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素质是指个人、集团、阶层、政党乃至民族、国家等在科学方面的素养及其学科学、用科学的水平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包括学习普及科学知识、确立科学思想、讲究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素质的四个方面是有机的统一。只有认真学好和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才能具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从九三学社的民主科学精神的发源、继承和发展过程中,探寻九三学社民主科学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渊源,剖析九三学社的民主科学精神与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内在联系,以求继承和发扬民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 ,科学日趋社会化 ,社会日趋科学化 ,是时代的鲜明特征 ,科学教育已被提到了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地位。科学精神是科学活的灵魂 ,科学精神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学精神教育 ,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应当是我们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忠有 《理论前沿》2004,(19):32-32
邓小平理论是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其创立过程中始终贯穿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运用,在理论之中和主要创立者邓小平身上蕴涵和体现了崇高的科学精神。1.邓小平理论蕴涵着求实、继承、怀疑、创新等丰富的科学精神内涵邓小平理论实现了求实、继承、怀疑、创新的有机统一。首先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求实、创新精神高度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也阐明了求实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邓小平认为,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就必须有敢于怀疑一切权威的求是态度,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同时,只有坚…  相似文献   

5.
培养研究生,不但要使其成为高学位的人才,更要使其成为高品位的人才,就是成为品德高尚、学问高深、情趣高雅的人才,归根到底是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地把握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具体内容,探讨培养研完生科学精神的具体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此为基点考察中国未能产生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并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作一比较;同时探讨中国在教育及科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伟战 《理论前沿》2009,(18):13-15
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和基本属性。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迫切需要以科学精神对待科学发展观。当前,应着力强化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取信于民、执著追求、依法办事、和谐发展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民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源泉,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主要包括科学的理性精神、科学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的实践精神。要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展科普教育,提高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0.
刘涛 《理论前沿》2007,509(20):41-42
大学科学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精神力量。当前,大学科学精神的失落制约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问题和思想动态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与把握,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精神资源的吸取与运用,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