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作为“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新近推出的系列学术论著之一,《消费文化读本》是一个奇异的混成品。这本论文集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其由表及里的夹心式结构:灰色而沉重的包装内是轻盈随和的主题——物品、消费品、衣食住行,而“物欲横流”的题目下却又是严肃的意识形态批判、文化社会学分析。其有趣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的总体性批判建立在否定的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之上,把发达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集中批判了后工业社会对人的整体压抑与绝对控制,并提出了反抗这种新控制形式的革命理论与斗争策略,寻求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未来新出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和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批判及其总体性革命理论。尽管他们的分析视角和理论路径各不相同,但其总体性批判理论立足于马克思早期的异化理论,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抽象人本主义的文化批判与思想解放,不过是左派知识分子忽视了具体生产关系的理论抗争与头脑风暴。从其产生的新左派革命实践来看,"五月风暴"作为一块试金石,从表面上看显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总体性批判的现实生命力,但从根本上说也深刻暴露了其理论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白宏  房凤琴 《工会博览》2005,(23):39-40
北京市卫生局工会有32个基层工会,会员3万多人,其中70%以上为女职工,具有女职工多、女知识分子多、医疗任务繁重、工作责任大、生活不规律等特点。近年来,北京市卫生局工会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北京市总工会和卫生  相似文献   

5.
<正>在谈到中国改革时,要区分两类知识分子。于建嵘说,"历来的政治社会变化,都需要知识分子提供意识形态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性说明,他们还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当中国的官方知识分子提供不了这些东西的时候,改革也很难提供一个全民的共识。"于建嵘说的"官方知识分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不能被称为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能称为"跟文字和知识打交道的人"。虽然于建嵘尝试区分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知识分子和官方知识分子,但是,他从知识分子的功能上,用知识分子在改革中起重要的作用来划分。第一,提供改革正确性的背书;第二,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南风窗》1986,(8)
国外对“知识分子”作用的争论国外学术界围绕知识分子问题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应当怎样估价知识分子的作用?西欧的许多学者特别强调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认为知识分子“发挥了异常杰出而重要的作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知识分子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阶级,而且是领导阶级。苏联和东欧的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知识分子不是独立阶级,而是一个社会阶层,是依附于一定阶级,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他们也愈益强调知识分子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赖若愚在全总党组第一次扩大会议后,担任全总秘书长,工会七大又当选为全国总工会主席。从1951年底到1958年5月,主持全总工作达六年之久。虽然,赖若愚是在对李立三的错误批判后主持工会工作的,但他以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南风窗》2012,(12):46-47,50
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利益冲突"时代。社会变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松散的群体,在整体上变了吗?赫拉克利特说:万物皆流。"知识分子",无论指的是一个有点含混的概念,还是一个松散的异质性群体,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不会停留在它,以及他们曾经呆过的地方。在中国——当然不仅仅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9.
宁二 《南风窗》2007,(2):32-33
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南风窗》(以下简称《南》):你一直研究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脉络,你认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精神的断裂点发生在什么时候?谢泳(以下简称谢):从思想史角度观察,1949年前在中国知识界,确实有一个自由主义的脉络,时代转换之后发生的一个主要现象是:自由主义的主要领袖人物都离开了中国,比如胡适、傅斯年他们,这些人开始主要集中在欧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回归到台湾。比如台湾大学当年的主力其实是老北大的底子。从思想史角度评价,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抗战胜利后有一些分化。其中比较有参政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左倾,  相似文献   

10.
作为“转换生成语法”体系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同时也是具有强烈淑世情怀的知识分子,毕生都在对美国政府及其对外政策乃至整个西方民主制度进行猛烈抨击,从科索沃战争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他批判美国一直试图  相似文献   

11.
黎忧 《南风窗》2014,(20):96-96
一直以来,研究者都把储安平定位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甚至将其视为继胡适之后中国第二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目前所有的储安平研究,也基本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进行,尽管已经缺乏新的问题意炽,仍不厌其烦地做各种重复阐释。的确,储安平在1940年代主办《观察》周刊,以民主、自由、进步、理性为办刊立场,公开宣称代表“一般自由思想分子”,激烈批判政府,抨击当道,创造了中国舆论史上最后的辉煌……从表面看,以“自由主义者”概括储安平似无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嘉上导演的《四大名捕》,我乐见其成.这位香港导演执导的"知识分子"文武双修,社会批判有过刚猛无伦的《野兽刑警》,拳打脚踢有过动作至尊《精武英雄》.而《四大名捕》既有朝堂黑幕,又有动作狂飙,应该是进入了陈嘉上的拿手区域.  相似文献   

