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近日,曾于1959年到1964年担任胡耀邦秘书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原秘书长高勇出版了新书《我给胡耀邦当秘书》,他受访回忆了他与胡耀邦朝夕相处的细节。记者:胡耀邦在团中央期间,你做了5年多的秘书。他平时工作、生活状态怎样?高勇:我们当时就住在富强胡同6号,办公室和卧室、书房在一起。他每天工作到很晚,不是看书就是看材料,都是说你们睡去吧,自己却是12点之后睡觉。他吃饭也是在办公室,吃得很快,不管别  相似文献   

2.
<正>在1976年天安门事件之后的几个月里,胡耀邦和李昌基本上停止了在中国科学院的日常事务,在各自家中将写"检讨"当作一件大事。胡耀邦依旧找来了几个月前协助他起草《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的吴明瑜,这次是请他起草"检查"。李昌的秘书明廷华本来长于文笔,这次就直接为首长起草"检查"初稿了。这次怎么写"检查"?胡耀邦对吴明瑜  相似文献   

3.
霞飞 《世纪风采》2013,(12):13-20
1980年3月2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与罗瑞卿的秘书王仲方谈话时,由衷敬佩、高度评价毛泽东写的文章,说:文章还是毛泽东他老人家的好,你看《论持久战》《实践论》写得多么好呀!又深刻,又生动,  相似文献   

4.
钱江 《党史博览》2010,(9):8-11
白天下田劳动,晚上作农村调查 1959年五一劳动节刚过,胡耀邦就带着秘书高勇、警卫秘书李汉平,由司机高振球开着一辆吉普车驶出北京,径直南下,来到河北省安国县的齐村劳动了将近一周。  相似文献   

5.
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生前曾在怀念文章中说, “耀邦读过《马恩全集》,也读过《圣经》;做报告不念稿子;会写文章,会作旧诗,字也写得好.” 自1952年后,中共就跟随苏共,将爱因斯坦批判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文革中更是“批判相对论,革相对论的命”.1979年,胡耀邦看到刚出版不久的《爱因斯坦文集》,说很多内容他没看懂,但看懂的那些,对他启发很大.  相似文献   

6.
调离岗位     
正大志是我们局长的秘书,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写东西善于吹捧应景,深得领导器重。前些日子,我们局长亲自挂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搞了一次植树造林活动。大志在第一时间写了一篇通讯稿,第二天就见报了。说来凑巧,那篇稿子被某位市领导看到了,这位市领导跟我们局长面和心不和。这次,他看到我们局植树1000多棵,就有些怀疑。于是,他叫上秘书来到我们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之子》“部长访谈”节目,那次接受采访的是卫生部长张文康。他给我留下的较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他“不当‘面团官”’的说法。他说:“我说不当‘面团官’,就是我要通过调查研究,有自己的主见,包括我的讲话稿、写的文章,我都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不会是秘书写什么我就念什么的官。”“领导”毕竟是“领航导向”的人物。作为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总结工作靠秘书理头绪,部署工作靠秘书出思路,开会讲话靠秘书写讲稿,这倒使秘书得到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封胡耀邦参加党的八大期间写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言为心声。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回家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振魁 《湘潮》2005,(12):6-7
1963年春节,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挂职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下农村调查研究农业问题时,回了一趟老家——当时的浏阳县中和公社。这是他60年革命生涯中仅有的一次故乡之行。“我又不是旧社会的官老爷,怎能叫老百姓抬来抬去,这不像话”196  相似文献   

10.
<正>文稿写作,对绝大多数党政干部而言,都是必备技能。同样经历了一件事,不同的人写出来,重点、意蕴等有所不同。近年来,有不少县市级的笔杆子,获得了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其他部委等合作撰写、修改稿件的机会,领教了中央机关对稿件的严谨与务实,自己也有颇多思考。"原来中央机关的稿子也要‘讲故事’"去年,笔者的一个朋友小鹏到国务院某部委挂职。初来乍到,他就领教了中央机关磨稿子的专业。他在地市级部门原本就是笔杆子,科班  相似文献   

11.
不归我管     
大志是我们局长的秘书,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写东西善于吹捧应景,深得领导器重。 前些日子,我们局长亲自挂帅,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搞了一次植树造林活动。大志在第一时间写了一篇通讯稿,第二天就见报了。说来凑巧,那篇稿子被某位市领导看到了,这位市领导跟我们局长面和心不和。这次,他看到我们局植树1000多棵,就有些怀疑。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工作是党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1979年3月8日至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胡耀邦到会作了报告。胡耀邦认为:"从党的根本的性质来讲,党性和人民性是融合在一起的,党性就是人民性。"他说:"我们的报刊、通  相似文献   

13.
正清代的官老爷院子门口看门的门丁,名义上是下人,也就是奴仆,但地位却不一般。这种人大多不是官老爷从家里带来的,而是由人推荐投靠来的"专业人士",人称长随,其中做门丁的,衙门里叫做"门上的",属于"爷"字辈。漫说衙门里的人,就算外面来拜门的官老爷,也得让他们三分。前来拜谒的,都得给门包,即小费。门包是有规矩的,随老爷的官阶不同而不同。如果给少了,门丁肯定是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领袖,毛泽东高度重视公文在指导革命、推动建设中的作用。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公文。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64年,他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严厉指出:"有的人,自己不写东西,要秘书代劳……如果一切都由秘书去办,那么,部长、局长就可取消,让秘书干。须知,这也是劳动,不亲自动手怎么行呢!"  相似文献   

15.
1988年秋,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为自己的老领导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是:"戎马倥偬为大同,十年开拓振雄风。""十年开拓振雄风",是对耀邦同志文革后复出的十年不平凡历程所作的很好概括。胡耀邦同志从1977年3月到中央党校任职,到1987年初,整整十年。  相似文献   

16.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战地"副刊上,刊出了王冶秋纪念周恩来的文章<难忘的记忆>.时在国家文物局任职的王冶秋,在文章第一节,披露出周恩来临终前不久,通过秘书告诉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周恩来是他的介绍人并直接领导他.周恩来让王冶秋转告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时,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相似文献   

17.
小议改文风     
文风是党风的体现。在改文风问题上,原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的“诀窍”值得我们借鉴。 1957年,谭震林在攸县进行民主办社试点,随行人员曾经用试探的口气建议一些报告可由秘书代写。谭震林风趣地说:“那不行,如果领导干部在会上照念秘书起草的稿子,那不成了傀儡!再说,人家写的稿子,毕竟不全是自己的见解嘛!”一次,谭震林在基层遇到一场报告会。台上一位干部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18.
<正>胡耀邦,一个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熠熠闪光的名字。他"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他是"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百年诞辰。斯人已逝,风范永存。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2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丰功伟绩、他的高贵品质至今仍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20日上午,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胡耀邦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他夙夜在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书写了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的人生。习近平强调,我们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胡耀邦同志认为,理想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  相似文献   

20.
<正>1984年10月27日,胡耀邦同志视察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时,在日照接见了我的父亲、致富能手魏振东,并兴致勃勃地为他写了一副对联":推翻三座大山是英雄,实现四化宏图是能手。"胡耀邦同志为什么称我父亲是英雄呢?这得说说父亲抗战的故事。父亲1924年出生在莱芜县辛庄镇芦城村一个农民家庭,15岁参加革命,在抗日军政大学入党,18岁毕业后,被党组织分配到滨海军分区日照涛雒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