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人权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权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权利,应当在人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上分别之,在自然属性上它是事实权利,在社会性上它才是道德权利。作为人权概念基础的问题是政府对待其公民的道德态度问题,把政府对待人权的方式表达为人权对政府义务上的束缚与限制,人类对人权的渴求和理想转化为政府具体的道德义务行动,这有利于推动人权的现实化和可操作性。从人权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上来评价,人权对主体的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权利信仰价值与促进民主宪政的成长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定义和内涵有着诸多争议。古典自然法学就认为"人权"就是人的自然权利,来自于自然法的规定,是"天赋人权"观念的直观体现,但自然法是什么?又规定了哪些具体的权利?这些都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有学者将"人权"定义为"人作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但这一释义也有其模糊之处,"人权"这一概念究竟是人作为人的外表和属性才享有的权利,还是一种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享有的权利?基于此背景,本文将以人权在我国宪法中的具体适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人权保障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宪法关于人权的基本条款及其适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改善建议,以期为我国法制化建设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反映了法治的真谛。在社会实践中,公平正义首要的任务是追求人权,注重人的权利的司法保护,其次,要将这种权利实现的途径,以程序正义的方式得以公开与体现。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司法的保护,权利的实现,要在文明的过程中得以完成。任何粗暴的,不人道的,尽管在结果中实现了正义,与法治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4.
论人权的本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天赋人权论在西方人权本原学说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它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 ,而非科学性的一面是漠视或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法律权利说和社会权利说也各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从根本上看是不正确的。中国学者的“斗争得来说”、“国赋人权说”、“商赋人权说”、“生赋人权说” ,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与成分应作具体分析。人权源于人的本性。这种本性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即人性 ,它由人的天性、德性与理性三要素所构成。这是人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是人权产生的内因。人的社会性对于人权的意义有两个 ,一是人权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 ;二是社会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的文明程度 ,影响与制约着人权的发展 ,这是人权产生与发展的外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权的理论研究逐渐成熟,梳理、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已为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的基础性要素,包括人权的概念、属性、类别、实现机制和社会条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既承认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准则,是人之为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每个主权国家的义务,需要通过国内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制予以落实,需要加强人权国际合作以促进其实现,也承认人权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文化传统对人权实现方式的影响,反对人权国际合作中的霸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公民与法治》2013,(17):49-49
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者的休息权是指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保障劳动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根据我国法律和制度的规定,劳动者所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休息权和劳动权是密切联系的。劳动者享有休息权,是为使劳动者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并且参加政治、文化生活,以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人类追求合理的社会以及最基本的正义的要求。人权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17、18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在反对封建神权、王权和特权的斗争中,提出了人权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和政治口号。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根源于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天赋人权”思想开始上升为法律,并且由国内法的保护逐渐进入到国际法保护的领域,它广泛地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体现在《联合国宪章》以及一系列国际文件中。可以说,人权的性质也从单一的国内性发展到国际性,形成了国际人权法。(一)人权的国内性人权的国内性即是人权在国内法中的体现。从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社会需要人权以“数字形态”的方式继续承担为人类社会进行道德奠基的重任。人的数字化生存丰富了人的自然属性,扩展了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拓展了人性的外延,并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数字人性。以权利推定的方式,从“未列举基本权利”这一进路出发,表明宪法可以容纳数字人权。对“人权条款”与“人格尊严”的诠释则进一步展示了宪法是容纳数字人权的主要载体。从基本权利的视角来看,数字人权具有防御权、客观价值秩序以及“结构耦合”等功能。数字人权具有理念上的独特性,它强调合作、共享和共治等基本理念,从而有别于传统人权的斗争和防御逻辑。上网权、隐私权、网络表达、个人数据权、数字身份权、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等子权利是数字人权在当前社会境况下的具体权利形态。  相似文献   

9.
张尹 《法制与社会》2014,(13):183-184
休息权是受宪法保护的宪法性权利。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一项不可剥夺也不许放弃的重要休息权。年休假属于人格权范畴,具有支配性。劳动者享有年休假请求权,这种请求权只有权利遭受侵害时才能行使。为了保护劳动者能够充分享有和行使年休假的权利,劳动者和用工单位都应该采取具体措施,使年休假制度更加规范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性权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潇潇 《河北法学》2005,23(11):10-17
性权的法律属性应是“性存在”的“人”的自然的、初始的权利和自由,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性规范经历了性宽松—性禁锢—性解放的历史演变,其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正义与秩序。性权的法律规制主要表现为公权力对性自由的约控,性权在我国法学界存在明显的理论准备的不足和司法实践的回避,性权作为一种人权应予以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解飞 《法制与社会》2014,(7):250-251
休息休假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总的来说,劳动者享有休息权,是为了保证劳动者消除身体与精神上的疲劳,及时恢复体力和精力,维持健康的身体,从而更加以充沛的体力投入工作,贡献社会,创造财富。尤其是餐饮业长时间加班或不能按时下班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餐饮业员工由于学历等条件限制,本身就业较为困难,为了生计等各方面考虑默默忍耐,通常这些休息休假权都变成了"纸上权利"。  相似文献   

