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秦慧杰  王慧杰 《世纪桥》2012,(9):128-130
本文分析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定位,阐释了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从生态文明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上探讨了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深入分析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重点是对公众参与生态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西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生态文明重在建设,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切实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与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成都拥有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良好环境,在横向生态补偿、饮用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补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成都市应立足于自身实际,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模式,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设计和安排下,不同的生产方式主导下,受当时所处社会阶段的文化发展水平所限,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因而所导致的生态影响和参与结果也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 《实事求是》2010,(2):13-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依靠力量不应是任何单一主体,而只能是由政府、企业、环境非政府组织(公众)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所形成的社会合力。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关键作用,保障公众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合法有序参与,从而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合力,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2)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工作部署之一被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已经进入以制度创新为推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维度和参与主体维度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制度,深刻剖析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公众层面面临的"制度陷阱",并提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红利"的具体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晋江市在深入推进的这一轮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体制机制的创新历程和经验。晋江通过创新领导组织机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创新治理污染机制,创设生态水域治理"河长制""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等,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劲动力。晋江还创新公众参与机制,有效激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当然,晋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今后须通过深化改革来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立 《学习月刊》2010,(24):14-15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公众是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主体力量,在这三大主体力量中,公众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公众是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主体力量,在这三大主体力量中,公众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大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分析"环境生态素养"的基本内涵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公众参与现状,认为大学生的环境生态素养包括环境生态认知、环境生态道德、环境生态行为和环境生态技能等多个方面;提出运用自媒体平台、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深化、教师的素养培训、绿色校园和生态文化熏陶等多个途径,以提升学校的环境生态教育效力。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因素、体制机制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因素影响,群众参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亟须解决的困境和障碍,因而我们要提高群众环保行动能力,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保障群众生态权益,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设计和安排下,不同的生产方式主导下,受当时所处社会阶段的文化发展水平所限,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因而所导致的生态影响和参与结果也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如何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新课题。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即真正理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涵义是前提,切实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是关键,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是保障,先行建立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是突破口,学习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先进经验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贵州省多项指数位列前十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满意度更是高居全国第二位。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指示器""风向标"。公众满意度背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成效?相关部门下一步还将有哪些举措?记者专访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黎平,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陈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和政绩观.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建立健全生态法律体系,用循环经济代替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重视政府主管部门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误区及其应对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重经济、轻环保,重形式、轻内容,重政府、轻民众等诸多误区。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改变政府治理方式,提高民众生态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各界参与等多方入手,扎实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法治环境不容乐观,立法转型滞后、相关法规存在“碎片化”甚至相互抵消的情况,司法行政功能错位,环境执法困难重重,相关法律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普遍较差。为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统一立法理念、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关的《生态文明促进法》;转换立法思维方式,且执法方式与司法方式要逐步重整;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环保职责,注重环境民主和社会参与,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顾海凇 《当代贵州》2009,(24):18-21
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北京大学、贵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对落实生态文聪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孙皖江  王猛 《世纪桥》2020,(4):69-7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鼓励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为建设好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群众应积极主动投身于生态保护中来。通过归纳总结新时代群众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境,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创新群众参与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群众参与研究方式、提高生态信息透明度、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权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