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德技并修”是其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德行素养方面肩负着三重角色:先进理论的传播者、课程思政的引领者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助力者。为能胜任这三重角色,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政治素养强“三力”、专业素养炼“三能”、德行素养涵“三德”。通过组建跨界学习共同体、创新培养模式、健全激励机制,畅通校企双向流动、融通理实双向培训、贯通内外双向驱力,打造“双师型”思政课教师。  相似文献   

2.
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政教学的目标方向一致、教学方法相互融通、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然而,在教学中仍面临着烹饪类专业就业指导与思政教学内容失衡、思政元素融入速度缓慢、思政元素融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提高思政教学内容比例、及时调整课程教材与教学方法、完善思政元素融入工作机制,提高烹饪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政治素养是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养。基于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中关于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的要求以及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应表现在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战斗力、政治教学的创造性和实施力、政治情怀的引领性和感召力。根据三大专业表现进行培训对象分层、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形式创新,建立“全阶段”培育机制、研发“全方位”培训课程、形成“全场景”提升路径,从而构建起有序有效的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提升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积极探索与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推进新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努力办好思政课的切实举措。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思政课程建设的紧迫需要,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担当,要求我们应积极探索和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其基本内涵包括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道德品格。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特性的理解,进而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就业导向,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嵌入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以“知能、技能、知行”为联动、以“校中厂、厂中校”为方向、以“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为中心开展的有益实践。在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育人模式作为提质、赋能、增效的有效举措,有助于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和落实人才强国战略。面向就业导向,高职院校应结合思政教学育人内涵实质与价值取向,明确办学定位,完善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素质,组建高职教育师资团队;推动提质培优,健全高职教育评价机制,以发挥思政教学育人效能,逐步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推动高职院校年长思政教师持续性发展,对强化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该群体总体特征与持续性发展差别的基础上,提出以持续性的职业素能培训平台建设与多元化的职业空间拓展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年长思政教师的职业潜力,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7.
高校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德法兼修”教育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上创新的支点。司法警察院校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握办学定位,精准施教,坚持“德法兼修”培养标准,实现法学课程思政的目标。通过优化课程思政总体设计、请“专家型”警察讲授执法经验、加强与实务部门沟通、开拓第三课堂等路径,推进法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渗透、同向同行,承担起司法警察院校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高素质“德法兼修”法治工作队伍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全面分析普体教育的内涵与育人价值,精准把握其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对高职院校推进普体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普体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及思政育人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普体教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渗透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更好地实现普体教育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着政策运行不到位、课程目标体系理解不全面、教师观念转变不理想和课堂教学创新不足等系列问题。系统推进和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运行机制;加强思政内容整合,构建育人合力,建立纵横相联、内外一致的课程框架体系;促使教师在思想理念、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关键性转变;精心组织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深度打造创新、趣味、灵动的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研究中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社会发展形势、思政课课程性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协同育人规律都迫切要求中职思政课要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改革创新。调查发现,中职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政策执行失真、师资结构性短缺、课程资源匮乏、教育主体责任不明等方面的困境,需要从改革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善用教育资源、明确主体责任等四方面予以纾解。  相似文献   

11.
蔡娟  张赟 《青年论坛》2014,(1):104-107
师德自觉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文明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师身上的本质体现和外在表现。教师优良的道德品行和道德习惯,源于他们内在的素质自觉和外在的行为自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自觉,不仅是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元素和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且是青年教师自身健康成长和充分发展的重要抓手。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自觉,关键要加强师德教育:一是加强政治道德教育,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政治道德自觉之基;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自觉之本;三是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学术道德自觉之源。高校青年教师必须以加强师德教育为抓手,以师德自觉为准绳,勇于担当起政治道德自觉、职业道德自觉、学术道德自觉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师德自觉的践行者和表率,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Journal of Chiz  相似文献   

13.
客观公正地对高校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不仅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求知成才的热情,形成靠实干进步、靠实绩进步的导向,更有利于激励广大教师把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放到培育高素质人才上,从而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进步。本文在分析高校当前考核评价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THE Jiayi Ethnic Boarding School inDaotanghe Township,Hainan TibetanAutonomous Prefecture,Qinghai Province ison the southern shore of the scenic Qinghai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是教学的权威,对大学有效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影响大学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知识架构、教师的师德、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员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赢得学员,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有个人的教学魅力。教师的魅力就在于不断地去追求美,成为美的追求者、实践者、创造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美,创造美,学员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到美的魅力,从而朝着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Retired urban educators turn low-performing rural schools around through a volunteer program With its vast mountainous areas and underdeveloped economy,Bama Yao Autonomous County in southwest China’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s hardly an ideal venue for young teachers fresh out of university.That’s where Youcheng Evergreen Voluntary Teaching Program comes into play,  相似文献   

18.
<正>September 10 is the Teachers’ Day of China, a special day to honor all teachers for their hard work. On last year’s Teacher’s Day, I received  相似文献   

19.
《闺塾师》突破了“压迫——解放”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旧有模式,采用女性视角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对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们的生活做了有意义的诠释。但是,由于作者在研究中对女性视角的运用把握失度,从而导致某些提法的失实;史料运用上存在的缺陷也使书中出现了一些史实性的错误。《闺塾师》在研究中体现出的优长与不足对反思中国妇女史研究方法颇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途径:树立先进的教学信念;进行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学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