混浊。如何实现道德与法律两者的有机协调、互补或聚集,充分体现人们求安全的道德舆论意愿和以人为本的法律精神,使学生既能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又能够与时俱进地把握道德与法律两者蕴涵的价值及相互联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9)
当前我国高校《中国文化概论》始终处于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强调历史,漠视现实;目标先进,教法落后等困境中。针对《中国文化概论》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改变传统教学目的,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人生素质修养的提高。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结合考核。  相似文献   

13.
吴云峰 《学理论》2011,(11):337-338
目前中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教学部分的实践中的出现困局,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认为正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教学部分的目的认识的偏差,是困局形成的原因。只有树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而非法律的专业知识,困局才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借鉴这一理论,我们试从多渠道、多角度,采取多种方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综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考核评价过程,使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是指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对象相联系的,以促进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表现为与教育对象身心特点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机统一的方法和原则。与时俱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针对性的突出特点。要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应着重在深入了解学生和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李建兵 《学理论》2011,(17):251-252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当务之急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做培养学生能力的促进者;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齐贵云 《学理论》2009,(32):247-24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教学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案例教学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教案的设计、教学的课堂组织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27)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分析,认为突出教学目标、紧抓教育主题,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和规模,规范考核方法是提高课程教学实际效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知青博物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正是记录了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凝结了内涵丰富的知青精神。影响教育学生,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构建依托知青博物馆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实践性来构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入脑”,成为大学生一种坚定的信念。要在专业理论层面上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以实践性来构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目标,包括思想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