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传播技术,使网络信息传播呈现自由化与全球化、公开化与迅速化、碎片化与隔绝化、透明化与泛娱乐化等特点,为网络空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为其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对网络疆域主权安全、政府公信力、社会信任度、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网络伦理生态等方面造成一定冲击。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共建网络平台、树立网络权威、加强网络引导、整治网络伦理等路径,助力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2.
方正 《理论月刊》2024,(2):142-153
意识形态与社会空间具有双向互构的内在逻辑勾连。作为数字化生存的实践场域,数字空间的内在价值禀赋要求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摄性空间地位。新时代建立以主流价值为基石的数字秩序结构,面临着多重消解性的空间困境:数字媒介对信息流动性的释放与议题设置权的竞夺,稀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感知;智能算法圈群化价值构造与数字平台的块垒化共在,割裂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分布;算法信息对日常生活域的占领与非理性数字生态的构造,筑就了失衡性意识形态空间结构;数字资本对个体性空间的虚构与公共性话语的解构,滞碍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流动。构造建基于社会主义价值伦理的良性数字信息生态,要使刚性制度规范与柔性文化治理相协同,推动信息生态的治理性“过滤”;重置智能算法技术的价值内嵌,完成信息生态的技术性“过滤”;破除平台信息资源流通的空间壁垒,落实信息生态的平台性“过滤”;激活数字主体参与信息环境建构的自觉意识,实现信息生态的自主性“过滤”。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的顶层部署和努力推动下,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就其数字化转型方式和治理成效而言,各地政府存在着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本文以31个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混合方法集合理论,基于“资源-压力”分析模型,实证探索影响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和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基础资源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创新资源和社会压力能够有效带动数字化转型。以“资源”和“压力”为轴建立类型学分析矩阵,由此产生双向驱动型、资源依赖型、社会压力拉动、创新资源刺激型四种转型类型。总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是资源和压力相互依赖作用的结果,资源是塑造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前提,但压力也在调适着资源对于转型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祁志伟  桑川 《电子政务》2023,(6):113-124
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结构之中,其自身的工具理性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性高度耦合,这也为信息技术可持续赋能创造了先决条件。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表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逻辑本质上是依附于信息技术建构政府的有机过程,包括形态演进、高效行政、治理创新与价值选择四个维度,形成了相对系统的逻辑体系。然而,技术“双面性”特征也可导致政府由“数字民主”滑向“技术利维坦”,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着“技术-组织-制度”设置失配、技术理性侵蚀民主价值、空间过载和信息外溢、非兼容性等潜在风险。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与治理对象的高度复杂性,政府数字化转型中仍需通过信息技术的内在价值重塑、顶层设计完善以及创新能力提升来实现预定目标,可为防范信息技术异化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或潜在风险提供价值预判。  相似文献   

5.
智能传播时代,在定制化信息传播模式、算法过滤机制和选择性接触行为的多重影响下,公众极易被带有强烈自身偏好特征的同质化信息所裹挟和淹没,自缚于“信息茧房”之中。以其空间的封闭性、内容的片面性和传播格局的割据性,“信息茧房”不断重复和强化着人们的认知偏差,排斥异质信息与观点,阻滞社会信息正常流通,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影响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弱化的困境。化解“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从话语构建、技术把控、平台监管以及民众媒介素养培育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竞争力,疏通信息传播渠道,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平台“算法”,不断优化网络生态,全面凝聚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一网统管”建设作为考察时下中国技术与制度,更具体说是数字技术与科层制度关系的一个切口。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治理变革,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全面探索数字化转型这一技术治理导向的城市治理创新之路。与此同时,城市管理体制发展正在经历“重心下移”的势态。在此双重逻辑下,各行政层级如何回应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需求?案例研究表明:在中国当前数字化转型阶段,技术与治理不是单向赋能或决定的,而是交互的。本文提炼出交互型平台治理的四大机制:虚实互映、感行合一、双轨合力、人机融合。为了解决政府科层组织僵化低效、条块分割等带来的超大城市治理难题,上海市提出以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的创新方式来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科层组织之中,寓技术于组织,试图推进技术与制度的交互影响与变革,从而实现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革命性再造。  相似文献   

7.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引起学界广泛重视,但鲜有研究关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与差异化路径。借鉴动态能力理论,从技术、组织、管理三个维度建构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全国重点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数据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由此形成了“基于数据的制度驱动型”和“基于数据的创新赋能型”两种高水平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非高水平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则包括“财政与数据限制型”和“财政与体制约束型”两种。结论有助于厘清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与约束条件,为理解差异化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因地制宜地实施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汤志伟  韩啸 《湖湘论坛》2023,(2):102-113
现有研究鲜有深入分析能力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本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通过混合研究设计检验不同能力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作用,剖析不同能力及其组合的具体影响。首先,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数字领导能力、数据治理能力与部门协同能力等七项能力均显著正向影响政府数字化转型效果。其次,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发现不同的能力组合推动高水平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即高位推动型、协同创新型与生态系统型。  相似文献   

