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春寄语     
春天的脚步声又铿锵有力地响彻在我们这个朝气向上的国度里.在这幸福祥和的春光里,请允许我们法学杂志社全体编校人员向辛勤耕耘的广大作者和读者,向关心与支持《法学杂志》成长的法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法学界的朋友们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做出了自己应做的贡献!《法学杂志》在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首都乃至全国法学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始  相似文献   

2.
《法学》1994年第10期发表了郭道晖同志撰著的《社会主义自由——当代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作者从孟德斯鸠所著《论法的精神》中得到启迪,谈了“法的精神”的科学含义、当代世界的法的精神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精神。就此,笔者愿同作者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沿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法学杂志社新春寄语璀璨的岁月,奋进的年华,使人们深感历史的车轮转动得是如此之快,转瞬间,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此万象更新之际,法学杂志社的全体同仁,谨向在过去一年里关心、支持与爱护《法学杂志》的读者、作者和社...  相似文献   

4.
正当《法学杂志》创刊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读者、作者的一封封洋溢着温馨而热诚的祝贺信,信中有深情的嘉勉,也有殷切的希望。由于版面所限,这里仅能选登其中的数封来信,但是,我们对于所有来信中比金子还宝贵的话语,将句句铭刻在心,字字铮铮叩耳。此时此刻,燃烧在我们胸中的无限激情,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衷心感谢各位朋友对《法学杂志》的支持!”——是广大读者、作者十年如一日地对《法学杂志》的宝贵支持、爱护和不遗余力的耕耘,才使我们迎来了十年后的金秋和累累的法学成果! ——是社会各朋友,特别是政法界的同仁好友的真诚帮助,才使得《法学杂志》能够沿着自己的风格(新近性强、文短意深、着眼于可操作性等),迎着困难,立足于全国法学刊物之林! ——是司法部、北京市公、检、法、司的领导,乃至全国的一些著名法学家给予我们的巨大的鼓励与支持,才使得《法学杂志》能够在1989年严峻的历史考验面前,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法学杂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十年,又将伴随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步伐朝着下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十年走去。我们决心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与爱护下,一如既往地为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培养宏大的法学研究队伍,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法学杂志》多年来被评为“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CLSCI)来源期刊”。本刊秉承“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宗旨,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近年来,我刊不断创新,坚持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线”,打造精品,出“升级版”,出成果,出人才;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服务法治建设。为了进一步办好《法学杂志》,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请新、老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6.
迎新寄语     
国庆大典已过,新春佳节将临。在这辞旧岁迎新春的美好时刻,回顾一年来的编辑工作,我们首先应该感谢的是关心和扶植《法学杂志》的广大读者与作者,是爱护和支特《法学杂志》的全国法学界以及各行各业的朋友。我们深知,如若没有这样殷切的关心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我们心情振奋之余,分外感谢全国法学界对《法学杂志》的关心和支持,分外感谢广大读者与作者对《法学杂志》的爱护和扶植! 《法学杂志》创刊五载有余,它从我国法学界的实际状况和广大读者的现实需要出发.始终恪守“普及为主,兼顾提高”的编辑方针,已经为广泛的社会反响所证明,这条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形势在发展,我国法制建设已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法学界已经开始并正在继续开创新的局面,如何因时而易,在办刊中适应这种变  相似文献   

8.
《法学杂志》创刊了!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刊物能和读者见面,应当感谢市委、中央司法机关和首都法学界的支持,同时也是编辑同志辛勤耕耘的结果。对于这个新生的法学刊物,我表示热烈的祝贺! 现在,《法学杂志》要出刊了,回想三十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展望法学未来的发展,不免心潮起伏,百感交集。自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关心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可以说法学研究的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在当前大好形势下,党在新时期的总路  相似文献   

9.
《法学杂志》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了肖永清同志的《必须重视法学》(下称《肖文》)的文章,提出了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第三期又发表了刘升平同志的《谈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刘文》)和谷安梁同志的《也谈法学的研究对象》(下称《谷文》),对法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开展了不同意见的争论和讨论。与此同时,《法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五期发表的余先予、夏吉先同志的《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下称《余文》)中也涉及到这个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一对三种不同看法的三点认识从上述论文中可以看出,存在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包括国家与法”。理由主要是“法律与国家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法是从属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研究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0.
新年寄语     
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了法治中国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方略,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2015年是《法学杂志》继续创新发展的一年.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策划、组织了特稿、专稿,推出了“全面依法治国” “生态文明法治”“民法典编纂”等专题;针对司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设置了司法实践栏目;为了培养法学新人,为青年才俊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坚持办好特色栏目“青年法苑”,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法学、法律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本刊寄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值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当代法学》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当代法学》的发展,给予《当代法学》厚爱的作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有上百所大学的几百名专家、学者为我刊投稿。在法学学术领域里,你们  相似文献   

12.
新年寄语     
《法学》1994,(1)
光阴荏苒,新年又至。 在新春伊始,月刊社同仁向本刊的读者、作者以及在过去的一年里关心、支持、爱护、帮助本刊的法学界、司法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拜年! 过去的一年,是在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逐渐建立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年。《法学》月刊同法学界  相似文献   