13.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0):95-95
<正>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知识分子的批判角色"、"批评的权利"这些字词和概念挂在嘴上。有批评,才会有进步,因此对这种人我总是保有一份向往和尊敬,不敢有丝毫不敬。但真话总得有人来讲,批评的批评者乃是个人的人生实现,但这条路可真是寂寞万分。原因就在于以前的西方,有一两个世纪培养出的人道良心,它可以持续灌溉着批评者的热情之花。而在中国,"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价值流传,也使得知识分子批评的道德支持不虑匮乏,而且有很好的回  相似文献   

14.
62岁的南方朔是台湾数一数二的政论家,在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时期,他办党外杂志骂国民党;民进党上台,他又掉转枪口骂民进党和陈水扁;国民党重新执政,他对马英九的指责和挞伐一样严厉和不留情面。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永远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和权力保持距离。台湾《天下》杂志称赞他"期能从自学的民间学者成为思想家",但他本人对此并不高兴,"我这样没有多少学问的人都被称为思想家,台湾的知识分子太不用功了。"7月26日,本刊记者在香港与其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15.
林赞治 《南风窗》2014,(10):88-89
<正>从历史上看,当革命处于高潮,它趋于信仰至上,意志统一,不容异议和反对。而知识分子偏偏喜欢质疑,结果为革命所淘汰。革命首先是观念的革命。观念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创造,其中,最富于成就的观念,就是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的观念。农民起义、宗教改革没有这样的观念,是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科塞称为"观念人"——最早把它写在革命的旗帜上。知识分子的角色知识分子萌生于中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中产阶级的产生、发展而壮大为一个有为的群体。在价值观的形成方面,他们是从社会底层、被压迫阶级那里获  相似文献   

16.
唐小兵 《南风窗》2007,(19):92-92
追忆20世纪尤其是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生活,再现他们在历史的阴霾中颠踬的行走,甚至借此隐讳地表达对1949年之后政治文化与知识分子的批评,已经成为公共知识界一个持久的热点。近年来,《读书》、《书屋》、《随笔》等刊物刊发了大量缅怀与反讽融为一炉的怀旧文字,但这些文字也流露出一种把知识分子的历史掌故化、趣味化、政治化的倾向,部分文字沉迷于对知识分子日常生活史料的爬梳与炫耀性展览,这就可能导致知识分子历史书写的零碎化与空心化。这样的背景下,阅读许纪霖先生刚刚出版的知识分子个案研究结集《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别有一番警示与提醒的意义。说到底,许先生知识分子研究的焦点在于通过勾勒与深描知识人无可逃遁的处境、艰难抉择的行动与悲欣交集的意识,来尽可能再现他们在历史的拐点上的犹疑、惶恐、愤慨、悲哀、亢奋等心灵挣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05,(21)
巴金逝世后,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谈巴金艺术成就, 我是文学门外汉,不能置喙。我觉得,更值得重视的是他晚年呼吁‘说真话’,而且不停留在呼吁上,而是坚持自己说,至少不参与说假话,说空话,自欺欺人。”朱学勤指出,《随想录》出现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是这一批文化老人刚刚开始反思的一个标志,是起点,不是高点。其实早在100年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里,已经把知识分子阵营里面各种复杂、暖昧、交错、重叠都揭  相似文献   

18.
界限的问题     
冯磊 《法制博览》2010,(10):78-78
作家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里,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前苏联为了对知识分子进行“有效管理”,发明了一种把知识分子聚集到一起来管理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建一些筒子楼,将那些高级知识分子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久而久之,彼此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再后来,这些“被管理者”就在公共厨房里用往别人水壶里吐口水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  相似文献   

19.
著名剧作家许雁在一次闲聊中对笔者说:“现在压力很大!”压力何来?她创作的话剧《情结》在全国引起轰动,人们期待剧作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固然是主要的原因,但实际上“压力”还来自许雁的另一个“名衔”——广州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学者。这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给广州市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光荣称号。在全市范围内评选优秀中青年专家,起源于1988年末。改革开放,焕发出知识分子的青春,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由于种种原因,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都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非一朝一夕能彻底解决。至于出现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现象,就更令人痛心疾首了,这可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市里为鼓励知识分子,决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以帮助。 1989年11月,经各基层单位推荐、市里考核,广州市第一批优秀  相似文献   

20.
美国左派曾经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有过辉煌历史,但由于自身战略失策等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了在美国社会中的话语权。美国左派一直想努力重振当年的辉煌,但由于所有的努力根本就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而最终都流于破产。当前,美国又有一些左派组织想通过确立左派谱系、批判自身等方式来重建美国左派。这些组织立足于美国社会的新特点,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美国左派自身,提出了新的战略和策略。然而,当它们一味强调社会解放而回避阶级斗争时,却犯了美国左派惯有的教条主义错误,使其当前的重建行动依然是停留在书斋中的少数精英知识分子的智力游戏,无助于改变自身的历史地位和美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