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知》2007,(2):47-48
王传发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和完善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有效的社会预警和应急机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应打破“分割式”的静态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社会流动需要的动态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和矛盾多发期,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利益矛看日渐明朗化。在新的利益格局形成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维护我国政冶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理论的提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目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还存在诸多难题;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建,没有公民公共意识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文章对公共意识在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生态及其表征进行了审视,具体论证了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4.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高效的社会管理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面对社会管理变化的趋势,创新无疑成为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而建立和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则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失衡与和谐社会心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进程日趋加速和深化的过程中,只有重视和关注社会心理问题,及时理顺社会情绪,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社会主义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也高度契合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因此,依据历史与逻辑高度统一的基本原则,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路径在于完善民主的政治沟通机制、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从而最终确立一种民主国家制度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刘国强 《学理论》2010,(8):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和谐。因此,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本文探讨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探析了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关注社会公正,不断发展和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工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社会公正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其首要价值目标和重要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党必须从强化执政理念、加强利益协调能力、创新社会管理功能、不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四个方面着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了总体布局,要求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的权责明确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绩效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应急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