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时指出,反腐败"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习近平同志这一反腐精辟论述,特别是关于反腐败需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既遏制受贿,又遏制行贿的论断应成为我们今后反腐败的重要方针。从"政"入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反腐败的论述清醒而有力。重温和研读邓小平有关反腐败的著述,我们发现他对领导反腐败斗争进行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深刻思考:不为反腐而反腐,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不唯利害考虑,重视反腐的是非判断;不简单计算反腐成本,重视反腐手段选择的成本收益;不搞毕其功于一役,重视以反腐成效取信于民:这些闪光的见解是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指导思想。面对当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邓小平反腐败思想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反腐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杜绝腐败蔓延,需要形成依法反腐的制度性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反腐过程中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三个根本性问题,做到依法反腐,才能长治久安。依法反腐要求有法可依,加强反腐败立法刻不容缓。依法反腐要求执法必严,提高反腐败法律的可操作性。依法反腐,还必须做到违法必究,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中纪委势如利剑,杀入腐败重灾区,斩获颇丰,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然而,在反腐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别样的质疑声:有"反腐是一阵风"论,认为反腐是运动式的,摆摆姿态,吹吹就过了;有"反腐过头"论,认为反腐败已经差不多了,可以鸣金收兵了;有"反腐只打小老虎"的论断,认为"打虎"可能只针对"小虎",而对"大老虎"可能不敢动手;有"反腐自黑"论,认为反腐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反腐大潮的继续涌动,大数据方法已逐步渗透到了反腐败领域,大数据反腐应运而生。在SWOT分析框架中,大数据反腐的优劣势在外部机会和威胁作用下,将获得不同的战略选择,据此探测出大数据反腐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独立后把反腐败纳入国家战略和国家治理的优先任务,高度重视反腐败的法制体系建设。其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确定了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机制;明确了国家机关反腐的基本原则与方针;确立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逐步构建了体制内的法律建设、体制外的监督和国际反腐合作的反腐体系。在诸多法案中提出的丧失信任机制值得关注。为实现俄罗斯的复兴,俄罗斯政权现阶段离不开精英团队及忠诚稳定的高层权力体系。反腐不仅要依靠法律建设,更要社会-道德理念的配合。从当前反腐法制化的策略、目标和环境看,俄罗斯反腐之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7.
社会反腐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主体对反腐败工作的参与,能够弥补国家反腐自身的局限与不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非常重视社会力量对反腐败的参与,要求缔约国采取具体措施保障反腐败的社会参与。尽管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反腐制度,但仍有改进之处。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社会反腐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2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充分体现了党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清醒认识和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反腐败工作的根本遵循。新时代承载新使命,新使命召唤新担当。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  相似文献   

9.
议题十反腐败难题:最优选择在哪怎样才能有效反腐是中国学者和普通百姓热议最多的话题之一。综合各种讨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反腐对策: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虽然当前反腐败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腐败形势仍然严峻,这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的反腐才是最优选择?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始终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他曾指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重温邓小平关于反腐败谈话,对反腐倡廉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网络反腐现状及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泓  徐媛君 《人民论坛》2012,(14):96-97
与传统反腐形式相比,网络反腐具有其鲜明特征,它开辟了反腐败斗争的第二战场,对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容质疑。目前,我国网络反腐尚处在起步时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但其发展前景是不容小觑的。随着网络反腐法律法规、工作机制等的完善,网络反腐必将在反腐败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网络反腐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反腐内涵的界定、网络反腐的特点和优势、网络反腐面临的问题、规范和完善网络反腐败的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问题上。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梳理,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网络反腐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对反腐倡廉建设历史探索的思考,也是基于对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问题的反思。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内涵,体现为科学地认识反腐败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地设置反腐败的基本思路等方面,具体包括:关注反腐的阶段特征、确立全局反腐的战略、构建健全的反腐体系、整合反腐的主体力量和借鉴国外反腐的经验等五个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路径的着眼点在于:教育方式科学化,重在提高实效性;制度设计科学化,重在防范权力滥用;监督体系科学化,重在增强控制力;惩治机制科学化,重在增强腐败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9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回顾反腐败的历史,党在反腐倡廉方面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运动式反腐→办案式反腐→制度式反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侧重,或兼而有之。总结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对推进当前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拓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反腐新思路,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新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存在着立法理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完整、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调不顺畅、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反腐法律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应当重塑立法理念;协调国家反腐法律与党内反腐法规的关系;健全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制定《反腐败法》,健全对权力腐败的预防性治理法律体系,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的法律规范;重视反腐败立法的国际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完备的腐败治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惩治腐败、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瞩目。十九大擘画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蓝图,为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思想理论界对全面从严治党关涉的诸多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围绕新时代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形势与发展趋势、全面从严治党与坚持党的领导、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度反腐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形成了明确认识,凝聚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7.
在反腐败研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笔者:我国反腐败是否应当引入赦免制度。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反腐,无一例外面临"枪口对准自己"的困境,许多执政党在反腐过程中垮台。这不是因为执政党更加腐败,而是因为执政党在反腐过程中毫无例外地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执政党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那么,反腐败很可能会成为其垮台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是因为执政党在反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近年来理论界关于反腐败方略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和综述 :关于反腐败方略的总体思路 ;关于“以薪养廉”问题 ;关于思想教育和制度反腐功能的不同认识 ;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模式 ;关于反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丰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实现了从权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的过渡,开始了制度反腐的发轫和加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政治系统论为视角,通过对网络反腐事件进行案例的比较分析研究,构建网络反腐"信息输入政治系统-输出政治系统-反馈至政治系统-信息再输出"的循环流程,论证网络反腐具有维护中共执政合法性,解决政治系统内外存在的集体腐败,推动政治系统内反腐败,警醒公职人员规范自身行为等积极意义。文章指出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针对缺乏合法性问题,制定相应法律;针对网络反腐发生前的互联网寻租腐败问题,规范网络媒介行为;针对网络反腐发生后的舆论引导不力,可能影响现实社会的反腐工作的问题,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形成政治系统内外良性互动;警惕网络反腐出现的异化行为问题。通过以上努力,促成网络环境下腐败问题的高效解决,切实通过网络反腐保障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责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