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和庞大的工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仍存在着困境和挑战。正确认识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宣传和普及的前提。因此,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好三个层次的顺序。  相似文献   

2.
党的宣传工作要起到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宣传,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大众化的重要保证;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一定要注重宣传方式的时代性、简洁性,考虑到宣传对象的接受程度;三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时,要充分注意策略性,努力防止庸俗化现象;四是要注意研究与宣传的结合,要把对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建立在理论界和学术界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必须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者。现阶段人民群众接受理论的程度取决于广大个体的利益要求是否被满足。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直接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宣传机制和传播渠道两个角度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分为学校宣传教育、宣传部门宣教、社会舆论宣传,并从人际传播、文本传播、影视传播、网络传播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所采用的手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战略工程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以其雄厚的师职资源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的重要阵营,在校的大学生也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体,并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而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的工作三者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和特点分析入手,进而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系,最后阐明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进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构建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和谐的平台,培养出政治信念过硬,具有崇高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深厚的历史根源、特殊的客观环境、受众的知识水平限制以及标语的特殊传播效果,使标语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的重要宣传媒介。标语宣传在早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苏区标语宣传,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早探索和有效实现形式,为建设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标语宣传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创办进步报刊与多种宣传形式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益机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巩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的物质基础;必须把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同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才能促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三条:一是强调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是注重群众实践鲜活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是必须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实践鲜活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利益机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利益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关注民生需求,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巩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的物质基础;必须把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同宣传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才能促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表现出理论武装群众实现社会改造的强烈目的性,以及为达此目的而在三个层次进行转化的实践过程。即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阐释其基本原理的科学性,进行语言逻辑的第一层次转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创造性思考并使之具体化,进行从形式到内容的第二层次转化;通过宣传和鼓动的通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三层次转化。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彻底实现马克思主义宣传中的乡土化。学理化语言是实现乡土化宣传的重要障碍。要克服学理化语言倾向,有效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纯熟地运用乡土化的宣传方式。深入农民生活,做到宣传主体"平凡化";学会农民话语,做到宣传语言"亲近化";满足农民需求,做到宣传对象"差异化";使用高雅内容,防止宣传方式"庸俗化"。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极为复杂的背景下展开,这些背景的综合作用构成了这段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学习、教育、宣传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实现路径,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同时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与启示:理论创新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发挥教育引导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化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引导、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T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主体的层次性、载体的丰富性、对象的多元性等主要特征。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亟须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具体可通过以下基本途径:一是明确主体,分层部署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阐释宣传普及工作;二是甄别客体,以受众区分有力夯实意识形态认同;三是创新载体,以大众化开辟意识形态宣传新进路;四是培育环体,以大众化为意识形态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成果要转化为实践成果,必须经过大众化这个重要途径。科学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所运用,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地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就难以巩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致力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宣传普及的队伍、对象、内容、渠道、方式、机制、领导等各个方面和环节。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关键是要努力实现宣传普及的队伍优质化、对象层次化、内容通俗化、渠道多维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健全化和领导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80、90后”当代大学生具有时代性思想特点,切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继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建设、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媒介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并从内容、对象及宣传、教育、传播手段方面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此基础上,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一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机勃发的创造性的革命斗争实践。这形成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对组织发动苏区群众、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