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胡锦涛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
王卫宪  李明华 《奋斗》2005,(1):20-21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线,是得到最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来体现,广大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决定着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和精髓,这是和党的最终目标及一定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  相似文献   

3.
党执政的公信资源,就是人民群众对党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信任、支持和拥护.它是党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之一.是否具有丰厚的公信资源,直接决定着党的生命和党执政的前途.为了取得和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着重通过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厉行廉洁政治等方面加强了对党执政的公信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党的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历史范畴。今天,党的先进性问题,实质上是党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  相似文献   

5.
执政基础是我们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执好政、掌好权”的保证。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来讲,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就必须切实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就必须严厉、有效地惩治腐败,这关系到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的大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能不能巩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命题,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群众是党的根本的执政基础,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党执政的基石。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过程,实际是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过程。因为我们说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党始终成为建设中 国 特色 社 会 主义 事 业的 坚 强 领 导 核心,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届四中…  相似文献   

7.
正"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最牢固的执政根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8.
从严治党要有新的认识。我们党长期执政凭的是党的先进纯洁和坚强有力,靠的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正是因为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人民才选择了我们党执政,也正是因为我们党坚强有力,人民才拥护我们党执政。党要继续长期执政就必须从严治党,改掉自己的毛病,治好自己的病灶,保持好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种“以人为本”同我们党的宗旨、性质是一致的。我们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提高执政能力,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持久拥护,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我们党执政以后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高校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如何适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从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每个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一、必须树立高校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党的形象体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决定着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它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能否取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因而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赢得人民的拥护,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树立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生动表达。在抗震救灾中,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的执政理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高水平的执政能力,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护。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全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又特别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由此可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最终离不开代表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基点,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是最大的执政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个执政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加…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纽带,是党执政的资源。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人民对党的信任度。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是党在人民中所享有的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党获得人民群众自觉认同、自愿服从、衷心拥护的重要方面。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总体是信任的。但是,党的先进性和人民对  相似文献   

14.
三歌 《党建文汇》2005,(10):28-2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是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实践证明.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只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任何执政党如果脱离了公众的支持都是难已巩固的。本期选发两篇专家撰写的国外政党在公众服务意识方面和党内民主方面的文章,供我们在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执政资源是一个执政党执政所依赖的各种有利因素和条件。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同其他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是存在于特定的政治体系中的资源,是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执好政掌好权的资源,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资源。从这一意义上说,各种有利条件都是我们党的执政资源。比如:国家的物质基础、社会的精神状态、传统的历史文化、巩固的工农联盟等等。但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却是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在强调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资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必须关注的。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执政力量就会枯竭。  相似文献   

18.
党的先进性,是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也是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思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如何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宣言书.它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重视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将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即民心问题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始终以谋求和代表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把执政兴国、执政为民作为核心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而赢得了民心,保持长期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今天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赢得民心必须从利益代表的视角把握党群关系的本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处理好效率和公正的关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清正廉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党才能不断赢得民心,巩固党执政的民心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合法性是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面对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课题,目的是使党的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符合社会公正的要求,并使这种政策上升为法律,通过国家机关对法律的严格实施,来获得人民的广泛认同和拥护,从而不断提高执政合法性,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