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它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它在我国民族问题全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杂散居民族分布的特点杂散居民族是相对聚居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而言的。我国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即就整个祖国版图而言,就所有的民族来讲,彼此是杂居的;但杂居中有聚居,聚居中又有杂居,杂居中还有散居。民族杂居和散居,本…  相似文献   

2.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根据史书记载,汉唐以来,一直就在我国西南地区从事农耕,繁衍生息。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经过长期的战乱、迁徙、分化、融合,造成仡佬族今天人口较少、居住零散和方言分歧的局面。目前全国仡佬族共有五万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在贵州省境内。毕节、安顺两地区有三万多人,是仡佬族比较集中的地方。由于他们长期以来多同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杂居在一起,服饰上已没有明显的特点。一些  相似文献   

3.
仡佬族的村寨起初是以氏族、部落组成,以血缘为纽带。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大动荡、民族的大迁徙与流动,村寨结构渐以地缘关系所取代。许多仡佬族聚居点虽为同一民族构成,但已非一个家族,大部分仡佬族村寨常与汉、苗、彝、布等各民族杂居。村落一般依山傍水,高山无溪河处则凿有水井、塘。住屋式样繁多。唐宋时期,除少数山箐“依树为巢而居”外(《新唐书》) ,仡佬族所住为“干栏”,即房屋为两层,人居楼上,楼下养牲畜,为木质结构(顶盖树皮或瓦)。正安、道真、石阡等地仡佬族至今尚有这类式样,所不同处是楼下改放什物,猪牛圈已改置于住房前两侧…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仡佬族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会议于1994年5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召开,到会省内外代表212人.仡佬族先民濮人、僚人,曾是古代人口众多、分布很广的族群.很早就定居在今贵州境内及广西、云南、四川和湖南相毗邻的广大地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情况使人口发生变动,到解放前夕,仡佬族已成为国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仅有5.3万余人.随着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经过民族识别和更改民族成份工作,恢复仡佬族民族成份的仅贵州省就有24万余人,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430519人,主要分布在贵州务川、道真、正安、松桃、江口、思南、石阡,云南、广西.四川三省也有少数分布.戴裔煊、凌纯声、芮逸夫、鲍克兰等中外著名民族学家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对仡佬族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僚族研究》、《湘西苗族调查报告》、《僚为仡佬试证》等.解放后,写出了《仡佬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  相似文献   

5.
清初以来仡佬族居住区域的改变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仡佬族是贵州高原和湘西丘陵地的土著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夜郎国,其主体民族濮人即为仡佬族的先民。魏晋至唐宋时期,活跃在西南地区的僚人,是从濮人中发展出来的。自南宋起史籍上出现有仡佬族之称,仡佬族的族源与僚人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夜郎自大”的典故,素已脸炙人口,但夜郎国主体民族的后裔,仡佬族的历史,有待深入研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仡佬族的分布区域变化很大,逐渐与其他民族相融合,而人数则趋减少。解放以来,仡佬族是全国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据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共有仡佬族53,802人。以贵州仡佬族人数最多,达51,204人。其余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本文仅就清初以来仡佬族居住区域的改变与民族融合,试作粗略的探讨。由于文献资料的不足,探讨范围仅限于仡佬族的主要居住区域。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回顾历史,亦略涉清代以前仡佬族的分布情况及其居住区域的建置沿革。  相似文献   

6.
李平 《传承》2008,(16):90-91
清代,大量外来移民进入武宣,使武宣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族群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长期的杂居与聚居生活中,土著与移民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有经济上、文化上的冲突,乃至武装械斗,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民族、族群之间逐渐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发生了融合。  相似文献   

7.
清代,大量外来移民进入武宣,使武宣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族群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长期的杂居与聚居生活中,土著与移民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有经济上、文化上的冲突,乃至武装械斗,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民族、族群之间逐渐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发生了融合.  相似文献   

8.
仡佬族是一个居住比较分散的民族,与汉、彝、苗、布依、壮等民族形成交错杂处的局面。历史上仡佬族曾是我国南方一个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有本民族共同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只有分布在贵州中西部以及黔、滇、桂毗邻地区的散居仡佬族仍有少量保存母语,其余均已转用汉语。本文对近现代散居地区仡佬族的母语使用状况及其双语制和双语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一、云南省地方性法规关于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的规定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除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外,其余各县市区都是少数民族散居和杂居地区,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内,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外,都有散居、杂居的少数民族。加强散杂居地区民族法制建设,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多年来,省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非常复杂,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一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例如,藏族和蒙古族居住虽然比较集中,但藏族除在西藏居住外,在四川、青海、云南等地也有聚居区;蒙古族除在内蒙古外,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也有聚居区;回族居住状态更加分散,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维吾尔族虽然集中居住在新疆,但在新疆境内聚居和杂居着哈萨克、柯尔克孜等13个少数民族。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仡佬族是我国优秀的古老民族之一。它的先民很早就定居在西南地区,贵州是他们在历史上活动的大本营。长期以来,他们与苗、布依、侗、彝、土家、汉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对共同开发贵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仡佬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至今还保存着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有人说:“语言是历史的见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语言中往往留下了多种痕迹。这些痕迹经常是由有时代特征的词汇反映出来。这就为后人研究讲该语言的民族提供了有力的线索。这一事实,在每个保留母语的民族中都  相似文献   