13.
作者来信:此文寄往《法学》杂志,是与郭道晖同志进行商榷的文章。该杂志因不拟再讨论这个问题而将稿件退回。本来首先是张光博同志写了文章与郭道晖同志先前的一篇文章进行讨论,刊在《法学》1995年第3期,随后部即以长文橄答,接着马上结束讨论,作为读者,我也确有未尽之言。故此,寄给贵刊。《法学》杂志就法的精神问题展开讨论,使读者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是一桩可喜的事情。贯彻学术上坚持百家争鸣,符合中央的精神。本人作为一名法学工作者,愿就这场讨论的重点发表些意见。一、法这种社会现象属于经济基础,还是属于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4.
2001年的嘹亮的钟声已经敲响,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迈入新世纪.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里,谨向《法学杂志》的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关心与支持《法学杂志》的朋友们致以新春祝福,敬祝朋友们事业有成、阖家幸福!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法学》1991,(2)
社会的需要是办刊的动力源泉,广大的读者是刊物的永恒挚友。怎样方能拓宽与社会交往的渠道、加强与读者的紧密联系,这是全体编辑人员经常关心和思索的问题。本期问世的“读编往来”专栏,愿能成为社会和编辑部之间信息传递的途径,成为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辞旧迎新之际,许多读者致函本刊,期望《法学》月刊能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的法学研究。编辑部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决心在新的一年中,弘扬《法学》特色和  相似文献   

16.
读了张光博教授在《法学》1995年第5期发表的《法的精神与法律精神论略——与郭道晖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张文”),觉得他所“论略”或“商榷”的,同我在《社会主义自由——当代社会主义法的精神》(以下简称“郭文”)中所探讨的,颇多偏离。譬如关于“法”的概念,就是各执一辞,不是在同一概念内涵与层次上讨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91,(9)
曹漫之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法学》编辑部全体同志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无论五十年代任《法学》主编,还是八十年代初兼任《法学》主编,曹老为《法学》杂志的创办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即使在患病住院期间,曹老时时刻刻关心《法学》杂志,可以这么说,《法学》在司法机关和社会上享有一定声誉和做出一些成绩,是与曹老的关心和领导分不开的。今天,我们特刊登《法学》原主编张传桢同志的文章“缅怀尊敬的曹漫之同志”,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6,(5)
关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已经持续讨论多年了。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发表张宗厚同志写的《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后,反映仍然较为强烈,同时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我们认为,要创造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冲破“禁区”,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正如有的作者所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不能“唯书”、“唯上”,应提倡敢于探索的精神。至于对法的本质属性问题,可以在总结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继续进行探讨。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倡导和创造学术争鸣的良好环境和气氛,探索和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力求得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又切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际的科学结论。张友渔同志最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关于法的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包括原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规范。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万年以后也有法庭。一种是狭义的,即专指阶级社会的法律。但说老实话,我对于广义的法是缺乏研究的,我们集中研究的是阶级社会的法律”。他认为对张宗厚同志提出的法的新定义和基本属性,应增加一句:“在阶级社会里,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见《人民日报》今年8月31日第五版)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稿,特在此表示谢意!现将部分来稿摘要如下,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86,(5)
关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已经持续讨论多年了。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发表张宗厚同志写的《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后,反映仍然较为强烈,同时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我们认为,要创造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冲破“禁区”,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正如有的作者所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不能“唯书”、“唯上”,应提倡敢于探索的精神。至于对法的本质属性问题,可以在总结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继续进行探讨。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倡导和创造学术争鸣的良好环境和气氛,探索和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力求得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又切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际的科学结论。张友渔同志最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关于法的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包括原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规范。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万年以后也有法庭。一种是狭义的,即专指阶级社会的法律。但说老实话,我对于广义的法是缺乏研究的,我们集中研究的是阶级社会的法律”。他认为对张宗厚同志提出的法的新定义和基本属性,应增加一句:“在阶级社会里,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见《人民日报》今年8月31日第五版)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稿,特在此表示谢意!现将部分来稿摘要如下,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86,(5)
关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已经持续讨论多年了。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发表张宗厚同志写的《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后,反映仍然较为强烈,同时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我们认为,要创造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冲破“禁区”,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正如有的作者所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不能“唯书”、“唯上”,应提倡敢于探索的精神。至于对法的本质属性问题,可以在总结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继续进行探讨。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倡导和创造学术争鸣的良好环境和气氛,探索和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力求得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又切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际的科学结论。张友渔同志最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关于法的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包括原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规范。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万年以后也有法庭。一种是狭义的,即专指阶级社会的法律。但说老实话,我对于广义的法是缺乏研究的,我们集中研究的是阶级社会的法律”。他认为对张宗厚同志提出的法的新定义和基本属性,应增加一句:“在阶级社会里,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见《人民日报》今年8月31日第五版)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稿,特在此表示谢意!现将部分来稿摘要如下,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