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规定说明我国刑法按照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仅限于二个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同时也说明了共同过失犯罪是客观存在的。在司法实践中,共同过失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且较之单独的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共同过失犯罪以及如何运用刑法同这种犯罪现象作有效斗争。是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张熠 《法制与社会》2010,(33):273-273,275
目前,共同过失犯罪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犯罪现象。但由于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共同犯罪为共同故意犯罪,因此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以及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一直未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本文认为刑法理论需随实践发展需要而不断完善,应当摆脱传统共同犯罪的定义限制,将传统共同犯罪理论扩张为适应刑法发展需要的共同故意犯罪与共同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3.
共同过失犯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91,(1)
刑法第22条规定:“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说明我国刑法典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我国刑法之所以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罪,其理论根据是:共同犯罪各个犯罪人的行为不但在客观上要存在联系,而且在主观上还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由于过失犯罪人在主观上没有犯罪目的和犯罪故意,因此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但是,共同过失犯罪人在主观上是有联系点的,他  相似文献   

4.
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共同过失犯罪李昌林我国刑法学界对共同过失犯罪问题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为此,本文特对共同过失犯罪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从而完善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一、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和本质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  相似文献   

5.
共同过失行为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是刑法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共同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但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看,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也有其必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6.
共同过失行为能否构成共同犯罪是刑法学界争论已久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共同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但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看,规定共同过失犯罪也有其必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聚讼颇多,特别是围绕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国内外刑法理论界更是长期存在着肯定与否定之争,难以形成基本的共识。面对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于刑事司法实践,借鉴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应从正确贯彻刑事政策、完善刑法理论、正确理解共同过失的构造、正确追究刑事责任、兼顾诉讼便利等方面确认共同过失犯罪应当成立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8.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正犯,是中外刑法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过失的共同正犯肯定说与否定说是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区分制体系的产物;肯定说不仅难以自圆其说,而且与区分制的体系相冲突,会动摇区分制的根基;否定说视共同过失犯罪为同时犯,不仅与同时犯和单独犯的理论不符,而且存在无视犯罪的共同性的明显缺陷。我国刑法采取单一正犯体系,不能用德、日的过失共同正犯肯定说或否定说来解释我国刑法中的共同过失犯罪。按单一正犯的解释论,不仅能克服过失共同正犯肯定说与否定说的弊病,而且能更好地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更合理地处理共同过失犯罪案件。对我国有关司法解释中"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按单一正犯理论不难做出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论过失危险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过失犯罪给我国的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以实害结果作为过失犯罪成立标准的传统刑法理论在预防惩治过失犯罪面前已显得力不从心,为了保卫社会,刑法有必要将介入的时间提前到置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损失的直接危险状态的阶段。因此,对过失危险犯罪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过失犯罪构成理论的更新,实现刑法的任务和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肖灵 《政法学刊》2013,30(4):68-72
传统刑法理论是否认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的发展使刑法学界已不能回避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明确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在共同过失犯罪中的核心地位,准确划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判断对象,正确认识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的共同过失与竞合过失的区别,对纠正传统理论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误解,建立和完善共同过失罪理论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明确把共同过失犯罪定位于一般过失犯罪之中,否认共同过失犯罪为共同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通常运用共同犯罪理论来解决在法律规范上不认为是共同犯罪的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因此,有必要对共同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后的每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单独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这一方面在立法上承认有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确认其为共同犯罪,这与现实情况及共同犯罪的法理极不相称。因此,我国刑法在立法上确认共同过失犯罪为共同犯罪,并完善共同犯罪人和刑事责任的规定,确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中的犯罪现象,自主观方面观之,不外乎两大类型: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我国刑法理论中,故意犯罪已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研究;相比之下,对于过失犯罪的研究则显得较为薄弱。理论上的这种研究状况,不能适应刑法同日趋增长的过失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管理、交通运输等日趋复杂化、现代化,过失犯罪的质与量大大提高,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加  相似文献   

14.
共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在理论上争论已逾百年。而至今仍聚讼不息。我国刑法学界以前的通说倾向于否定共同过失犯罪,主要理由是:共同过失犯罪之间既无共同犯罪所需的意思联络.也无共同犯罪的分工。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非肯定  相似文献   

15.
张雪婧 《法制与社会》2011,(27):247-248
过失共同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在理论上一直争论不休,形成了多派不同的观点。我国刑法学界以前的通说基于共同过失犯罪之间既无共同犯罪所需的意思联络,也无共同犯罪的分工的理论倾向于否定共同过失犯罪,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通说无法解决实务中的难题,并提出多种理论加以论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00年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是对此问题的一个重大的突破,这是我国目前关于过失共同犯罪成立的一个重要的法律例证。  相似文献   

16.
共同过失犯罪是指二人以上违反共同注意义务,共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犯罪形态。与共同故意犯罪相对,共同过失犯罪也是共同犯罪形态的一种。虽然传统刑法理论只承认共同故意犯罪形态,但是从过失犯罪的本质以及共同犯罪的本质上看,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有着理论及现实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共同过失犯罪有其特定的内涵,提倡共同过失正犯概念,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松 《经济与法》2002,(2):30-31
贵刊2001年第8期《共同过失犯罪成立否》(下简称该文)一文的作者“站在肯定共同过失犯罪的立场上,主张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问题,应由共同过失正犯共同承担责任。”并建议将共同过失犯罪补充到我国刑法中。然而,笔者认为,共同过失犯罪不能成立,不能将其作为共同犯罪的一种形态规定在我国刑法中。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浅论共同过失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在国内外刑法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争议。本文从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比较、成立的条件等角度简要论证了共同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19.
周其华 《法学家》2002,(5):53-58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分别在总则和分则条文中作了规定。刑法总则第15条规定了过失犯罪的定义及其负刑事责任的原则;在刑法分则中,有一些条文中明确规定了某种过失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刑法分则中,另外一些刑法条文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没有作明确规定,不论在刑法理论研……  相似文献   

20.
共同过失犯罪是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争议颇多的话题,所以研究共同过失犯罪的相关理论问题,对于丰富和完善刑法的共犯理论有重要意义。而要探讨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就必须研究共同过失犯罪中的核心问题共同注意义务,本文在提出问题并介绍共同过失犯罪中共同注意义务的概念及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共同注意义务的的来源。期望此文能够激起更多的学者对共同过失犯罪研究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共同过失犯罪理论,为立法和司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