12.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有25种民族,其中以哈尼族、彝族及汉族人数最多,分布较广。各民族一般以寨子为单位交错居住,少数是杂居共处,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在24种少数民族中,哈尼族和傣族在江城的历史较其他少数民族悠久,约1000年以上。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后,汉族从四)11、广东、广西、浙江及本省石屏、建水等地不断迁入。近百年来,又有彝族、瑶族等民族从峨山、新平、景东、普洱等地迁入,逐渐形成江城今天这样的多民族杂居局面。江城的哈尼族、彝族、拉枯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  相似文献   

13.
仡佬族的语言转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仡佬族是祖国大家庭中古老的一员,自古生息繁衍于云贵高原上。据1990年统计,仡佬族约有人口43万多,其中大部分居住在贵州省的道真、正安、务川、石阡、大方、关岭、黔西、六枝、遵义、织金、普定等县和特区,其余散居在清镇、平坝、安顺、镇宁、水城、晴隆、贞丰、兴仁、纳雍、云南省的富宁、广南、马关、麻栗坡、文山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等县和特区。此外,越南北部也有少数仡佬族散居,根据1982年统计,这一地区的仡佬族有  相似文献   

14.
卢绍良 《创造》2019,(7):14-19
一、镇康县德昂族教育现状德昂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分布于中国和缅甸国境线两侧封闭地区。居于中国国内的德昂族人口仅1.7万人,主要聚居于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和临沧市镇康县。镇康县是国内德昂族的第二大聚居地,全县德昂族人口有307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少数民族人口的5.7%。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主要聚居在南伞镇白岩村白岩、硝长沟,哈里村的哈里、大寨、下寨、中寨、火石山和军赛乡大坝村的红土坡、南柞村的酒房坡等9个自然村,另有小部分与汉族杂居。  相似文献   

15.
仡佬族的族称有自称、互称与他称之分。遵义、仁怀、关岭等县仡佬族自称“哈仡”,织金县仡佬族自称“埃审”,大方普底乡、黔西县仡佬族自称“布尔”,大方青山乡仡佬族自称“濮”,普定县仡佬族自称“布告”,平坝、安顺仡佬族自称“褒佬”,六枝特区仡佬族自称“当佬”。仡佬族内各支系间相互称:红仡佬称白仡佬为“布欧奥”,称花仡佬为“布欧挂”,称打铁仡佬为“布那舍”,称雅意仡佬为“布搓外”。披袍仡佬称打牙仡佬为“那”,篾仡佬称找牙仡佬为“夺搂娄布郎”。彝族称仡佬族为“濮”。苗族大多数称仡佬族为“克”,亦有称为“友”、“直蚩”或…  相似文献   

16.
应超  田敏 《理论月刊》2008,(3):89-92
九江市回族以其回族绝对人口少、分布相当分散的特点,成为一个研究散杂居回族的研究个案.笔者通过对其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阐述了其不同于西北"典型回族"的不同特点,并且希望通过对九江市回族的族群发展现状的反思和发展趋势的展望,引起更多人对城市散杂居回族发展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蜡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概述蜡染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主要盛行于苗族、瑶族、布依族、仡佬族、壮族、水族、黎族和台湾土著民族。她们大多聚居于中国西南和东南的边陲地区,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广东、台湾等省区。她们是勤劳、诚实、热情和爱美的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热情多表现于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国家里,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伟大的整体——中华民族。贵州,是祖国的一个民族杂居的省份,包括汉族在内共有民族十个。在两千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十个民族的族属关系,通过古今学者的长期研究,已基本弄清。只是仡佬族的族源问题尚有争论。另外,在贵州境内称为“南京”、“东家”、“七姓民”、“木老”等的族别问题,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董素云 《前沿》2011,(24):166-168
勤劳聪明的仡佬族人民创造、发展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和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仡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并探讨了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川市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杂散居地区。境内有16种少数民族共18910人,分布于各乡(镇)和矿山、城镇中。在东川矿务局系统中,有1393名外来少数民族职工,他们多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东川矿山建设陆续迁来的。东川世居的少数民族为彝、回、布依、苗族,共16000多人,除一部分分布于矿山地带外,其余分布在全市14个乡(镇)中。在全市148个村公所、1245个社中,少数民族聚居村有6个,杂居村有39个,聚居、杂居的合作社有101个,其中有87个社属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