12.
左传卫 《法商研究》2004,21(6):31-39
经济和社会权利是世界人权宣言规定的一类重要人权 ,但相对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言 ,这是一类在政治和法律上被严重边缘化的权利。在权利理论中 ,对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权利和人权”属性一直存在着强烈的怀疑论 ,这种怀疑论的核心就是怀疑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但是近些年来 ,国际各种人权体制以及部分国家的实践证明 ,实行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主权和发展权均是集体人权的体现。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只有主权的独立,人民才能自由地选择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才能自由地处置自己的自然资源和财富。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个人权利,而且是一项集体权利,每个个人组成的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是该集体权利的主体,发展权作为一项人权在国际社会中表现为每个国家、民族的集体权利。主权与发展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主权的保障与发展权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只有在国际社会中争取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才是巩固和增强国家主权的前提条件,保障中国发展权与捍卫主权存在着密切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4.
张蕾 《行政与法》2006,(2):123-124
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财产权利的发展。财产权从最初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发展到对财产的社会属性的关注。在这个人权的时代,应当从观念上确立财产权在人权意义上的价值。而人权范畴中的财产权则是现代法治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试图干涉叙利亚内政,而中俄等国持反对意见,这种对立使得国际正义的指标认定问题凸显出来。作为法律与政治伦理学的目标,正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视角。就国际法的正义价值而言,西方国家主导的以民主和人权为核心的正义观忽视人权的多样性、与人权相并行的价值、民主自身的缺陷和国际民主的必要性以及正当程序的法治原则。当今国际社会,人权不是正义的唯一因素,以人权为名义的霸权根本就不是正义。人权主体的多元性和具体对象的多层次性使得简单界定正义存在很大的障碍,甚至根本不可能;从理论逻辑和实践例证上看,国际正义必须建立在全面的信息基础上以协商民主的方式作出,并且平等对待各方主体、遵循正当程序。在建构国际正义的进程中,中国有必要全面系统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律制度早已确立了劳动者休息权,但在现实中劳动者休息权得不到保障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其法律根源在于规范加班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其社会根源我国劳动就业形势严峻。为此,研究劳动者的休息权应在现实思考的基础上完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7.
金哲 《法制与经济》2009,(16):81-82
劳动法律制度早已确立了劳动者休息权,但在现实中劳动者休息权得不到保障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其法律根源在于规范加班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其社会根源我国劳动就业形势严峻。为此,研究劳动者的休息权应在现实思考的基础上完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8.
导  言保护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是国际人权法一个最根本的基石。① 人们可以争论说 ,国际人权法有两项基本原则。② 首先 ,在关于个人和群体 ③ 的待遇方面 ,国际人权法设想存在一个全球性标准方面的合意。④ 这种合意体现在那些鼓励国家所签署和批准的文件和条约之中 ,⑤ 而且 ,通过成为这些文件的缔约方 ,各国自愿同意履行它们在这些文件中为其国民的利益所作的承诺。其次 ,人权体系强调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价值 ,并且为此目的致力于保护每一个人的公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尽管人权体系致力于实现在这些权利行使…  相似文献   

19.
王林清 《法学杂志》2012,33(8):115-119
劳动者休息权是一种宪法权利,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性规定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实现。由于我国有关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执行不力,导致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工作时间成为常态,这不仅危害了劳动者的休息权,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后果。我们必须依据现有国情,通过立法,完善相关制度,限制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行为,以确保宪法对劳动者休息权规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权观念认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不属于普遍性的个人权利,在救济方式上不赋予该权利体系以司法适用性。在权利理论中,对经社文权利的"权利和人权"属性一直存在着强烈的怀疑,这种怀疑的核心就是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整体的人的各种权利具有相互关联性,无法脱离其中的一类权利来抽象地保护另一类权利。近些年来,国际各种人权体制以及部分国家的实践证明,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