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历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西方新兴工业文明和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冲突与对抗、人们对自身历史发展没有客观正确的了解、一些西方国家歪曲和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是历史不自信的三大根源。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满怀历史自信地书写未来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在展望未来世界走向时,西方学术界兴起一股“文明理论”热,先是弗兰西斯·福山鼓吹“西方文明胜利论”,认为冷战结束后,西方文明将成为世界的普遍文明。后又有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在新的世界中,冲突的根源主要将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文明"超越"主义"成为时代主题,这本身不是问题,也是时代变化之必然。但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固有问题,与当年的意识形态和主义之争一样,在各大文明开始重新建立文明身份认同的同时,又再次引发了"文明歧视"问题,并挑起了广泛的"文明冲突",这就让各种非西方文明不得不起而应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创作由来及主要观点.亨廷顿认为,冷战以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为界限展开,而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亨延顿还强调他本人所属的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他特别担心的是儒教文明(以中国为"核心国家")与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可能联合起来对西方文明构成挑战.其次.文章分析了亨廷顿的后殖民主义话语,即将西方以外的文明都看成一个"他者".再次,文章指出了亨延顿"文明冲突论"的不完善,并指出冲突的核心是利益的冲突.最后,文章指出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我们则提倡"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5.
马平 《思想战线》2006,32(6):65-70
作为新概念的“文明极端主义”,是建立在西方“基督教文明优越感”和“白人至上主义”基础之上的。在经济、科技等的作用下,基督教文明成为强势文明,其他文明则处于相对“弱势文明”的境地。承认文明的相对性,倡导文明的多元性,建立文明多样性的人类共识,在相互尊重与理解中文明对话,则能降低乃至缓解文明冲突对人类的危害,从而使文明极端主义破产。  相似文献   

6.
汤因比与亨廷顿文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在汤因比那里是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出现的,亨廷顿则将其作为构建意识形态战略的基本理念。由于理论价值、研究领域及目的的不同,二人的文明现有很大差异。但相同的西方背景又使得他们的文明观表现出诸多共同点。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正确地看待当代文明交流中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和谐权:第四代人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显明 《人权》2006,(2):30-32
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由思想家们的激情、勇气和理性搭建而成的。孔子基于对大同世界的梦想,柏拉图基于对理想国的追求,而缔造了东西方思想的起点。和谐,一开始便是超越地理和社会形态的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不同的文明可能是冲突的,但在同一文明内部,却必然是历史地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文明,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思想精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她的近代历史。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又是不断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回顾和反思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艰辛历程,对我们今天“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①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葛吉霞 《前沿》2011,(21):179-182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回归了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为冷战后世界政治框架的重建提供一种文化模式。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主要内容包含文明范式、文明冲突论、文明调和论,批评了把西方文明看做普世价值的观点,进而指出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本土化非常重要。随着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非常重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中国现代化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着眼于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和平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坚持形而上学的文明观,必然导致“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并在这一文明观下建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破坏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形而上学文明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依托,坚持辩证文明观,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坚强地捍卫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工业文明已经显现出发展的困境,韩国新村运动没能避免西方工业文明的侵蚀.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当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教训,避免走西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老路,并且超越西方工业文明,最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有着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文化底蕴、物质基础、历史经验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文明的冲突:范式还是神话?胡伟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亨廷顿得出了一个政治结论:儒家是西方未来的头号敌人。这一结论所隐含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亨廷顿企图扮演的就是第二个乔治·凯南的角色.撇开《文明的冲突》一文的政治意义不谈,单从学术...  相似文献   

13.
拉萨"3·14"事件引发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持续的舆论冲突。这种冲突根源于文明的误解、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历史观的差异,并被国家利益分歧和西方新闻媒体的炒作所激化,以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交锋的多种途径和渠道释放出来。现阶段,要深刻认识到西方媒体对华歪曲报道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明确西方国际新闻舆论在西藏问题上的危害性和牵制性,并为随时化解国际舆论危机做好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4.
西方以"民主自由"自居,在非西方世界推行"民主进程",不仅造成了国家间的对立,也让西方文明体本身显现出民主政治的极端化倾向和福利社会导致的金融危机,使西方文明陷入一种困顿。人类社会需要从非西方文明中寻找发展演进的新路径,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东方文明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方历史哲学的方法论谬误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朱红文一中华文明的“他者”形象在中西两大文明的关系上,中华文明一直处于被认识的地位。中华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外的“他者”、“非我”,其形象折射着西方人的幻念和贪欲,也反映了西方文明理论的理性主义偏执和片面性。西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冲突,更有融合。由于当今世界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其他文明都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文明体的转型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同世界其他文明体一样,中华文明也必须转型。转型的关键是认识传统,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落幕。西方政治学界就未来世界的格局,展开了后冷战时期的第一场论战。这场争论,可被称为"文明的冲突"与"历史的终结"的对话:论战一方的代表人物为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亨廷顿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太平,以"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的对抗,将被以"文明"为单位的对抗所取代。亨廷顿将世界分为七大文明圈,认为不同文明圈下生活的人们,具有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文明间的不同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18.
郭台辉 《理论月刊》2007,(8):151-154
"文明"是一个普遍接受又富有争议的概念。鲍曼以权力修辞学的方式凸显其历史进路和意义转换,透析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内在机理,揭穿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西方与非西方的二元论神话。鲍曼揭示理性是如何被推崇为勘定文明的唯一标准的,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现代文明进程是如何使德国大屠杀成为可能的。他进一步责难支撑现代文明进程的道德基础,阐明霍布斯的假设如何导致个体道德责任的沉沦。鲍曼以彻底的批判态度检视西方的现代文明进程,至少为我们认识西方现代性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成的两极世界坚冰方释,从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传出了奥林战略研究所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耸人听闻的杞忧———人类将步入一个“文明冲突”的时代。亨氏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提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从理论上诠释后冷战时代乃至未来世界各  相似文献   

20.
文明本来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应当平等交流互鉴。然而,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奉行西方中心文明观及历史终结论,将西方文化视作世界文化的中心,本质上是一种文明优越论。从文明史实及文化发展来看,文明是多元生成的,并不是西方中心的。文明是人类智慧共同构成的,应当以史为鉴,努力建构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多元文明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