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办非企业单位制度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文件术语的法律升级版,"民办非企业单位"一词不是经过批判性反省和提炼的法律概念,它舍弃了严谨的法人概念,重拾含混的单位话语,以致民办非企业单位制度内涵混乱不堪、外延模糊不清、体系庞杂无序,其制度价值颇受质疑,需在非营利法人制度的整体框架内进行重整。鉴于我国现在尚无财团法人与公益法人的概念,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性质当前可以明确为"公益性的非营利法人"。  相似文献   

2.
正目次一、引言二、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及系统性缺陷三、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域外借鉴四、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五、结语一、引言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1〕随之而来的是慈善组织公信力大幅下滑。〔2〕2011年12月16日,民政部正式向社会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根据该《指引》,公益慈善类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开展公益慈善捐助活动和实施公益慈善项目时的其他公益性群众团体、公益性非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极大地完善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制度。这些突破性的进展包括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对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明确了申请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条件和程序。但税收优惠仅涉及所得税,其他税种尚未完善,实行税收优惠制度的主体未考虑大量的草根非营利组织,法律法规执行效率较低,以及对营利性收入征税的困惑。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其次应通过信息公开加强监管,最后还要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律协法定性质律师协会是由律师组成的社会团体。世界各国(除少数国家外)都是以法律规定,取得律师资格的人凡执业必须加入律师协会,成为律师协会的成员。该团体的特征:1、互益性。律协所有活动的注意力不以社会利益为首要目的,而是以成员的互益为基本宗旨。这种互益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经济上,律师协会是律师群体组织,代表律师这一阶层的利益,如日本律师联合会章程规定,律师必须加入行业歇业互助、病残互助、养老互助,以团体的财力来解除会员的后顾之忧;在业务拓展上,禁止同行之间不正当竞争,严禁滴贬同事;在信息资…  相似文献   

5.
对非营利组织功能、性质、内涵、外延、分类、财产归属、运行、监管、政府支持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非营利组织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社会建设需要。建议我国未来采取非营利组织统一立法模式,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治理功能,将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界定为非营利组织的根本性质及非营利组织外延的判定标准,将非营利组织分为法人型与非法人型、人合型与财合型、公益型与互益型,厘清法人型与非法人型非营利组织、公益型与互益型社会团体的财产归属差异,区分社会团体与捐助团体的治理结构,构建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机制,强化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政府支持制度。  相似文献   

6.
韦祎 《法治研究》2009,(2):13-16
财产所有权制度和民事主体制度的原理不仅是营利性主体的基本法则,它们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性主体。在我国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将公益慈善团体等非营利组织(NPO)的财产所有权混同为社会公众所有,该规定与民事主体理论不符,与物权原理相悖。在未来我国针对NPO进行立法完善时应该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财产所有权问题.以保障中国NPO的财产权基础,为中国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透明、科学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行政信息公开的快速发展,路政信息公开也逐渐受到关注,路政信息公开立法的滞后,严重制约着路政信息公开化的程度,构建路政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对于路政管理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路政执法的迫切要求。本文以行政信息公开为基础,从构建路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基础、内容以及实现途径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希望为我国路政信息公开的深入和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新型基本人权,应该成为法律上的权利和公民实有权利。从其内容体系和性质分析,公民环境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双重属性。全面构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完法地位;在环境立法中系统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内容;公益性环境权应构筑以环境法和行政法为主的保障和救济途径;私益性环境权应构筑以民法为主的保障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事物,是区别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出现,并参与到科教文卫等非生产性公共服务领域。对于提供非生产性公共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律地位和性质如何?能否得到与事业单位同等的刑法保护?敬请关注本期疑案精解。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系私法主体主导设立的、以促进公共利益或满足特定成员非经济性需求的组织,属非营利性私法组织。我国非营利组织内涵不清,分类混乱。域外非营利组织分类并存两种模式,区分社团公益型与互益型,未登记团体渐趋主体化,非营利公司成为新类型。我国应承继民事主体三元分类立法传统,采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之私法组织二分法,区分非营利组织之法人型与非法人型、社会团体之公益型与互益型,法人型非营利组织分为社会团体法人、捐助法人与非营利公司,非法人型亦作相应分类。我国非营利组织内涵及分类之民法定位,须由修订的《民法通则》、统一的非营利组织法及相关单行法共同厘定。  相似文献   

11.
12.
监所适度开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分,是公众知情权的要求,有利于保护被羁押者人权、有利于对监狱进行有效治理和加强人民对监狱执法的监督。我国监所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适当界定监所开放的范围,完善巡视员巡视制度、媒体采访制度、亲属探访制度、公众参观制度等监所开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霁 《行政与法》2005,(1):82-84
职位分类制度是加强对公务员管理的重要制度,自美国开创职位分类制度以来,各国纷纷推行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各国的职位分类制度各有特色,有优点也有不足。中国的职位分类制度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旨在借鉴国外公务员职位分类的优点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北庚 《河北法学》2012,30(6):9-10,11,12,13,14,15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事业推进过程中回应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治方面成为国家根本治国方略的当代,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正当性和优越性;依法适度培植社会组织和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在立法模式上改过去的行政主导立法为博弈立法、完善税收法制、立法中更多地吸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构建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适法格局等是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性举措.社会管理法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法治发展之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5.
喻晓才 《行政与法》2013,(12):10-13
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仅是推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的需要.本文从用户需求的视角,通过对社会公众视阈下影响政府诚信的突出问题的分析,剖析了造成政府诚信缺失的体制性、根本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Because equity capital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financing source for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the conversion of many such organizations from nonprofit to for-profit status is a significant public policy issue. Since many states require converting nonprofits to repay the "community" for its investment during the nonprofit status period, three questions arise: (1) How much is the entity worth? (2) How much of that worth should be returned to the community? (3) In what form should it be returned? The paper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and demonstrates why responsible public policy calls for them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f community interests are to be preserved.  相似文献   

17.
阚英 《政法论丛》2006,(1):30-34
由于我国目前整体的规范化行政补偿制度尚未建立,大量的行政补偿问题尚无法可依,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公共利益遭受到的损失得不到适当补偿,甚至完全得不到任何补偿,我国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改虽然增加了征收、征用的补偿条款,但对补偿的标准没有提及,应当说还有待于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否则,依然难免会存在国家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侵害私有财产权的现象,不利于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因此,参照国外补偿标准立法,根据我国行政补偿标准的现状来完善相应的立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税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向非营利组织捐赠的税收制度涉及的面虽然较广泛,但还存在税收主体地位不明确、税法制度层次低和税制规范不完整等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导致了对公益捐赠的激励失灵,也导致了对公益捐赠的规制失效。改革这一制度,必须坚持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导向,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国际国内造成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完善紧急救援应急硬件和软件支撑系统,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危机管理紧急救援的原则,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援机制;同时,要正确把握紧急救援应急管理系统的建构和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体系的响应程序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20.
论电信消费者的特殊性权利及其保护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熙海  褚格林 《河北法学》2005,23(10):53-58
从电信消费的法律特征入手,提出电信消费者的特殊性权利,并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电信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机制:首先应当制定旨在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电信立法;其次政府应当按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公开、公平、公正、政企分开的原则对电信的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实行监管,并明确电信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第三,应当健全司法对电信消费者特殊权益的保护机制:设立电信消费者诉讼专门法庭,适用简易程序,增加消费者争议仲裁制度,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第四,应当建立电信消费者权利的社会保障机制,发挥社会中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