9.
揭晓 《前沿》2014,(5):133-135
网络不仅是信息社会一种全新的技术媒介,更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带来极大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具有涉及面广、协调需求大、技术密集等特征,传统的行政治理已经无法满足面临着来自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研究围绕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群机制的互动协同与互补嵌入这一问题,对杭州城市大脑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杭州城市大脑通过关系型契约主导的准市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民主网络等模式,在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未来,通过政府职能转型和施政方式转型,进一步对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形成利益耦合的元治理体系,进而向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逐渐靠近,成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徐顽强 《求索》2022,(2):124-132
实践样板的生动经验表明,我国社会治理正在大步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多场景样态,而数字化场景在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嵌入,不断阐释出新的治理逻辑与规则框架。去中心化与信息裂变特征持续增强的数字化场景,一方面增强了社会治理多元参与主体的话语权与共享性,体现出更加扁平化的社会权力配置重塑趋势;另一方面,新空间与新秩序的产生,也继而冲击了原有社会的组织形态与主体角色,识别难、虚拟化、无组织等都成为制造新社会问题的矛盾源头。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社会治理规则的不断重塑过程,不仅要通过制度边界和技术边界框定数字转型在可行可控轨道内运转,也应合理借助伦理边界和人文边界来维护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共性与平等性目标,使数字技术在未来为社会治理诸多现实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岳修峰 《人民论坛》2014,(8):150-152
过渡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微观平台,需要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文章分析了过渡型社区治理面临的“五难”困境,提出了强化社区民生建设以提高居民融入度,重构社区治理主流文化以提高居民认同度,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培育居民社区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转型政府职能以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等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21,(6)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省委深改委多次要求加大数据交换共享力度,着力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良好成效。展望"十四五",要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政府数字化改革步伐,为推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智慧城市整体智治的实现路径可借助行政生态学中“情景—结构—行为”三个维度剖析。新时代伴随城市治理任务激增、城市治理难度加大、城市治理风险上升等情境变化,城市治理呈现由智慧城市(Smart City)向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再到新型智慧城市(New-Intelligent City)的转型。在此过程中,新型智慧城市治理结构主动调适,在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加强政府引导、激发市场活力、建设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共享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且取得了促进城市发展方式变革、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升城市现代治理能力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效果。整体智治深度回应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治理与发展需求。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整体智治路径应推动条块治理向协同治理转型、人工治理向智能治理转型、后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型、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型、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引擎,然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与失衡的问题。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容易引发数字鸿沟、数字孤岛、信任赤字和数字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应探索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治理数字化实践中的耦合关系,有效回应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议题。把数字公平、数字协同、数字信任和数字安全等价值理性要素作为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遵循,通过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建社会治理部门的数字化协同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认同机制,夯实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安全底座”等举措,全方位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向奔赴”。  相似文献   

16.
何军 《台声》2013,(11):78-78
10月20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的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开幕。来自两岸四地新闻界的100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多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策略”主题进行探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翟惠生,湖北省政府副省长郭生练出席并讲话。研讨会为期5天,主要聚焦当今媒体的前沿话题: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与数字化发展、微博客时代媒体人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新媒介对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唐琴  粟超 《重庆行政》2023,(5):103-105
<正>伴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的奔涌而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大势所趋,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全媒体时代正加速前行。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破茧而出”,是主流媒体面对的重大课题。主流媒体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治理主体之一,充当着当代社会关键的“沟通性工具”[1],担负着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职责,发挥着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数字化银川”建设,首先要对“数字化”和“数字化银川”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常说,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时处处都受到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其实,数字化的实质是信息化。数字化是就形式而言,信息化则是就内涵而言。“数字化银川”是指通过建设银川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处理公共平台和信息应用公共平台,使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充分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增强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银川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字中国战略推进下,政府、社会、各行各业都将加速数字化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思维进行改造和转型。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各地探索的“一网一门一次”“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省内通办”等数字政府建设范例,为提高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积累了宝贵经验。202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35年,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3,(10):92-92
吴晓斐在《理论改革》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有着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文化精英在新媒体平台上掌握着一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大众施加社会影响力,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主流媒体如能主动和文化精英结盟,可以更好的起到引领社会思潮和整合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