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核不扩散条约》至今已有30多年了,但不扩散的形势依然严峻。自核武器诞生之日起,核扩散与核战略就是国际关系最引人注目的"主题"。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一问题更加凸现出来,成为眼下世人关注的焦点。核武器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核武器在冷战时期起到了遏止战争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国际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核武器的生产变得更加容易及核不扩散机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核扩散仍在继续,核问题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2.
郭杰妮 《法制与社会》2010,(22):161-162
自1968年美苏两国倡导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来,国际社会致力于核军控和核裁军的努力就始终没有松懈。核不扩散机制为国际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一定缺陷。这些缺陷中既包括核不扩散机制内部的,也包括机制外以及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逐渐突显的,本文旨在论述这些缺陷并得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3.
黄莉娜 《时代法学》2009,7(3):114-120
1968年1月,英国、美国和苏联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主要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虽然该条约只有11个条文,但是它在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法制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条约也存在某些概念模糊不清、对非核武器缔约国的歧视、退出条款限制不够、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权限等问题。要真正实现全面彻底防核扩散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努力地对条约作出合理的修订和完善,倡导以条约为基础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4.
蔡落超 《法制与社会》2011,(19):168-169
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核不扩散机制自诞生以来,经过几十年发展,一方面它对抑制核武器扩散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际社会对该机制的认知程度也日益提升;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它又不断遭受来自各方面的"伤害"。究其原因,一方面核不扩散机制本身存在缺陷,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与美苏在核不扩散机制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学银 《行政与法》2007,(12):138-141
朝鲜、伊朗核危机逼迫人们重新审视目前世界上既有的核不扩散机制——《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条约》是有核国和无核国斗争、妥协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努力实现核不扩散、核裁军、和平利用核能三者之间的平衡,一旦其中之一不能实现,就会引起《条约》的危机。而《条约》本身的缺陷使得它无法根本实现三者的平衡,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才能实现《条约》的目标,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余民才 《法学杂志》2007,28(6):110-113
"打击核恐怖主义全球倡议"是美俄两国共同发起的一项新的旨在防止核恐怖主义和制止核材料及放射性物质扩散的国际行动计划.倡议的政策基础是美俄两国承认核恐怖主义威胁构成当今最危险的国际安全挑战之一,政治基础是两国防止核扩散与核恐怖主义威胁的成功努力与合作,现实基础是现行努力尚不足以消除或减少核武器或材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可能造成的不可接受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张江辉 《刑警与科技》2005,(6A):134-137
《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制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对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提出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服务保证功能,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司法业务文选》2012,(22):9-16
1.2012年1月1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3号公布2.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9.
1.2011年8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公布2.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严格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  相似文献   

10.
1.2011年8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公布2.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现代的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毒有害的核废弃物,如何处置这些废弃物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旦处理不好,轻者引起争端,重者危害未来几代人的健康安全。冷战结束后,各国对最终如何妥善处理源源归来的核武器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由于核材料未来走向尚无着落,当今世界人类仍处在核污染和核扩散的严重威胁之中。本文旨在环境国际化大背景下对核污染衍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安全及其立法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树义 《法学评论》2006,24(3):123-129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保护生态安全的问题被提上了各国及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任何一个现代国家之国家政策的对象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许多国家已将保护生态安全提升到关乎国家或民族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我国亦如此。论文在对生态安全的概念、威胁生态安全之生态危险及其来源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用法律手段保护生态安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的管制,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是指本条例附件《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下简称《管制清单》)所列的设备、材料及相关技术的贸易性出口及对外赠送、展览、科技合作和援助。 第三条 国家对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实行严格管制,严格履行所承担的不扩散核武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将“保护的责任”的范围限定于“保护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并明确国际社会提供保护的责任是国家保护的责任的补充。国际社会提供保护的前提是国家不能或怠于提供保护。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属于威胁人类安全的事项,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在联合国及其集体安全制度的框架范围内提供保护的责任。联合国框架下的“保护的责任”有利于防止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和保护人类的安全,但在相关国际实践中要防止以此为借口破坏不干涉内政原则与联合国现行的集体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安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题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安全的危险因素亦不断增加。对于危害生命、健康安全的各种因素,各国均立法要求相关主体承担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亦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引入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后于《侵权责任法》确立安全保障义务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治权力、财富和知识 分配的不平等 从许多方面看,后冷战时代的全 球安全环境变得比以前更加脆弱、复 杂和危险。 局部战争、暴力冲突和屠杀成为 冷战后国际社会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全球核扩散的进程不但没有被有效 地加以控制,反而有所加快。恐怖主 义活动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蔓延,使越 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成为恐怖暴力 事件的直接受害者。  相似文献   

17.
任强 《北方法学》2016,(3):149-160
国际投资协定通过条约义务设定,促使投资东道国保护其境内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则以保护东道国利益为宗旨,并为国际投资协定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实践认可。"国家安全例外"在平衡国际投资者与投资东道国利益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该条款会为以保护东道国国家利益为名行投资歧视之实的行为提供"条约保护伞",对国际投资造成不合理限制。在国际投资协定由"重投资保护轻东道国保护"向"投资者与东道国兼顾"的转型中,我国拟在《外国投资法》中设置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的做法正逢其时,并与"投资者—东道国纠纷解决机制"退出国际投资条约的呼声相呼应,将为投资东道国利益提供条约上的保护。但在国际投资协定尚未完成转型的时期,通过国家安全审查国际投资时应兼顾考察所涉及的投资协定,以免国家承担可能发生的条约不履行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8.
国际核安全合作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武器扩散、核能利用安全、核恐怖主义问题是当前国际核安全领域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亦是关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命题.解决该问题需要各国超越政治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实现真诚的谅解和持久的合作,建立国际核安全法律机制.现有的国际核安全合作法律机制是以限制核能军用、促进核能民用的国际法律文件为基础、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组织核心辅以多边及双边实践的初具规模的体系,然而该体系仍有诸多不足.完善国际核安全合作法律机制需要:改善核安全机制的法律基础;优化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效能;建立稳定、合作与互信的国际安全大环境;在集体安全的框架里,加强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警务合作战略高度系统梳理了澜湄国家警务合作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建设的国际环境、理论构建、实践操作等,分析了包括领事预警体系在内的现有海外安全保护预警机制.运用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深入探究了澜湄国家警务合作中的政治安全、公共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等风险点,建立了"1+1+2"的...  相似文献   

20.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生物安全议题成了国家治理及社会生活的焦点话题。强化生物安全治理、加强生物安全保障迫在眉睫。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