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光怪陆离的舞会1877年,刚在伦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机构——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的公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以及使团的随员们,正赶上参加伦敦社交季的各项活动。他们用好奇的目光观察着陌生的异域。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逼迫下,签订了大批丧权辱国的条约,然而,死要面子的大清国却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比如要求外国使节见中国皇帝下跪;在西方国家普遍驻使于中国的情况下,坚持不派驻外使节。1875年中英两国因“马嘉理案”谈判时,英方坚持中国必须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出任驻英公使,中国才有了首位出使官员。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力倡学习西方科学、民主和国体不乏其人,但大多不能容于当时的体制,常被视为异端,被罢被黜,志不得伸,郁恨终生。清代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即是。  相似文献   

4.
西方工业文明已经显现出发展的困境,韩国新村运动没能避免西方工业文明的侵蚀.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当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训,避免走西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老路,并且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最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有着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文化底蕴、物质基础、历史经验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曾凡远 《前沿》2006,(2):227-230
古代中国长期迷醉于"华夏中心"的骄傲之中,对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不屑一顾.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中国人上了切肤之痛的悲壮一课,国人开始反思"华夷之辨",取向"师夷长技",中国人的西方观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构建共驻共建机制 促进社区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组织结构、管理 结构的新变化,近年来,湖北省赤壁市以共驻 共建工作为抓手,努力建立“事情共商,资源 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社区 党建共驻共建工作新机制,较好地发挥了社 区各类党员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先锋 模范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山河岁月》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胡兰成身在优患之时,直到1975年才在台湾正式出版。此书从世界文明的河源一直写到中国的五四运动,将东西方文化进行纵横比照,传神地勾勒出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发肤体貌。胡兰成被后世称为“隐藏的大师”,人们对他的关注与了解,都来自他笔下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明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路径,始终伴随着大量冲突和流血,"冲突"遂成为西方文明观的核心概念。随着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占据了强势地位,西方文明优越论日益流行,成为许多国家和个人行为的天然标准。深刻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和历史,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所面临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文明"超越"主义"成为时代主题,这本身不是问题,也是时代变化之必然。但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固有问题,与当年的意识形态和主义之争一样,在各大文明开始重新建立文明身份认同的同时,又再次引发了"文明歧视"问题,并挑起了广泛的"文明冲突",这就让各种非西方文明不得不起而应对。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某些西方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把非西方文明看作是特殊价值,如亨廷顿所说的“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这就过分夸大了西方文明中的普世价值,把其中的特殊价值也普世化了。在现实中的突出表现就是,  相似文献   

11.
区内视点     
《当代广西》2014,(16):6-6
正打造忠诚威武文明胜利爱民之师巩固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好局面7月29日,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冒雨走访慰问驻桂部队。他表示,当前广西的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需要驻桂部队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希望驻桂部队广大官兵按照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不断  相似文献   

12.
西方以"民主自由"自居,在非西方世界推行"民主进程",不仅造成了国家间的对立,也让西方文明体本身显现出民主政治的极端化倾向和福利社会导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文明陷入一种困顿。人类社会需要从非西方文明中寻找发展演进的新路径,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东方文明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方历史哲学的方法论谬误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朱红文一中华文明的“他者”形象在中西两大文明的关系上,中华文明一直处于被认识的地位。中华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外的“他者”、“非我”,其形象折射着西方人的幻念和贪欲,也反映了西方文明理论的理性主义偏执和片面性。西方...  相似文献   

14.
管理哲学与管理道德:基于东西方文明哲学基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源于哲学上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差异。两种文明各有其优劣 ,所谓的西方文明优势论是没有哲学基础的。现代管理哲学应该结合两种文明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优势 ,提倡义利合一 ,得德相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文明,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思想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她的近代历史。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又是不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回顾和反思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艰辛历程,对我们今天“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①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明本来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应当平等交流互鉴。然而,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奉行西方中心文明观及历史终结论,将西方文化视作世界文化的中心,本质上是一种文明优越论。从文明史实及文化发展来看,文明是多元生成的,并不是西方中心的。文明是人类智慧共同构成的,应当以史为鉴,努力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多元文明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标志性政治经济现象。中国和平崛起为中华文明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华文明复兴同时也是当代国际社会非西方文明复兴的主导推动力量和主要表现,有利于逐渐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过时观点,推动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均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莘子 《中国妇运》2010,(10):44-45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妇女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西方妇女受惠于战争带来的正面成果,妇女参政取得突破,西方主要国家先后通过法令使妇女获得平等的选举权;妇女就业的范畴和规模部超越战前水平,引起妇女的身份和地位发生很大变化。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看成是“妇女历史的第一缕曙光”,“是新文明的黎明”,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发展中大国之中国时下是多种文明相互渗透,我们能否为人类创造出一新的文明形态?通过多年的马克思哲学和发展战略的结合研究,参照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后工业文明创意,受启于韩民青同志的“转移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我提出我国的未来文明形态应是跨越西方发达工业文明,创建新的信息&#183;生态&#183;人道文明,不应再去赶超西方工业文明。  相似文献   

20.
着眼于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和平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坚持形而上学的文明观,必然导致“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并在这一文明观下建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破坏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形而上学文明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依托,坚持辩证文明观,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坚强地捍卫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